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睡醒,美股步入了牛市?19天入熊3天入牛,美国做对了什么?

一夜睡醒,美股步入了牛市?19天入熊3天入牛,美国做对了什么?
2020年03月27日 16:02 EMBA微金

新浪港股讯 3月27日消息,美股周四大幅收高。主要股指收盘前10分钟强力拉升,道指大涨逾1300点,使其三日累涨近4000点,涨幅高达21.3%。一时间,市场彻底惊呆了,说好的熊市呢,咋3天就跑成牛市了?

美股19天入熊3天入牛?

是谁告诉我美股的底深不可见,难道美股的底是相反的?道指自3月23日低点已经累计涨幅超23%,步入技术性牛市。

以道指计算,美股长达11年的牛市在经历短暂的19天就步入了熊市,是历年进入熊市时间第二短的。最快进入熊市的纪录是193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道琼在短短15天内就从高点回跌20%。

如果以标普500指数计算,美股进入熊市时间是16天。据金十数据统计,标普500指数进入熊市的时间创造了历史最快。

当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美股完成牛熊反转“万点暴跌”初级目标。道指从2月12日最高点29568点跌至3月18日最低点18917点,累计下跌已超万点,仅用24个交易日。本轮美股熊市周期及底部预测:两年左右探底;乐观底:1.2万点左右;悲观底:1万点左右。

不过,市场风向瞬息万变,一觉醒来,美股已经步入技术性牛市了。

3月27日凌晨,道琼斯指数昨晚上涨超过1,350点,过去三天连续上涨超过4000点,是自1931年以来的最大三日涨幅,结束了历史上最短的熊市。自三天低点以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上涨了20%以上。可以说,美股是用历史第二短的时间进入熊市,又用了历史最快的时间(3天的时间)步入牛市。

不过,道指虽然从低点反弹逾20%,但道指从最近高点跌幅仍然超过20%,处于熊市区间。

美国这几天做对了什么?

1)本轮美股反弹的转折点来自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宽松,市场流动性大幅缓解,催生了本轮反弹的号角。

美国纽约时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在当前充满挑战的时刻,其将使用其所有可用工具用于支持家庭、企业和美国经济。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表示,美联储开启了史无前例的、无限量、无底线QE,这是历史性时刻!

中金公司表示,整体来看,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对缓解信用和流动性担心将起到一些积极效果,但后续仍需继续观察各类流动性及信用指标,疫情防控和进展依然是核心所在。

中信宏观表示,美联储推出这些创新工具短期能有效缓解企业债风险,特别是投资级债券利差有望明显收窄。最终目的在于绕过银行向受疫情冲击较大企业和居民提供信贷援助,集中疏导短期市场流动性,以及避免因疫情对经济造成长期伤害方面。

2)美国参议院批准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经济救济计划,不过仍需众议院批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联手运作,对缓解市场恐慌情绪以及稳定市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美国参议院于周三晚间一致批准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经济救济计划,以缓解冠状病毒爆发带来的冲击。刺激法案现已提交美国众议院,众议院将在星期五早上以口头表决的方式推动该法案的通过,因为多数众院代表已离开华盛顿。

当地时间25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2万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计划。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经过几天马拉松式的谈判,国会通过了有史以来最昂贵、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之一。

当地时间25日凌晨,美国白宫和国会参议院领导人达成一项突破性协议,涉及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计划。为应对疫情打击,美国参议院25日连夜投票通过2万亿美元规模的第三轮紧急经济救助计划,这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市计划。

3)G20将启动价值5万亿美元的提振经济计划,全球共同抗疫,纾解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当地时间26日下午正式闭幕。

峰会公报显示,二十国集团将致力于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一道,为战胜疫情做出一切努力,重点保护民众生命和健康、保障就业与收入、恢复信心、保持金融稳定并促进经济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程度,并向所有需要援助的国家提供帮助,同时协调公共卫生和财政政策。

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公报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将定期进行协调,并将在4月的部长级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一系列的应对疫情紧急行动计划。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包括疫情本身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世界经济的突然停滞、资本外流等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继续为全球应对疫情提供支持,包括将紧急融资能力提高一倍,通过IMF特别提款权分配和扩大使用IMF互换机制等措施,增强全球流动性。

4)鲍威尔发声安抚市场:美联储仍有政策空间。

随着冠状病毒的爆发及其造成的经济活动放缓继续对全球市场造成严重破坏,美联储已开始努力支撑经济,防止公共卫生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该行已将利率削减至接近零,并宣布了前所未有的无限量量化宽松计划。

美联储还宣布了包括直接针对小企业的大众企业贷款计划(Main Street Business Lending Program)的一套全面措施。

周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联储紧急降息至零之后首次发声。鲍威尔表示,财政支持措施仅限于美联储的借贷,美联储致力于支撑经济信贷流通。

针对外界对美联储各种救市政策的争议,鲍威尔回应称,他认为美联储的行动不会造成长期通胀风险,而且联储也没打算用尽弹药。鲍威尔表示,美联储仍有政策空间,借贷方面的弹药还没有用尽。

鲍威尔认为美联储的行动效率很高,每1美元的财政担保等价10美元的贷款。

谈及经济状况,鲍威尔认为虽然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但当前的情况并非典型的经济下行,而且美联储准备好进入任何缺乏流动性的领域。鲍威尔强调,美国经济基本面没有问题,一旦疫情受到控制,商业信心就会恢复;一旦疫情过去,经济将很好地反弹。而美联储的职责,就是尽可能确保经济将出现有力的反弹。

至于经济前景,鲍威尔认为关键是看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效果。他表示,当务之急就是控制住疫情的蔓延,越早控制住病毒,经济就能越早复苏。总的来说,鲍威尔预计经济在下半年复苏,但具体情况还是要取决于疫情的发展。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在昨天接受采访时盛赞美联储的做法,称现任主席鲍威尔和美联储已经预判了问题,因此“采取大动作”对美联储而言是正确的做法。伯南克对经济前景的看法也与鲍威尔接近,他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非常严重的”衰退,随后将“相当快速地”反弹。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则表示表示,美联储愿意采取更多措施,但感觉现在的重点应该是确保现有的政策执行到位。

对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膨胀的问题,根据美国财长努钦此前的表态,参众两院当前讨论的刺激法案将为美联储和财政部释放4万亿美元资金。美国参议员Tommey此前也表示,刺激法案将包括对美联储贷款的454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美股狂欢背后的危机,确诊人数飙升世界第一

不过,狂欢背后美国仍然危机四伏,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目前病例人数世界第一,超越中国和意大利,美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飙升至328.3万创纪录新高等。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7日6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526044例,累计死亡23709例,治愈122066人。

其中,美国疫情持续严峻,目前已成为全球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意大利死亡率居高不下;西班牙死亡病例升至第二;多国继续加强限制出行、‘封城’、‘禁飞’等防范措施以应对疫情扩散。

截至北京时间27日6时30分,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82404例,确诊人数升至全球第一,其中死亡病例累计1178例。目前美国至少20个州已颁布居家令,全国逾一半人口受影响。

纽约州是美国疫情的‘重大灾区’,新冠肺炎疫情不容乐观。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25日报道,预计未来几周将有大量患者去世,纽约市已经开始建造临时停尸房。

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莫说,近几周来,新冠病毒在纽约市迅速扩散,加速了纽约州的危机,这股浪潮现在更像是海啸,可能会在三周内摧毁医疗保健系统,纽约州的医疗物资已经严重枯竭。

从3月23日开始,美国日新增病例均超过1万。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确诊人数的上升是由于检测效率的提高。

美国劳工部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蔓延影响,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飙升至328.3万。仅在三周前,全美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不足20万,而根据美国官方的历史记录,单周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平均低于7万。由此可见,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重创。

不仅如此,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宣布,截至3月21日当周美国的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328.3万人,达到纪录高位的5倍。预期为100万人,前值由28.1万上修至28.2万。

此前初请数据的最高记录是1982年的69.5万人,次高值为2008-2009金融危机期间录得的66.5万。而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前述读数。

经济学家早已普遍预计该数字将极为惊人,其中最悲观的花旗集团预期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将大约达到400万人。

有交易员认为,今天将公布的美国初请数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数据,而将是一个历史性节点。

周三,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导致全州范围内的大量企业关停,仅该州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就收到了100万份失业救济申请。

初请失业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美国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以来的首个重量级经济指标,可以直接反映美国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在疫情冲击下,供给侧迅速冷却,停工停业明显,企业为了保证现金流,维持资产负债表稳定,必然想尽办法控制成本,裁员也就成为一个最自然的选择。

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公司首席投资官Todd Jablonski表示:“只有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本身的风险前景正在好转,才能真正提高投资者对经济重新定位并恢复增长的信心。”他表示:“我认为,关键在于不要将危机前的基本面与危机后的定价相结合并以此来确定价值所在。”

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第四季度GDP上升2.1%。第四季度个人消费增长1.8%,前一个季度为增长3.2%。第四季度GDP价格指数增长1.3%,前一个季度为增长1.8%。第四季度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较前季度增长1.3%,前一个季度为增长2.1%。

后市港股怎么走?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从低点已经累涨逾2000点,累计涨幅高达11%,目前恒指报23552.57点。不过,在美股昨日暴涨逾1000点的情况下,今日港股涨幅不足1%,凸显短期涨势乏力。对于后市港股还有多大上涨空间?

华盛证券发文表示,上周五,恒生指数收盘PB估值仅为0.98(LF)。这是1990年以来,恒生指数第三次跌破净资产,近30年以来,恒指破净仅出现过2次,第一次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最低点,随后恒生指数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翻倍;第二次出现,2016年初,随后港股开启一轮“慢牛”。

即使在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恒生指数估值也未曾“破净”;除了市净率以外,港股Forward PE为仅为9x,已接近历史均值-2倍标准差;同时动态股息率已飙升至4.62%,超过历史均值+2倍标准差,均属于极限低估值。动态股息率、Forward PE意味着继续大跌是“低概率”。

华盛表示,中长期来看极低估值和高隐含回报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前9.33X 的PE估值历史上往往对应着15%-20%的潜在涨幅,0.98X(LF)的PB估值往往对应着超20%的指数涨幅。

中信证券表示,COVID-19疫情引发的全球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触发海外资金抛售离岸的中国相关资产,我们从基本面(“相对估值水平”、“市场具备的分红率”和“市场风险补偿溢价”)三个维度判断市场底部的特征,港股市场已具备长期安全边际。对比历史,市场正常化后,预计将对应20%以上高确定性收益。南向资金近期净买入再创新高,主要流入银行、科技等行业公司股票。全球流动性挤兑下,聚焦港股上市的中国龙头公司是目前最佳选择,H股具备明显配置性价比。

虽然疫情对各个行业2020年盈利构成实质性冲击,但各行业龙头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程度明显高于行业整体。

在价值股方面,如金融、房地产及基建工业等行业,我们按照大市值、高流动性、盈利稳健、估值处于低位、高股息率标准筛选出当前位置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的标的;

在成长股方面,消费、科技、医药等板块在过去估值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较高位置,疫情爆发以来估值已下调,考虑2020年盈利增速预测下调,我们筛选出长期仍具备较高的成长性,且当前估值逐步回归至合理区间的公司。

结合行业反馈,我们看好的配置股票为:腾讯控股、中国神华、融创中国、招商银行、中车时代电气、吉利汽车、信义玻璃、中国铁建、华电国际电力股份、中国铁塔、中国移动、美团点评、小米集团、恒安国际、中国飞鹤。

中金公司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继续发酵,全球股市受到较大影响,港股医药股也出现一定跌幅,我们注意到部分优质药企的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下行风险有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关注。A股: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丽珠集团、凯利泰、鱼跃医疗、华润三九。H股:阿里健康、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威高股份、东阳光药、启明医疗、中国同辐。

广发海外策略廖凌表示,港股EPS下修压力相对较小,目前点位已具备安全边际。当前市场预期恒生指数2020年盈利增速为-0.6%,中性情形假设下,我们预计未来进一步下调幅度在3-4pct左右(不考虑汇率波动)。即使宏观和盈利增长落入偏悲观假设情景,港股目前“较低的估值,较高的股息率,降速但未失速的盈利”也不会对中长线布局资金构成困扰。

● 港股仍未偏离长线配置区域,继续看好短期反弹。截至3月25日,恒生指数PE估值反弹至9.63x,PB估值略高于净值水平(1.00x),动态股息率4.42%。港股低估值、高股息、高风险溢价的特征依然显著。

“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港股更为友好。“美元危机”的解除有利于外资回流香港市场,而中美利差仍位于历史高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偏稳,不排除存在阶段性升值可能。

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低估值、低波动、稀缺性”三条主线:1)对于长期资金而言,港股高股息是一个极佳的配置方向(银行、地产),部分受益于政策的可选消费也将受益(汽车);(2)疫情“低敏感”的必需消费“抱团”效应有望继续;(3)持有港股的优质“稀缺资产”是长期不变的主题,重点关注物业服务、软件互联网、医药等“新经济”领域。

来自:新浪港股综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