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做农业赚钱的九大路径:规模化、商品化、可标化

黄金时代!做农业赚钱的九大路径:规模化、商品化、可标化
2024年06月21日 10:43 农业行业观察2020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不仅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价值。

然而,传统农业的低效益和高风险让许多农业从业者面临挑战。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现代农业已经探索出多元化的盈利路径。

从各项政策来看,中国农业进入黄金时代,正在进一步爆发。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做农业赚钱的九大路径,以期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更为详尽的指导和启示。

一、品牌化——塑造农产品的“灵魂”

品牌化不仅仅是为农产品贴上一个标签那么简单。它涉及农产品的品质、故事、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一个成功的农产品品牌能够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品牌化,农业从业者需要深入挖掘农产品的独特之处,通过精美的包装设计、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力的宣传推广,将农产品打造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佳品。

二、工业化——科技赋能,高效生产

农业工业化是一场技术革命。它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和收割,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培育出更抗病、更高产的作物品种。而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则能让农业从业者实时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做出更为科学的决策。

三、产业化——打通全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它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拉长了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创造了更多的附加值。例如,新鲜的水果可以通过深加工变成果汁、果酱等多种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它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下是农业产业化的五种主要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模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龙头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提供技术指导、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负责收购农产品。农户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共同生产、共同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加工企业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模式是指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与农户签订合同,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也可以直接向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并负责收购农产品。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农业科技园区是集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在这种模式下,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农业科技园区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科技研发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5)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将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型产业。在这种模式下,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等服务,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同时,休闲观光农业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规模化——集中力量,办大事

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整合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农业从业者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规模化经营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整个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农业规模化的三种经营模式:

1)由农业合作社推动。这种模式农民自愿加入,主要是由村集体或农民自己组织,集中在农产品销售。组织上,合作社组织农民入股土地,农机,资金,等。在市场监管部门(工商)注册成立。根据市场分析或企业订单,协调农民按计划进行集约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并通过既定渠道销售产品。

2)由中介组织驱动。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市场上的各种中介组织为基础,如供销社、各种技术协会、产业协会等。组织农业生产,使许多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商业集团,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主要通过中介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两个领域之间建立前置的一个半市场,分别与农民和企业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形成两者之间的桥梁。

3)由龙头企业带动。这种模式避免原材料短缺的风险,主要是指生产企业为了降低采购原材料的交易成本,直接与农民签订协议并订购农产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本质把农民变成企业的“生产工人”,是把农业生产变成企业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其特点是农业生产方向明确,农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农民直接面对市场需求,企业与农民联系紧密,农民利益得到基本保障。

五、生态化——绿色发展,可持续之道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日益关注,生态农业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它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生产出更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生态农业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农业从业者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态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合理耕作与种养结合成为关键的调节控制手段。

合理耕作不仅涉及土壤的保护与改良,更包括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优化。通过实施轮作、间作等耕作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这种耕作方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种养结合则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养殖业的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而种植业的副产品又可作为养殖业的饲料。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六、有机化——健康之选,市场新宠

有机农业以生产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为目标,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农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还能为农民带来更为可观的收益。

然而,农业有机化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入太大:有机农业的初期投入成本巨大。首先,寻找和建立符合有机农业要求的种植基地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有机农业对种植环境的高要求,合适的土地并不容易找到。一旦找到合适土地,还需要进行土壤转换期,这个期间需要持续改良土壤,但没有任何产出和收入,同时还要承担土地租金、基础建设、有机肥施用等大量费用。此外,由于有机农业的种植基地通常位于偏远地区,运输成本也相对较高。

2)规模太小: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这导致单位生产成本高。小的生产规模不仅限制了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也影响了市场的供应能力。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小规模的生产使得销售成本更高,进一步推高了有机农产品的价格。

3)价格太高:高昂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最终都会反映在有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上,使得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农产品。尽管有机农产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环保优势,但高价格往往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限制了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普及。

七、设施化——打破时空限制,四季丰收

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为植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通过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从业者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反季节生产和全年供应。设施化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农业生产更加灵活多样。

农业设施化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施化和农业生产工厂化两条路径。1)农业生产设施化是指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如温室、大棚、滴灌系统等,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一路径的优势在于,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为农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此外,设施化还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降低农业风险。20农业生产工厂化则是将农业生产过程进一步工业化、标准化。在这一路径下,农业生产被分解为一系列可控制和可重复的步骤,如同工厂流水线一般高效、有序。工厂化农业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这种生产方式也便于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创新。

八、商品化——让农产品走向市场

农产品商品化是指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进行交易的过程。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包装等环节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以便农产品能够快速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并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

其实,农产品商品化可以解决3个问题:1)针对农产品溢价问题,商品化通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使其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有效解决溢价难题。2)农产品商品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标准化生产、精美包装和营销推广,农业生产逐渐摆脱传统模式,向更高效、更专业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3)商品化还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需问题。通过市场调研和精准定位,农产品生产能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减少供需错配,保障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运行。

九、可标化(标准化)——规范生产,确保品质

农业标准化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这包括种子选择、耕作方式、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商品化发展;从而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并促进整个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标准化是规范农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标准化生产还有助于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为农业从业者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最后,农业行业观察认为,农业本身不赚钱的,十农九败事常有的事情,唯有跳出农业做农业才是正道。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文/陈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