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潮商从穷愁潦倒的“打工仔”摇身一变为名震泰国的“鸡司令”

这位潮商从穷愁潦倒的“打工仔”摇身一变为名震泰国的“鸡司令”
2022年08月07日 20:56 EMBA微金

谁说养鸡只能小打小闹难成气候?“泰国鸡王”陈兴勤,就是从又累又脏的养鸡起家,从穷愁潦倒的“打工仔”摇身一变为名震泰国的“鸡司令”,成为亦工亦农亦牧亦商的企业家。

谁说饲料加工只能默默无闻唱配角?在陈兴勤的大胆开拓和巧妙经营下,泰国的“波·乍仑盘集团”经过几十年的能量聚合,从只有两间铺位的无名小店,以极快的速度崛起,成为泰国首屈一指的农牧工商综合企业跨国集团,成为东南亚地区农牧业界的“泰斗”。

陈兴勤,祖籍潮阳华美,1930年出生。泰国华裔富商、波乍仑攀(GFPT)主席,是个深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精髓的人。他在创业中面对绝境,百折不饶,以“败不馁”的精神终于走向成功。历任泰国波·乍仑攀集团董事长、泰国鲜鸡出口商会理事长、泰国土产同业公会副理事长、泰国土产福利公会名誉理事长,被誉为泰国农牧业大王、饲料大王。

家境贫寒16岁独闯南洋觅活路陈兴勤,1930年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县华美乡新河头村,全家的生计靠其父在泰国经营柴炭小生意维持。5岁那年,父亲因生意难以为继,不得不从泰国返乡从事农耕,陈兴勤每天辛辛苦苦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童年本该是充满幻想、无忧无虑、求学上进的时光,但伴随陈兴勤的却是饥饿、寒冷和愁苦。9岁那年,由于父亲重返泰国干起贩卖饲料的营生,陈兴勤才得以进入学堂念书识字,并将自己的乳名“大扁”改为寓意勤奋为本、

振兴家族的“兴勤”。谁知世事多变,陈兴勤平静的校园生活还未过上几年,就被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颗粒无收的连年大旱无情地断送了。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陈兴勤不得不在16岁那年离开了心爱的校园,以初生牛犊之勇,前往泰国寻找养家糊口的谋生之路。当陈兴勤怀着挣大钱光宗耀祖的渴望踏上泰国土地的时候,当地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并不富裕。看到这些,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真后悔来到这里。不过,事实不容改变,既来之则安之,一切只能靠自己来创造了。就这样,陈兴勤开始了长达9年艰辛拼搏的生活,他不仅当过搬运工、挑夫,而且干过拉车、卖炭的苦力,一句话,只要能赚钱什么活他都干。不知不觉间,陈兴勤已到了25岁,经过长期非人的高强度劳动,他不仅积攒下了一些“血汗钱”,而且增强了面对逆境的勇气,并使他成长为一个不畏千难万险的铮铮男子汉。于是,他为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了不再忍受血汗钱被人盘剥的那份无奈,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独自创业开办了一个小小的米店,以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闯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谁知天不遂人愿,由于创业本钱太少难以有大的投入,再加上门面太小、名气不大而难以进行实力的竞争,陈兴勤苦撑了6个年头,最终还是因竞争无术而使米铺关门倒闭,不仅使自己的“血汗钱”付诸东流,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面对初次创业就遭重创的厄运, 31岁的陈兴勤并未心灰意冷、偃旗息鼓,反而怀着“而立之志”,重新寻觅再试身手的创业契机。他静下心来,对泰国政府提出的“农业工业化渐进发展策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泰国是一个饲料资源十分丰富的农业大国,如果以农产品加工为创业支点,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定会闯出一条发财立业之路。就这样,目标明确的陈兴勤立即快马加鞭,在自己业已倒闭的米铺后面,借钱租用了一小块地皮,冒着风险创办起了一个小型饲料加工厂。

兄弟同心十年剑锋苦磨创良机

饲料加工,使陈兴勤终于摸准了创业的方向,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从而摆脱了坎坎坷坷的羊肠小道,步入了事业辉煌的金光大道,英雄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就这样,他与兄弟联手,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大胆开拓和奋力拼搏,不仅很快还清了昔日的债务,而且积攒下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为其在泰国饲料加工行业大展拳脚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既然壮大基业的一切条件均已具备,何不趁热打铁果敢出击。于是,陈兴勤挟着41岁的“不惑之勇”,斥资2000万泰铢购下了曼谷河武里府靠近新城工业区的一块地段,创建起了“波·乍仑盘饲料综合加工厂”,使自己的饲料加工王国不断壮大。就这样,在陈兴勤果敢决策下,在众位兄弟的精心管理和经营下,“波·乍仑盘饲料综合加工厂”呈现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勃勃生机,从一名不文的饲料加工小厂变为泰国饲料加工行业的“后起之秀”。乘着企业兴旺发达的东风,陈兴勤放开手脚大干起来,不仅通过买卖地皮巧聚钱财,而且不失时机挺进饲养业,从而摆脱了固守一业所带来的局限性和风险性,使“波·乍仑盘饲料综合加工厂”发展成为“波·乍仑盘集团”,潇洒自如地走上了亦工亦农亦牧亦商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充分显示出“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竞争强势。

面对当时东南亚战事日渐加剧而泰国却有幸躲过炮火蹂躏的大好时机,陈兴勤以“波·乍仑盘集团”为后盾,大胆引进新西兰等国的资金,合资创办起“鲜鸡出口加工厂”,专门从事家禽的加工出口业务。以求壮大自己的实力。正当陈兴勤合资创办的“鲜鸡出口加工厂”初显霸气、业务蒸蒸日上之时,不料泰国政府却突然改变金融政策,抛出了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的“抽紧银根,加大税收,限制合资”的一揽子规定,致使陈兴勤的合作伙伴抽走了资金,“鲜鸡出口加工厂”顿时陷入了即将破产的困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陈兴勤处变不惊沉稳应对,始终坚信:“大海有潮汐涨落,商家有起伏兴衰。只要斗志不减、勇气不衰、信念不失,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这样,陈兴勤以超凡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凭借自己在泰国工商界的实力和信誉,向各方举债,很快便筹集到了大量钱款,迅速使“鲜鸡出口加工厂”起死回生、重焕活力。

为了使自己的鲜鸡加工产品尽快打入国际市场,陈兴勤不失时机地制定实施了“让泰国肉鸡飞遍五大洲”的海外扩张战略,全力以赴地大打“海外市场攻坚战”。他利用前苏联乌克兰核电厂泄漏事件使欧洲各国对前苏联肉制品产生惶恐心理的良机,不辞劳苦亲自出动遍访欧洲各国的肉制品经销商,四处游说,终于获得了17个欧洲国家的大量订单,从而使泰国肉鸡畅销欧洲国家,甚至包揽波兰等东欧国家进口肉鸡的全部合同;他针对中东地区阿拉伯人只食用由伊斯兰教徒饲养的肉鸡的习俗,不惜重金聘请伊斯兰教徒到泰国从事养鸡工作,并以丰厚的待遇雇用伊斯兰教徒充当营销人员,全权负责同中东国家洽谈生意,终于使自己成为中东地区各国指定的肉鸡供应商。

时至今日,“波·乍仑盘集团早已发展壮大,成为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从事农牧工商业的众多企业中的魁首。陈兴勤本人,也由于自己在肉鸡加工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公认为“泰国鸡王”。

心系家乡,热心公益

客居泰国的陈兴勤一直心系家乡。1982年,当他得知家乡的教育事业基础薄弱,便与陈式金、陈英彬、陈献洲等众多华美乡侨胞联合,捐资40多万元兴建了华美华侨学校。这座学校于1983年竣工投入使用后,使华美乡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1991年春,陈兴勤再次回乡省亲,了解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的中小学校舍又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于是多次召集旅泰、旅港的华美乡亲开会,一起商讨为家乡捐资办学的事宜。会上,陈兴勤带头表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会后,他即携同自己的兄弟一起共襄盛举,先后捐资1300万港元兴建学校。其他侨亲也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并请来汕头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的学校在1993年底落成投入使用。新校占地4万平方米,学校主楼高五层,配备有教室、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及宿舍、大礼堂和食堂等,美轮美奂,雄伟壮观,可同时容纳中小学一起办学,为华美乡的莘莘学子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但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了便于管理,华美中学于1997年搬迁至1983年先行建成的华美华侨学校,与华美小学分开办学。及后,华美村的华侨乡贤再次踊跃捐资,并在当地党政部门的支持下,于2008年8月建成新的华美初级中学。这所新的中学占地面积18650平方米,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有788万元资金为陈创文等220位华侨乡贤捐出。

因为电力缺乏,制约了家乡的发展前景,陈兴勤又于1989年出资捐建了丙申电站,并配套火力发电设备。

1994年,由陈兴勤和陈亨廷昆仲捐建的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丙申中学落成,后更换为华美小学办学用地,更名为丙申学校。除此之外,陈兴勤还积极参与民俗文化建设,如捐资修复贵屿“黄门第”、“八角楼”、“时思堂”、“承思堂”等。

旅泰侨亲陈兴勤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在推动贵屿华美小学和华美初级中学的建设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来源:东南亚信息(胡羽,1999年报道,文章有删减)、汕头日报、百度、贵屿驿站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