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2024 | 杨殿阁:智能驾驶,我们没有落后也没有绝对领先

洞见2024 | 杨殿阁:智能驾驶,我们没有落后也没有绝对领先
2024年03月25日 18:33 用户5617194882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跟国际企业齐头并进,我们没有落后,也没有绝对领先别人。

文 | 智库君

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正在加速从电动化上半场走向智能化下半场。

2023年以来,城市NOA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必争之地,与此同时,无图(无高精地图)、轻图(轻高精地图)路线成为了很多车企的选择,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装车量快速攀升。但另一方面,技术路线的差异仍然存在,性价比仍是智能驾驶竞争的重要环节。

在企业竞争层面,强势布局的华为已经快速跃居一线,全栈自研还是放弃灵魂、拥抱巨头,是摆在车企面前的选择题;后来者小米虎视眈眈,业内仍在期待雷军的冲击力;企业之间的合作越发紧密,外国车企和中国车企及自动驾驶公司合作进入新阶段。

汽车智能驾驶将朝着怎样的方向进化,智驾竞争格局又将被如何重塑?接下来,企业的竞争焦点又在哪里?

近期,智库君独家对话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殿阁。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杨殿阁

在杨殿阁看来,智能驾驶功能已经成为用户购车时关注的重点,车企“NOA开城大战”背后其实是市场竞争;在当前辅助驾驶阶段,出于成本和性价比考虑,不少企业在量产车选择了轻地图方案,但长远来看,在高级别无人自动驾驶阶段,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不可或缺。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跟国际齐头并进,没有落后,但是我们也没有绝对领先别人。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还要再继续努力。”杨殿阁表示。

核心观点:

  • 自动驾驶不会抛弃高精地图。辅助驾驶是为了装到车上卖出去,一定要成本优先,考虑性价比,可以不使用高精度地图。未来的高级别无人自动驾驶还是必须使用高精地图的。

  • 我觉得,如果有人说去“激光雷达”,或号称自动驾驶不需要激光雷达,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观点。激光雷达将有巨大的市场。我相信,当激光雷达市场达到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用量规模的时候,成本一定会大幅度的降低,也会大幅度降低智能驾驶的成本。

  •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跟国际企业齐头并进,我们没有落后,但是我们也没有领先别人,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

自动驾驶不会抛弃高精地图

智库君:2023年,一些车企开始选择“轻地图”或“去地图”的智驾技术方案,高精地图会被自动驾驶抛弃吗?

杨殿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对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驾驶自动化中L1、L2属于辅助驾驶,L3属于人机共驾,也是辅助司机驾驶的范畴,L4、L5则是“有条件的无人驾驶”和“完全的无人驾驶”。说自动驾驶应该包括以上五类。

对L1、L2和L3级辅助驾驶而言,不用高精地图,也可以实现辅助驾驶的功能。使用高精地图,则会进一步增强辅助驾驶的功能,提升安全性,但是对辅助驾驶而言,高精度地图不是必须的。但是,对L4和L5级的高级别无人自动驾驶来说,高精地图是不可或缺的。对百度、滴滴等从事无人ROBOTAXI开发和运行的企业而言,高精度地图是必须使用的。

现在的“轻地图”方案或者说不用地图方案的,基本上都是做量产车的。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所谓高阶智能驾驶,其从技术角度而言都是辅助驾驶,而不是无人驾驶。

而企业为什么选“轻地图”甚至不用高精地图的方案,主要还是成本和推广问题。如果使用高精地图,虽然增加了功能和安全性,但成本也会增加,同时因为地图数据的敏感性,也会影响车企的全球市场推广。

所以,简单地因为辅助驾驶不使用高精度地图,就说自动驾驶抛弃高精地图,是不合适的。

智库君:华为也在做轻地图方案。

杨殿阁:华为现在做的轻地图方案的自动驾驶,本质也还是辅助驾驶,要考虑装到车上卖出去,一定要成本优先,考虑性价比。事实上,华为内部还在积极地在研究高精地图。华为并没有说未来的高级别无人自动驾驶不用高精地图。

智库君:去年以来,车企开启城市NOA进城竞速比赛,车企大力比拼进城的数量背后有哪些原因?

杨殿阁:现在各个企业都特别重视城市NOA,背后说明用户开始越来越接受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用户买车的时候,会关注有没有这个功能,能不能用。用户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高度认可,已经影响了用户的购车选择。

大家比拼进城数量,实际上就是在比拼市场,每多进一个城市,就意味着多了一块市场,也让自己的车的智能驾驶性能更加强大,更加有竞争力。

激光雷达将有巨大的市场

智库君: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快速增长,但特斯拉等企业在推不带激光雷达的智驾方案,激光雷达是不是智能汽车的必选项?

杨殿阁:我觉得,如果有人说去“激光雷达”,或号称自动驾驶不需要激光雷达,这只是一个片面的观点。

激光雷达是智能汽车非常重要的传感器。它和视觉、毫米波雷达相比,感知精度、感知准确性都大幅度提高,在行驶环境的重构上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到无人驾驶的阶段,如果只靠视觉、毫米波雷达,对环境感知的准确度是不太够的,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可能提供更加丰富、准确的感知信息。

当然,和高精地图类似,辅助驾驶不一定需要高精度的激光雷达。如果有高精度的激光雷达,性能可能会变得更好。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主要还是成本问题。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激光雷达的使用量会越来越大,市场会越来越多。随着使用量越来越大,成本也会逐渐降低。当成本低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激光雷达的普及推广速度会更快。

这也对激光雷达的企业提出了要求,需要继续不断降低成本。

我相信,当激光雷达市场达到和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一样,每年上千万颗应用量的时候,成本一定会大幅度的降低,也会大幅度降低智能驾驶的成本。

智库君:数据显示,禾赛科技的销量增长176%至22.2万台,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保持领先。目前,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在国际上是什么样的水平?

杨殿阁:目前,在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几家国内企业,不仅国内的车企用,很多国外的车企也用,质量非常好,性能也非常好,很多关键指标都是国际领先的。

禾赛激光雷达的关键性能指标,是全面的超越美国的几家激光雷达公司的。现在,在加州的前15家的自动驾驶企业里面,有多半企业智能汽车的主激光雷达用的是禾赛。多家国外知名车企和博世集团都在采购禾赛的激光雷达,足以说明它的市场领先地位。

我觉得对中国自己的企业确实要有信心,他们确实踏踏实实做了一些出色的工作,让中国在车载激光雷达上取得了领先的位置。

这些年,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在逐渐增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成本在不断降低,这对智能驾驶功能的提升是有帮助。

现在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体现了中国车载激光雷达技术中的长足的进步。而且,禾赛激光雷达从芯片到算法和生产,全链条技术完全自主可控,这意味着随着产量的上升,成本将来可能会不断降低,为将来的商业化奠定更好的基础。

智能驾驶领域,我们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

智库君:2023年,中外车企合作模式进入新的阶段,例如,大众和地平线的合作、大众和小鹏的合作、Stelliantis和零跑的合作,中国车企变成了技术输出方,对此,您怎么评价?

杨殿阁:首先,这些外资企业跟中国企业的合作是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智能驾驶技术是有价值的,是有先进性的,获得了这些国际的大企业的认同。

但是,大家也要客观地看待,千万不要因为有这样的合作,就觉得我们在技术上全面领先了。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们跟国际企业齐头并进,我们没有落后,但是我们也没有绝对领先别人。千万不要骄傲自满,我们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去做,还要再继续努力。

我们也知道,车载的AI芯片中,目前最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当然,大众和地平线的合作,也说明了地平线的价值和竞争力,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去替代英伟达等国外芯片。

智库君: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在汽车行业备受关注,这对行业有哪些借鉴意义?

杨殿阁:中国的复杂交通环境对智能驾驶技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国外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进到中国的时候,面临中国这种复杂路况的时候,一定会有艰难的本地化的工作。通过跟小鹏的合作,推出合作车型,解决智能驾驶的问题,让智能驾驶在中国交通环境下更好的运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国际合作的模式。

我觉得,将来可以有更多的这种国际合作,国际大车企通过和中国的车企或自动驾驶公司合作,让智能驾驶技术更好地在中国落地,这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

智库君: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到底会对这个行业的特别是自动驾驶赛道带来多大的改变和冲击?

杨殿阁:我觉得现在还都不太好说,汽车是一个传统的工业产品,它的推广使用周期是非常长,等到你的车在市场用到的足够多,有足够多的话语权,真正影响了市场,才能说改变了这个市场。小米还是需要自己的表现去证明一些事情。如果根据在手机行业的表现,来推断在另外一个领域取得成功,我觉得这还只是大家的一些推测和猜想。

智库君:您看好小米汽车吗?

杨殿阁:小米有它的优势和特点,它在手机和人工智能上有很多积累,我觉得发展的前景还是不错的。小米的先天基因不错,市场也有,赛道也很明确,那就看他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在赛道上抢足够多的份额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