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马来西亚首富!身家600亿全靠"卖糖"起家,还是帝都最大包租公

他是马来西亚首富!身家600亿全靠"卖糖"起家,还是帝都最大包租公
2019年11月14日 10:27 EMBA微金

虽然纵横东南亚数十年,早已富可敌国,但与同为巨贾的李嘉诚、李兆基等相比,郭鹤年一直十分低调。

在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中,郭鹤年排名第111位,公司排名世界500强第258位。从90年代至今,他年年稳坐马来西亚首富之位,每年入选亚洲十大富豪。

“在郭鹤年家族旗下,不仅有着你每天上班的北京国贸,还有你每天要吃的金龙鱼食用油,以及你出差要住的香格里拉酒店。”

尽管这只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但却折射出马来西亚富商郭鹤年家族在中国庞大的产业,特别是旗下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凭着占据45%市场份额的“霸气”,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

郭氏家族所涉行业包括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粮油等方方面面,那么背后这位96岁高龄的商业教父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郭鹤年不喜欢高谈阔论,也绝少接受传媒采访。要学习他的成功,有时只能从他公开的只言片语中琢磨体会。

01

“创二代”25岁担当家族重任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

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白手起家从店员做起,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母亲家境优渥,九十年代初期,母亲就拥有福州协和大学的毕业证,文凭是当年那个时代女人最好的嫁妆,让女子读书至大学毕业,是对家庭条件的最好证明。

郭鹤年一共有三个兄弟一个女儿,他是最小的儿子,父辈们在商业上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受到到了很好的教育,中学时期郭鹤年就读于新山英文书院,此后在当地著名中文学校学习,随后在莱佛士学院读书期间,在这里结识了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第二任总理的敦·阿卜杜勒·拉扎克,与后来成为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

这几所学校不仅让他学会了多门语言,还对其日后事业发展提供莫大的帮助。

在协助父亲的过程中,刚刚二十出头的郭鹤年,表现出了极大的商业才华和热情,正因为这样,父亲拨出3万美元,让郭鹤年独自创业,这一年他24岁。

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然而正当家族在马来西亚的事业红火运行,郭鹤年也在商场中崭露头角时,1948年多年操劳本就身体欠佳的父亲郭钦鉴因病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离世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反响,为纪念他对当地的贡献,政府特意将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母亲郑格如不希望由于丈夫的离世对家族产生冲击,于是建议郭鹤年与哥哥及堂兄弟们拧成一股绳重新创业。

在母亲郑格如的组织和建议之下,郭家兄弟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但由于郭鹤年两位哥哥的发展都比较侧重政治,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一肩抗起家庭兴旺重担,这一年他25岁。

“刚开始做生意时,是不够本钱的,靠着微少的储蓄,加上像超人一般的勤奋工作,要成功,不得不比常人勤奋,两年的工作一年完成。”回顾往昔岁月,郭鹤年说年少的他是靠着勤奋,抢时间抢出来的效益,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商业时机的准确判断和勇敢出击。

02

孤掷一注 成就亚洲糖王

1953年,马来西亚正处于被英国殖民的时期,郭家生意在内战中大受影响,为了给家族生意到出路,郭鹤年去往了英国学习。

在英国他深入各种商业场所广泛熟悉当地的经济与商业环境,他天天流连于商品交易所,学习现代的商品交易方法,并对全球糖业的贸易情况有了宏观认识和把握,并开始做糖业进出口买卖的生意。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英国商人曾经占领的市场瞬间出现了真空,郭鹤年瞅准了国家糖业完全依靠进口的现状,大胆向家族成员建议,把全部资金投入炼糖业。

此言一出,全家族哗然,虽然在外国商家垄断中价格不断上涨的糖产业,确实有发展空间,但是孤注一掷未免风险太大。而这一举也恰恰从侧面反映出了郭鹤年的睿智和魄力。

最终,他力排众议大举进攻制糖业,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年轻的他非常勤奋,当时为了跑业务,经常白天在在他们办公室跑五六家,晚上就请一家出去吃饭,吃饭中把他脑中的看法都拿出来,回去再进行研究,然后写电报,睡觉的时候差不多就半夜一点了。

“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是有的人聪明,夜生活却比较乱,第二天我不会睡觉,他们却会睡觉,所以我就跑得快。”郭鹤年说。

但同时郭鹤年非常果敢,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时刻关注着销售市场的变化,在变化来临时,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

郭鹤年回顾自己的商旅生涯。被问及生意的成功之道,他总结说:“做生意90%靠自己勤奋和智慧,要有一种胆量,要不断收集讯息等,看准时机要快,如果每次胆量都太小,永远是穷人。”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而在国际商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控制了其中的二十分之一,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03

香格里拉之父

在糖业市场站稳脚跟后,郭鹤年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决定向其他领域进军。

借助经济发展的良机,以及四通八达的关系网,郭鹤年先后创办了面粉厂、食油公司、饲料加工厂、采石厂、玻璃厂和矿厂等多个企业。他在香港成立万通贸易公司,将食糖销往中国和东南亚市场,还在新加坡成立LEO船务公司。1971年,他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首间豪华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也就是世外桃源的意思。想不到,这家定位于高级酒店的香格里拉,又是一战成名。

在郭鹤年众多的王冠中,除了糖王之外,“香格里拉之父”的称号格外醒目。

七十年代初,亚洲政局大体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经常飞往世界各地的郭鹤年又注意到旅游业将是一个重点发展区域。而酒店则是旅游业的发展工具之一,环太平洋区域拥有促进旅游业成长的最大潜能。

1971年,郭鹤年投入1亿马币,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为“香格里拉”,英文:Shangri-la(世外桃源的意思)。

像当年糖业一战一样,定位于高级酒店的香格里拉酒店又是一战成名。郭鹤年出手果断,除了在马来西亚,还有泰国、香港、斐济、汉城、缅甸、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都建起了香格里拉酒店。渐渐地,香格里拉被认为是高级、与众不同的象征。而在郭鹤年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命名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酒店提供了衡量亚洲酒店服务的一个标尺。比如“亚洲人的待客之道”,就发轫于香格里拉酒店,风行于世界。

事实上,为亚洲酒店确立新的核心价值的推动者,正是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香格里拉之父”、“酒店业巨子”的桂冠又戴在了郭鹤年的头上,甚至有些掩盖了“糖王”的光芒。

从此,郭鹤年又有了“酒店大王”、“香格里拉之父”的称号。

1974年,郭氏兄弟旗下的嘉里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以知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成功打开了中国市场。

1984年,嘉里集团斥资5亿美元在北京兴建当时最高的建筑国贸中心,成为北京CBD的地标性建筑,这也是当时外资在中国内地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

低调谦和的郭鹤年曾对媒体说,自己不是个有本事的商人,很多生意如果换成手段更厉害的,都不会像他这么做。比如那么早就到中国投资,从投资回报来说,就不是精明的决定。

投资北京国贸中心时,国内的投资环境很不完善,市场也没起来。如果他将这笔钱放到海外,回报一定更大。后来在中国做酒店,做食用油,也都是“要像种树那样,一颗树种下去要好多年才能摘果。”在他不断把海外赚到的钱往中国输送的时候,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的人,甚至笑话他,做了看不到头的生意。

多年后,谈及这本账,郭鹤年说,“大算盘我会打,但小算盘,我不打,也打不到那么精。”打大算盘,不打小算盘,这也是他20多岁时就有的生意经。

当时,他做大米、食糖生意。一些同行用恶劣的手段和他竞争。比如,把海水掺到糖里找保险公司赔偿,然后想办法把糖处理出来,用保险公司的补贴作为成本,低价和他竞争。眼睁睁看到不少人因此赚大钱,但他宁愿慢一点,亏一点,也只用正面来发展。“我那时就有个信念,要看大利益,看长远,只有做得正,才能做得久。那些厉害的对手,现在都不见了。”他回忆。

看长远,打大算盘,最终让郭鹤年得到大回报。比如在中国的投资,当年让他落后于赚快钱的人,如今则让他甩开那些人好几十条街。

1988年,郭氏集团以20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电视有限公司31.1%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1993年,郭鹤年的嘉里集团又斥资26.5亿港元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刊《南华早报》,郭鹤年也因此被港媒封为“传媒大亨”。

就这样,在郭鹤年的带领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了。郭鹤年开始成为各大富豪榜单的常客,并常年稳居华人富豪前十位。2013年,郭鹤年位列世界华人富豪榜第7位,并连续12年成为马来西亚首富。2017年,他身家达114亿美元,约合800亿人民币。

他也被新加坡财经界评价为,一个在经济衰退时期也不会破产的人。

04

庞大家业千亿帝国接班难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实际上,闲不下来的他还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对中国大陆与香港的投资方面。他解释道:退休的目的不是不做事,还是希望接班人能够发挥。

郭鹤年曾经在出版的自传《郭鹤年自传》中谈及,自己一向看名利如浮云,一直以来都抑制贪念与欲望,但是直到今天他都一直未从他的千亿王国中退出,到底来说还是放不下他一手打理的家族生意。事实上,郭鹤年1992年69岁的时候就已经对外宣布要退休,可惜宣布后一直退不下来,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找不到适合的接班人。

郭鹤年与不少巨富一样有两房妻室(并非共存),膝下共有八个子女,如果按照传统,郭鹤年的接班人当属是正室的两个儿子。不过这两个儿子这些年一直内讧,制造麻烦,表现失准,这多少也令郭鹤年失望与持有保留态度,倒是侄儿郭孔丰和小儿子郭孔华如今概率最大。

对于郭孔丞和郭孔演,郭鹤年给出的形容词是“好孩子”,不过这与家训中“儿孙能如我”,似乎还有所差距。此外,郭鹤年曾在家族会议上提到,侄儿郭孔丰是更好的接班人。“有者愚蠢,有者卑鄙,但他是最聪明的。”这是郭鹤年对侄儿的评价。

郭孔丰在内陆名下共有6家公司,其中就包括即将上市的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而郭孔丰便在这家公司任法人与董事长之位,可见郭鹤年对他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郭鹤年一再夸赞侄儿的商业头脑,也对其予以重任,但郭鹤年同样对另一个人颇为器重,这个人就是二太太何宝莲所生的儿子郭孔华。

郭孔华在中国内地名下的公司多达12家,且多为酒店、地产等业务,注册资本也都在千万乃至上亿级别。不过,郭孔华在这些公司中多任董事一职,不知对于郭鹤年来说,这个小儿子是否还处于培养与观察阶段。

不过眼下,香港四大家族纷纷交棒下一代,郭鹤年的千亿帝国将由谁来传承?是三位儿子与侄儿各司其职,还是遵从家训将资产留给有能力之人?

这位96岁的老人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期待老人家的决策。

来源:创业财经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