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再见,蒙牛

牛根生:再见,蒙牛
2021年12月03日 23:38 EMBA微金

在2021年最后一个月到来之前,蒙牛乳业官宣了一件大事:蒙牛董事会大重组。

牛根生:蒙牛,再见!

11月30日夜间,蒙牛通过公告发布董事会的一系列变更。

其中,最令外界关注的莫过于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公司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则公告发布之后,意味着牛根生又一次退出蒙牛。

公告中,蒙牛称牛根生的辞任理由为“退休并拟将更多时间投入慈善工作原因”。公开资料显示,牛根生1958年生人,今年63周岁,的确已经超过法定退休年纪,但在食品行业内高龄高管并不在少数,例如双汇81岁的万隆、娃哈哈76岁的宗庆后等。

当然,万隆与宗庆后仍然是各自品牌的“主心骨”,而对于如今的蒙牛而言,牛根生并非无可或缺,现双方和平分手,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只是,虽说故事结尾都相似,但牛根生与蒙牛之间的故事却十分值得回味。

一代“掌门”浮沉录

作为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在蒙牛的发展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被视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在他执掌蒙牛期间,成功的将蒙牛打造成“中国乳企两大巨头之一在这背后,牛根生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牛根生与蒙牛之间的故事很长,纳食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蒙牛成立。

无论是牛根生还是蒙牛,都绕不开一个品牌——伊利。1983年,牛根生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2年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随后,牛根生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伊利后,并于1999年创立蒙牛。

■ 第二阶段,蒙牛“出圈”。

蒙牛刚成立之时一穷二白,不要说比肩伊利,就连国内前五都没有它的姓名,在这样的环境下,牛根生从营销层面入手,蒙牛于1999年打出了提出了“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创意,并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边树立300块广告牌,内容则是“向伊利学习”,一时间,在市场中掀起了巨浪,让消费者成功的记住了蒙牛这一品牌。

随后,蒙牛启动了以地区品牌带动企业品牌的大品牌大营销战略。2000年,蒙牛树起了第一块公益广告牌——“为内蒙古喝彩”;2001年,蒙牛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推动呼和浩特城市形象的建设,更让蒙牛“走出去”,走向全国。

■ 第三阶段,蒙牛上市。

蒙牛的走红速度非常之快,仅用3年时间,就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并于2004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

一般情况下,电视剧发展到这一阶段就可以大结局了,但现实终归不是电视剧。蒙牛上市的第二年,牛根生曾辞任总裁职务,让外界措手不及。同年,牛根生设立“老牛基金”,并对外表示将其所持蒙牛市值15亿元的股份悉数捐出,这似乎也是其日后发展的一个预告。

■ 第四阶段,蒙牛“渡劫”。

时间走早2008年,彼时蒙牛的日子不好过,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蒙牛股价大跌,牛根生更是公开表态称“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图左宁高宁,图右牛根生

蒙牛发展遇挫的时候,中粮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据悉,当时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公司(中粮集团持股70%)入主蒙牛,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有了中粮的加持之后,蒙牛重回正轨,于2010年成为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的中国乳品企业。

2012年,牛根生“退位”,将董事长职位交给孙伊萍。自此,蒙牛与牛根生之间的故事告一段落,但是2018年,牛根生再次出现在蒙牛董事会名单里,引起了一阵热议。如今,牛根生与蒙牛再次分手,这次是故事结尾,还是重新开始,还有待观察。

蒙牛,能否再造一个“新蒙牛”?

其实,在牛根生离开蒙牛的那些年,蒙牛早已获得了“新生”。

曾几何时,蒙牛的广告语是“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现如今,已经变成“每天一斤奶,营养你要强”。表面来看,只是广告语的更迭,背后其实是蒙牛的不断升级。

蒙牛在中粮的带领下不断的做大做强,横跨酸奶、高端鲜奶、儿童奶等多个领域,相继推出了纯甄、每日鲜语、未来星等知名品牌,不断地扩大品牌发展边界。与此同时,蒙牛的产品更进入新加坡、蒙古、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2020年,是蒙牛成立的第20年,这一年硕果累累,销售额突破800亿,成为乳制品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而在新的十年开始之际,蒙牛更提出了“再创一个新蒙牛”的5年战略计划,并对此做了诸多努力,例如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出“鲜菲乐”,正式进军低温奶市场。

此次的“董事会大重组”,或许可以看做是“新蒙牛”的一个信号。

来自:纳食、公开信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