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人力君
作者:蔺雷
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梦想和愿景的最大化,平衡工作与生活,是每一个创业者面临的最基础的挑战。但事实上,很多创业者的忙,其实都是“伪忙碌”,效率低下不说,甚至赔上了自己的健康。
对普通人来说,“伪忙碌”只不过意味着生命被消耗了几个小时或几天,但对创业者来说,“伪忙碌”就意味着出局,导致创业失败。
如何才能摆脱“伪忙碌”的恶习,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更好地运转有限的时间?
本文中,《反败资本》作者蔺雷博士在深入访谈调查100多位创业者后,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瞎忙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一个隐性元凶,真正高明的忙,不是用手忙,而是用眼忙、用脑忙。”
相信即使不是创业者的你,也能从中有所收获。
1
忙,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太多人不是不忙,而是在“伪忙碌”。
很多时候,伪忙碌是让自己心安的一剂良药,我们可以用它刷存在感,掩饰自卑,甚至可以靠忙碌来保护自己——“我就是一直在忙工作,你能说我什么?”
但是,当用伪忙碌制造的美好假象被无情击碎后,一切便归于零。
我有一位朋友在996工作制下干了四年,每天忙得要死,但他相信坚持下去总有熬出头的一天,结果公司裁员时他成了第一批被裁对象。
对这位朋友,我深表同情,但回头看看这是必然:他有的不是4年工作经验,而是同一个经验用了4年,典型的行动上积极、思想上懒惰。如果我是老板,大概率也会把他裁掉。
当我们用忙碌的形式替代忙碌的结果,只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式”人生。
俞敏洪曾在一次创业论坛上,对台下慕名而来的近千位创业者直言,“类似论坛少来听,浪费时间,回去好好做自己的事……”。
虽然这样的话让组织者听着尴尬,让创业者听着刺耳,却是苦口良药。
对普通人来说,伪忙碌只意味着生命被消耗了几个小时或几天,对创业者来说,伪忙碌就意味着出局。
2
究竟什么是伪忙碌
当我们所忙碌的事情,并非当下最紧急的工作内容,也不是最直接高效的工作方式,更不是让自己最趋近创业梦想和创业成功的正确方向,就是伪忙碌。
要彻底打掉伪忙碌的习惯,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哪种忙。
伪忙碌至少有两个层面:
一是忙的内容有偏,看上去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成果;
二是忙的方法不对,看上去手脚并用却没有效率。
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可以画一张2×2图,就能看出你是伪忙碌,还是真忙碌。
伪忙碌是一种习惯,一种很难察觉出来的“恶习”。
我认识一位创业者,不可谓不忙,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舍弃家庭放弃娱乐,属于人们常说的因为创业而没有性生活的那种。
然而,创业最终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家庭破裂,人生昏暗。问其原因,他身心俱疲地说,“方向不对,再努力也白搭,到最后一刻才发现”。
如果要用各种事情填满创业者每天的时间,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因为创业本身就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但这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忙:用手忙。
真正高明的忙,是用眼忙,用脑忙。
3
用眼忙
“do the right thing”
用眼忙,是指要保证自己的工作内容始终正确,大方向没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o the right thing”。
如果一开始的道路方向就不对,工作内容都是错的,不论方式是否正确,结果都将是灾难性的,就像上面那位创业者。
然而,有一种情况会让所有人始料未及:一开始方向并没错,但走着走着就误入了盲区,不知不觉开始了伪忙碌。
比如,我们经常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A,必须先完成目标B。于是,走着走着,B就成了自己的创业目标。
如果B的目标一直未达成,我们就会把全部精力放在B上,真正的目标A被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一种盲区。
创业就是创始人带着一群小伙伴朝着一个不确定的目标前进,误入盲区是常有之事。
正因如此,很多忙碌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挖了个坑。
当然,最大的误入盲区是缺乏战略定力,跟着所谓热点或风口跑,不停转换方向,最后啥也没干成。
当人长时间处于盲区,就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在摇摆不定的道路上一通乱奔。折腾几下,半年很快过去,资金耗尽,人气耗散,资源耗空,关系耗没,公司坠入深渊。
4
用脑忙
“do the thing right”
用脑忙,是指动脑子去正确的做事,保证自己的工作方式高效直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do the thing right”。
但很有趣的一点,是没有人觉得自己的做事方法不对。我来举个例子:
在创业大赛上担任评委时,我发现多数创始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参赛项目包装成一个“完美”项目,既能解决行业痛点,又有独特优势;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还有。
于是,评委们不得不费大力气去甄别、提问和评判。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看上去在吹牛,但其实是他的心里没底,只能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寻求安全感。这是一种典型的“加法思路”,以为做的加法越多越安全。
于是,一些创业者习惯性地在研发中不断加入自己认为消费者需要的功能,但它们绝大多数是冗余功能。
结果,整个团队为了实现这些冗余功能,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反倒忽略了对主要功能的优化和迭代。
显然,加法思路让人“不得不”陷入伪忙碌。但还有一种更错误的做事方式,就是缺乏深度思考。
不少创业者在思想上很“懒”,要么遵循自己的惯性思维,很少把一件事想透;要么习惯听从所谓权威专家的建议,放弃了独立思考;要么逃避问题,不愿建立一种问题追溯和解决制度……
于是,只能用行动上的积极弥补思想上的懒惰:每天不停开会、见人、赶场,每天不停的把寄希望在下一个,很快会让人陷入“无限死循环”。
这种无限死循环势必削弱我们的思考能力,甚至停止对未来方向的探索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而停止思考后,我们又会朝哪个方向走呢?
朝简单的方向走,朝顺手的方向走,朝别人告诉你的方向走,朝千万遍重复同一个动作的方向走,而不是朝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走。
到最后,你就真的被自己给循环死了。
5
怎样从“伪忙碌”变成“善忙者”?
不论是工作方向的错误,还是工作方式的问题,都只会造成一种结果:勤劳的双脚奔跑在错误的道路上,让自己陷入伪忙碌的境地。
那么,究竟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伪忙碌?
当我们发现自己每天的事情不是越做越少,而是越做越多;事情不是越理越清晰,而是越来越糊涂;效率不是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很可能就是在伪忙碌。
说了这么多,目的无非一个:经常审视自己是不是在伪忙碌,并尽力让自己做一个高效又有效的创业者,也就是“善忙者”。
1.不整天把“忙”挂在嘴边
要成为善忙者,有一点无论如何要做到,那就是敢于做一个“不说自己忙”的人。
一个善忙的人,是不说自己忙又能踏实安静做事的人,一方面他不抱怨也不随意寻求建议,碰到问题快速采取行动并完成;另一方面他也不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尽量确保每件事都在合理完成范围之内。
2.懂得深度思考
除了不整天把“忙”挂在嘴边,善忙者还是一个会时常停下来深度思考,并善于跳出盲区的人。
深度思考什么?
一是思考什么才是让自己最趋近创业梦想的正确方向;
二是思考什么才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工作方式;
三是思考什么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当然,深度思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当我们陷入低潮和迷茫时,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任何人的经验只有在他当时的条件下才有效,没法直接照搬,只能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创造性地采纳。
3.另外,善忙者还经常采用几个技术手段跳出伪忙碌,不妨试试。
1)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切勿多任务处理,10个1分钟的累加效应永远赶不上一个专注10分钟带来的效应。
同时学会用思维导图搭建工作平台、分解工作任务,用图画和文字工具梳理思维提升判断力,删减冗余任务。
另外,明确可落地可执行的纪律和规则,让纪律和规则去处理杂事和突发问题,不要总亲自上阵充当救火队员。
2)使用卓有成效的时间管理法
轻重缓急法:用“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优先级次,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再按优先顺序依次完成其他事。
要特别注意,避免让重要的事变得紧急,不要做急事的奴隶。
20-80原则:用20%时间去必须处理的杂事,80%的精力花在最核心关键的事情上。
提前计划、随时记录:设定短期目标和固定检查节点,用管理软件将目标细化到每一天,分担目标压力。
同时,有效使用碎片化时间,如在排队、坐车时,随身携带笔、纸或在手机记事本上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以及任何有必要记录的事情,最大化时间效用。
6
写在最后
无论如何,通过忙让自己进步和成长,才是忙碌的价值,而善忙者更有机会胜出。
创业不讲苦劳,只看功劳,千万别把忙碌当作进步。
这话虽然听着那么冷血,但比这更残忍的是伪忙碌把你拖入深潭泥沼我们无力反败的那一刻。
关于作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博士后,内创研习社创始人。《反败资本》《内创业革命》《内创业手册》作者。持续跟踪企业创新和创业一线二十载,每本书平均调研100家企业,相信唯有调研,才能触摸真实。从学者成功转型为记录时代的创业者。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首发,摘编自《反败资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ps:因为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反映,看不到人力君的文章了。如果方便,请给公众号“人力资源管理”设个星标吧。这样,以后你们就能继续看到我的文章,更能随时参加我们的福利赠书活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