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行长董予军

专访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行长董予军
2016年12月05日 19:46 美禾财经

董予军:兰州新区的增速位列全国新区之首

这五年来,董予军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兰州新区。

这片勃兴之地,他是实实在在的见证者,从当初国家级新区的获批,继而到建设热潮的持续至今,他看着兰州新区在苍茫的大地上一点点成长。

作为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的行长,董予军带领团队深耕于此,不断建树,最终使得新区支行为新区的成长提供了值得圈点的“血液”供给。

他对这片土地是有感情的。每每提及外界对于新区的蜚短流长,他心有块垒,于是不吐不快,“你要知道兰州新区在所有新区的增速是最快的。”

任何新的生命体的成长,确实是需要时间的,一个新区的崛起概莫如此,而一家银行在一片热土之上从无到有的建构,也是需要时间的。

只不过,兰州新区支行的崛起是跑赢了时间的,在短短的三年间,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就占了新区金融业务的1/4,很好的延承了甘肃银行的速度。

对于此,董予军说要继续拿出激情,全力以赴。他坚定看好新区的未来,于是不忘初心,不曾懈怠,用金融的力量为新区的发展持续护航。

有时候,他一天可以来回四次往返于城关和新区。近300多公里的路,他说并不觉得累,正是因为对新区的未来充满期待,所以每天精气神特别足。

兰州新区的增速位列第一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兰州新区建设缓慢,您怎么看?

董予军:我是2011年来的,是当时最早一批进入兰州新区的人。中国建设银行最早进入兰州新区,为筹建建行兰州新区支行我跟着建行来到了新区。2013年我从建行辞职来筹建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在新区筹建了两个银行,对新区较其他银行更为了解一些。

记得当时新区除了中川镇房子之外,其他地方全是土。大家都说兰州新区建的慢,如果他们见过当初兰州新区的样子,就不会觉得它慢了。

兰州新区从2012年正式获批建设到现在才4年的时间,4年时间完成道路建设、六个千亿级项目、大量厂房建设、未来新区的布局、产业新区的布局等,在全国新区评比中,兰州新区增速第一。

就作为第六个新区的西咸新区来说,筹建就比兰州新区早三年,而且西咸新区在正式批复的时候,基础设施已经完善,还有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当时是由塘沽新区和滨海新区合并建立而成的,在当时基础设施也是完善的,不像兰州新区纯粹是在荒土上建成的,你能说它建设的很慢吗?

况且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弱的,它最初的定位是承接西部,而不是像其他新区那样是为了居住,所以这是个产业新区。甘肃省财力弱,在新区建设、融资等方面都是很不容易,它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现在谈到新区的发展,我都还是会流泪,真的不容易。

想学创新业务就到新区来

记者:您在这里扎扎实实的沉淀了5年,是什么原因来的这里?

董予军:金融界对于新区来说有它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需求,对于金融界第一批进入新区的我们来说,就是去创新业务、开拓业务,就是在兰州新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能使所有的兰州金融业务都在新区聚集。

新区支行响应总行业务创新的号召,为适应新区特殊的金融市场需要,率先完成科技增信贷、产业基金以及建易贷等特色产品创新,为兰州新区各领域特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支持。

在新区工作可以及时了解目前最先进的金融融资方面、金融服务方面的发展变化,在这里工作,能对自己业务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我为什么到新区的原因。想学业务还得到新区来。

新区的确比较远,很多人都是市区、新区两边跑,但是对于展现个人才能、发挥个人愿景等新区都可以提供很多机会去实现,而在兰州市除了传统业务是接触不到新业务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有展现才能的机会。

始终服务于地方经济

记者:对过去三年新区支行的发展满意吗?

董予军:甘肃银行的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秉承这一精神,甘肃银行进入新区,虽然时间上比较晚,但经过三年工作,对于大的业务来说,我们是比较自豪的。

甘肃银行作为一个城市商业银行,并没有绝对竞争优势,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金融产品对接、政策扶持。可喜的是,甘肃银行在兰州新区15家银行中的业务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以上。去年,在全国145个城商行中排名67名,增速全国第一。

这得益于甘肃银行有科技支行。时任甘肃省长的刘伟平把科技行放到新区,交给甘肃银行,甘肃银行又交给新区支行,这是省政府和总行对支行的信任。新区支行随着科技的注入,有创新的机会,需要既做好传统业务,又把科技类、投行类等创新业务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已经批复的项目有193个,投放的项目有127个,资产到年底接近150亿,这是新区所有银行都不具备的。这也说明甘肃银行秉承了“服务地方经济——甘肃银行的宗旨”,把甘肃银行的精神带进了新区。

除此之外,甘肃银行在新区还有两大特点:首先,充分发挥了甘肃银行企业管理半径短的优势;其次,甘肃银行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始终坚持立足本土,发挥地方法人银行优势,聚精会神做大规模,经过全行上下的艰辛努力,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所以造就了支行在进入新区比较晚的情况下,依然做到整体业务占新区四分之一强。

为了积极为新区建设做贡献,积极推出 本行的产品,包括针对企业、农民工等的产品,为了更好的支持新区建设,为了解决新区没人的问题,省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全都搬到新区来。教职员工大概20万人,明年7月就开始招生。甘肃银行兰州新区支行目前已向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园区提供40亿元融资支持,近期还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意向,甘肃银行将成为职教园区的主办银行,这值得兴奋。

尽管新区支行建设发展较快,但新区跟总行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支行跟总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自身的业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经营模式、新的经营产品创新不够,另外甘肃相对于东部沿海有差距,除了金融自身知识欠缺之外,跟当地金融环境也有关系。

此外,在创新过程中,甘肃银行可借鉴的模式比较少,这对发展制约比较大,因为银行很多项目都是跟政府结合,包括政府自身、银行本身对金融的了解都是不够的。银行也意识到这一点,大家现在急需要充电。

敢想敢干敢拼敢赢

记者:甘肃银行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其独特的密码是什么?

董予军:对于甘肃来说,是一个急需发展的地区,对于金融来说,每年国家对甘肃的扶持包括精准扶持等都是比较大的,这对甘肃的发展是一个契机,甘肃银行积极给政府项目做服务,抓住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这两个脉络,才使得业务突飞猛进。

按照小康标准,2020年要达到1万亿的标准。甘肃银行2000多亿,按照这个划分,目前排第六,及时赶上了甘肃经济发展的脚步,的确是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的情怀所在、激情所在。甘肃银行坚持“敢想”、“敢干”、“敢拼”、“敢赢”,在这些精神的指引下,达到2000多亿是比较贴切甘肃基本情况的。

记者:针对中小微企业,甘肃银行有没有进一步的扶持计划?

董予军:中小微企业对甘肃银行来说是一个主体,中小企业下一步也是甘肃银行重点发力的一个对象。甘肃银行李鑫董事长适时提出了“拥抱互联网,连接亿万人、主打零售牌、重塑主战场”的战略构想。中小企业、零售企业必然是银行长期发展的根本,得零售者得天下。

去年甘肃银行在三农方面、精准扶贫方面以及中小企业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十三五”期间,中小企业、三农是甘肃银行必须要执行的使命,也是银行发展必须要做的。科技支行在甘肃银行,全省第一家文化支行也在甘肃银行,包括各级政府的双创基金都在甘肃银行,我们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必然是下一步的主体。

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记者: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的现实面前,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步伐在加快,新区支行在这方面有哪些实际和长远的考虑?

董予军:“L型”经济下,风控较严,利差急剧缩小,甘肃银行需要调结构,立足本行实际,通过产品创新,增加服务功能,通过纯粹的利差,增加创新、发展、特色收入。

银行要回归本身,从服务当中产生效益,精细化管理,以效益为中心,来获取增长点。从金融环境来看,现在并不是黄金期,但作为城商银行来说,甘肃银行是甘肃人民自己的银行,应该去接地气,多推出普惠金融的产品。

记者:下一个五年会怎么做,从长远看来,有哪些路子可走?

董予军:展望五年后,新区必然是甘肃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十三五”对于新区来说是很重要的阶段,建设期完成,对新区行来说,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是银行长期固本调结构的过程。银行需立足本地,对实体企业、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依托于政府,投资实体企业,靠不断的现金流来维持银行的发展,形成自身的结构和范围,奠定银行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加上“一带一路”的契机,新区商机是无限的。这期间需要多去了解新区,多去挖掘新区人的精神,拿出我们的激情去开拓新区,排除万难,全力以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