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惊雷28天

魔幻的2020,朋克的资本市场,尾声是暴雷的债券市场。

债市惊雷28天,官方终于回应,还有三个信号。

债市惊雷

10月下旬以来,多只债券频频爆雷。

从沈阳盛京能源两只存续PPN违约、青海国投永续延期,到华晨私募债违约、紫光集团不赎回“15紫光PPN006”,再到永煤实质性违约。一连串的信用风险事件令信用债投资者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

10月23日,华晨集团旗下的“17华汽05”债券出现违约。

11月10日,永煤控股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约10.32亿元。

11月12日,紫光集团存续债全线大跌30%左右,三只债券盘中二次临停,百元面值债券报价仅14元。

清华控股存续债“16清控02”跌27%。

直到昨天,华晨集团宣布破产重整,并被立案调查。

以华晨为开头,债市惊雷至今已28天。分析称,华晨和永煤开了一个很坏的头,这两家非常意外的恶意违约,推倒了违约的多米诺骨牌,让整个市场对信用债的信心直接崩溃

华西证券分析称,本次信用事件梳理——多起独立事件聚集引发的风险偏好及情绪异动:

1)11月10日,YM未能按时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成为本轮信用债市场情绪突变的导火索。

2)11月11日,在财报数据改善且无明显事件冲击的情况下,联合评级将WQ集团两只债券评级由AAA下调至AA+,引发市场对经营状况的猜想;同时,同业开始讨论国企逃废债行为的学习效应,担心被其他同类型企业效仿,悲观情绪进一步发酵。

3)11月12日,在没有新的信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市场开始进一步将近期密集发生的信用事件加以联系,风险偏好变化开始进一步向其他信用债传导,部分与YM、HC、青海模式具有相似点的信用债也开始遭到市场的抛售,恐慌情绪横向蔓延;部分债基因持有违约债券导致净值下降,遭遇份额赎回,开始通过抛售高等级及流动性较好的债券及在资金市场拆入资金的方式应对赎回压力。

实际上,今年以来,债券违约情况已有所好转,前三季度总体违约率和违约规模均较前两年有一定改善。

但10月以来,多个国企、城投债券违约,这些新增违约主体单体规模较为庞大,违约率和违约规模快速上升。

地方国企等债券违约对区域融资颇有影响。根据开源证券统计,2014年至2020年10月末,全国有175家发行主体合计触发信用违约600余起,累计违约金额达5600亿元。按地域分,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及辽宁的违约案例较多;按企业性质分,民企的违约概率更大;按行业分,商贸、机械设备、化工的违约主体数量相对较多。

其表示,一旦违约事件推高了地区利差,地区利差再回到原点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这些违约对各自的行业利差反而影响不大。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相较于其余融资方式,债券融资更便捷、发行成本更低、对抵质押品的要求更少。债券融资的上述特质来源于其过往较低的违约率以及有序的违约。

事实上,在主管部门的呵护下,信用债市场一直有序运行。但最近一段时间,个别AAA级主体的违约破坏了之前的有序性,其结果是提高了债券市场整体的融资成本和难度,降低了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

官方发声

20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集团”)债券违约事件迎来重要节点。当日证监会发布消息,证监会对华晨集团及相关中介机构采取有关措施。

近期,华晨集团有关债券违约,引起市场关注。证监会已依法对其开展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20日对华晨集团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决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对华晨集团有关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进行同步核查,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

证监会表示,证监会高度重视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债券市场良好秩序。同时,将继续维护和发挥好债券市场正常功能,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合规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发展。下一步,证监会将依法做好监管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改革、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严格监管,促进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同日,上交所对招商证券出具监管警示函,对招商证券予以书面警示。上交所查明,招商证券在“17华汽05债”的受托管理过程中,存在未能及时履行受托管理人信息披露职责、未能有效履行受托管理人信用风险管理职责的违规行为。

另据新华社消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更重要的是,昨天(11月20日),上交所就近期债券市场风险事件进行了答记者问。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上交所将通过加强自律监管、加强风险监测排查、形成监管合力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公司债券风险管理和推进违约处置工作。

“今年以来,上交所债券市场违约风险总体呈收敛态势,新增违约主体减少,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信用风险总体可控。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个别企业发生债券违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上述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上交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高度重视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工作。后续,上交所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债券风险管理和推进违约处置工作:

一是加强自律监管。上交所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将依法依规采取监管措施,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风险监测排查。落实公司债券风险监测机制,加强相关行业、地区存在个别风险隐患企业的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督促化解处置。

三是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信息沟通,加强跨市场监管协同,督促发行人、中介机构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和化解处置风险。

公司债券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上交所落实公司债券注册制要求,在应对疫情影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今年1月至10月非金融企业在上交所发行公司债券2.45万亿元,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

关于下一步,上交所称,该所将落实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持续完善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引导投资者加强市场分析研判理性投资,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建设高质量的公司债券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个信号

根据微信公众号《智谷趋势》分析,在这场信用风暴中,将会看到中国经济出现三大调整信号。

第一大信号,开启“国企违约”的常态。

这一波国企违约的苦果,是4年前那波盲目加杠杆“暴富”之后吞下的。

第二大信号,信用分层加速。

目前为止造成最直接冲击,一个是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一个是地方的公信力下降。

信用风险正在重新定价,整个债市遭遇抛售潮,煤炭类企业、部分AAA国企的债券价格大跌,有些还不得不取消债券发行,债券基金也显露出几分恐慌赎回的情绪。企业信用分化,弱资质国企短期内融资成本不断升高。

另一方面,这些恶性违约事件无疑让部分地方公信力受到影响,区域内弱资质国企遭殃。包括上周在“青海模式”的市场传言中,云南城投债遭遇抛售。

以后,区域的分化还会体现在信用的加速分层,越富裕的头部区域越容易融资,发展越快,道理很简单,钱生钱。而信用不好的地方,要怎么借到资本来发展,会变成难题。

第三大信号,控杠杆和稳货币,是接下来的趋势。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吹风了两个观点,引发市场的关注:

一是债务周期与经济周期错位,应坚决降杠杆以防债务破灭。

他认为,以往债务周期的“积累、危机、衰退、复苏”对应经济周期的“繁荣、衰退、停顿、复苏”。现在债务周期右移,与经济周期错位,债务的“积累”对应经济的“衰退”。而债务率的高企使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空间缩小,应坚决降杠杆以防后期出现债务破灭风险。

二是已经到了研究宽松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

依据是中国在经济复苏上走在前面,但退出的节奏也要掌握好,必须要早研究。

中国一边要防止债务失控,一边又要防止宽松带来的通胀。这是个不小的任务。

当然,高层的战略布局已经越来越清晰,安全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发展的前提。自然也会有前瞻性的对策应对国内、国际的局势变化。

随着经济布局的深化调整,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会加速形成。这是中国应对一切局势变化的底气。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上海证券报、智谷趋势、新华社、第一财经、e公司官微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