三线城市月入5千,怎么才能钱生钱呢?

三线城市月入5千,怎么才能钱生钱呢?
2017年07月26日 18:38 理财第一课堂

来源:她理财

作者:亭主

三线小城月薪5千,看起来高花起来少,想不啃老自己钱生钱,还是有点难度。今天就结合两个实际案例给大家分析下。

1

家庭介绍:小A,男士。已婚育有一个男孩,妻子怀了二胎,目前辞职在家,有房无车无贷。

小城市体制内工作性质,每月纯收入大约5K+,年终绩效加奖金大约2万。

花销情况:他的妻子还上班的时候,基本上两个人就是月光族。家庭收入全靠他每月的固定收入。

在小城市,花销不大,5千块钱负担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但如果买几件衣服,吃几次餐馆,大概就只剩月光了。

当前境况:小A也很苦闷,常常懊恼自己一个大男人养不起家。

你没看错,小夫妻结婚7年没有任何存款,小A是家中独子,父母接济已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次,有父母逼迫的原因,也下决心要独立,给了他10万块钱作为本金,再不敢乱花了。

2

家庭介绍:小B,女士。已婚育,刚生二胎。小B夫妻都是稳定工作,小B夫妻每月收入8K左右,年底绩效奖金有3-4万。

花销情况:结婚几年,存下大约10万存款。之前买车花了7万。

平时两个孩子,老大上公立幼儿园,开销不大。老二需要雇保姆,每月2500,这还是亲戚友情价。这样每月剩余5K。

当前境况:小B说,生娃前能结余一半,现在每个月都存不下钱。

不过她略有欣慰的说,爷爷奶奶虽然帮不了看孩子,但每年会给我们补贴2万块钱,年底给。

3

小城市生活,如何实现经济独立,钱生钱呢?

小城市的人们,过得安逸。赚的不多花的也不多,距离父母又很近,因此大多和父母有扯不清的经济关系。

房子车子大部分由父母提供,孩子也由父母养着,可这样怎么才能独立呢?

当体制不再安稳,这些人是否有能力养活自己,当父母渐渐老去,没有了他们的帮衬,这些人又如何过活呢?

有人帮衬的,要无限感恩,父母这辈人不容易,千万别视之为理所当然。

没人帮衬的,也不要羡慕,啃老太久的人跑不过靠自己奔跑的人。一辈子很长,路还是得靠自己。

针对上面两个案例,小C有几个理财建议:

1.不要动用现有存款

小A的10万元存款,无论如何不能用于消费了。这10万元是小家庭的第一桶金,承担财富增值的重要作用。

如果好好打理,能实现10%的年利率,那么10年后,这笔钱就变成26万,20年后变成67万,30年后是174万。

不过,学好投资没那么简单,10%的年利率也没那么容易达到。而坚持投资,坚持不动用这笔钱,更难。

小B家也一样,现有的3万元存款,一定要牢牢抓好,不能遇到用钱的时候,就去动用这笔资金。

保住理财的本金,一是留下小家庭财富积累的种子,二是以此体会“钱生钱”的乐趣,认识复利的巨大作用。

这对实现财富积累,最终实现财富自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再难也要攒下收入的10%

开源节流是理财的第一步,作为体制内的人士,在收入上已经面临天花板,增长较为缓慢。

如果没有好的开源项目,只能依赖节流和强制储蓄了。

事实上,每个月的开销如果减少10%,并不会对生活水准造成质的改变。

小A家目前结余有困难,但是妻子生了宝宝过半年,建议出去工作,体制内的收入已经很低了。

光靠一个人的收入很难维持,想要实现财富积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一个成人不工作只在家带孩子,也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

小B夫妻现在的月光情况完全可以改观。每个月收入8000元,10%是800元。

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准,能做多少事情呢?小B夫妻每人少买一件衣服也就省出来了。

如果每个月可以攒下800元,把钱放到理财农场反复投资,一年下来妥妥的1万元就有了,且每个月还有回款可持续增收。

不要小看这1万块,家里一旦有急用钱的时候,这笔钱就派上了用场。

用不到的话,每年存下1万块,按照10%的年化收益率,20年后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孩子的教育金有了一定保障。

3.避免有钱就想买东西的恶习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拥有过不少一万块,如果夫妻两个人都工作还没孩子的时候,稍有结余很容易就攒出1万元。

但是很多人的一万元从来没有在他的账户上常住过,因为有钱就想买东西。

理财,最根本的在于有财可理。没有储蓄,理财也就无从谈起。

单身时月光尚可理解,但是有了家庭尤其有了孩子,还任性地月光,就太不负责任了。

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自己相对有尊严的退休生活,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财富积累。

有个关于理财的公式,我们一定要熟记于心,那就是:

自由=能力-欲望。

并不是赚的多就一定更有钱,赚的少也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关键在于我们去衡量这样两个关键点,一是自己的赚钱能力有多大,二是自己的欲望可以有多小。

有滋有味的生活,并不是天上白白掉下来。需要你的用心和打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