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籍籍无名,虽然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完全是个nobody,只有植树造林的从业者才熟悉它。
最近三十年,沙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维生素C的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这才一飞冲天,名扬天下。
在英文里,沙棘名叫sea buckthorn或者干脆叫sea berry,这倒有点意思了。中文叫“沙棘”,透着又干又扎人;英文叫“海莓”,感觉都快滴出水来了。
这俩几乎是反义词啊!到底谁叫得对呢?
1
偏向虎山
其实,这两个名字都没错。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植物,这个属的原始分布中心在喜马拉雅山附近。
这从现存的物种也能看出来,我国分布的7种沙棘,除了“沙棘”本棘是广泛分布外,剩下的比如西藏沙棘、江孜沙棘等等,都只在西藏,或者西藏附近的四川、新疆等地分布,充分说明喜马拉雅是它们的老家。
沙棘是不是喜欢沙地呢?没错。
沙棘对土地和气候的适应性不错,大多数环境都能生存,只是偏爱寒冷干燥高光照。也不是说炎热潮湿不行,但最好别又炎热又潮湿哈。
于是,沙棘从喜马拉雅山出发,向东一直走到著名的胡焕庸线,对于温暖潮湿的江南华南以及胡焕庸线延长线以东南的远东西伯利亚、日韩、东南亚、印度say了no。
向西从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一直到了北欧。
沙棘的分布,图片来源:kew
sea buckthorn的这个sea,指的主要是地中海。
地中海气候我们都学过,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嘛,热天不湿,湿天不热,沙棘挺喜欢。
再加上地中海沿岸碧海银沙不多,砂岩峭壁不少,也适合沙棘的生长。
Buckthorn这个词,意思是“长得像鼠李的”。
鼠李是啥?鼠李科科长也!说这个科长您不知道,但骨干科员——枣,那是人人都认识。鼠李和沙棘都多刺,小果子紧紧扒在枝条上,还真是很像。
沙棘的叶子又窄又细,叶片两面都有一层密密的毛,而且两种毛还不同。
叶正面蒸腾作用大,星状毛更长,彼此缠绕成乱七八糟的网状,起到“锁水保湿”作用;背面的毛短而密,像一层棉垫子,起到“保暖”的作用。
这样就既不怕冷又不怕干,可以专找沙地碎岩生长。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与人争,反而获得了自己的生态位。
2
身世成谜
作为祖师爷林奈老夫子亲自定名的属,沙棘属算得上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开国老臣”。
在1753年林祖师定名的时候,这个属还只发现了两个种——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加拿大沙棘(H. canadensis)。
谁知这仅有的两个种,后来还都乌龙了。
虽然是开国老臣,但这位老臣的“尸首”却没人知道在哪。
在林祖师驾返瑶池之后,全世界的生物学家都没找到沙棘的模式标本。
沙棘本就欧亚广布,各地的植株都有点小不同,再加上模式标本——林祖师钦定标准物证神秘失踪,关于沙棘的种类研究就一直搁置了。
就算有人想搞,祖师爷说定了的事,也不容易轻易推翻,干脆,全都叫沙棘完了!
直到五十年前,芬兰植物学家才Rousi把沙棘这个广布种分成了9个亚种,我们中国有中国亚种、云南亚种等。
不过这都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只知道是沙棘就行了。
另一个开国老臣加拿大沙棘就更乌龙了。
随着后来研究的深入,这位老哥从沙棘属直接被分到了另一个属——野牛果属,更名改姓成了Shepherdia canadensis,加拿大野牛果或者水牛果。
如果分析它的分布位置不难发现,沙棘属是只在欧亚大陆(美洲有引种,不是自然分布),野牛果属只在美洲,两个属隔海相望千万年,的确是该归入两家子。
野牛果属和沙棘属虽然分开了,但是的确相似之处颇多,也耐苦寒干旱,结小圆球果子。
我国在上世纪末还从北美引种了一些野牛果到青海,主要是防风固沙了,果实并没有形成市场。
3
中国智慧
沙棘在新中国最早的用处也是绿化,防风固沙,改善土质,有很多地方都种植或者逸生了沙棘。
北京就有不少沙棘,西至最西的东灵山,东到东北角的雾灵山,都有分布,九十月份硕果累累,就在国道、公路边上构成金黄色的护栏。
千禧年前后,沙棘的营养价值被重视,尤其是维C的含量,在自然界名列前茅,除了针叶樱桃、刺梨、酸枣等少数对手外,基本可以横着走,柠檬、橙子之类的常见水果和它比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有些地方发现了这个商机,却发现自己绿化用的沙棘却不怎么结果,后来才知道,沙棘原来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果种的都是雄树或者都是雌树,那根本就不结果......
沙棘虽好,但有两个小缺点。
第一个就是很难采摘。沙棘果子和枝条贴得紧,枝上刺又多。虽然有人开发了机械采摘的方法,但效果不好,叶子、树枝杂枝多,果子破皮率也高。
所以大多数沙棘的种植者都是用人工方式采摘。
要说这玩意可是不好摘,又小又密又爱破,还好多刺。不过,这可难不住咱们的果农,尤其是北方的种植户。
沙棘虽然九十月份就结果了,不过果实却不脱落,一直可以在枝头等到开春。
于是果农就不在秋天采摘,等冬天果子冻上了,直接下面兜块大布,上面给几棍子,果子就都掉下来了,还非常完整。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冻了的果子化了再卖不就烂了么,还卖得出去么?
这就涉及了它的第二个缺点——太酸。
沙棘果酸到根本没人会生吃,所以也没人买果子。
所有的果子都是运到工厂做果酱、果汁、小食品的,所以只要别在采摘时烂掉就没事。
看到这你可能也意识到了:美味可口的沙棘制品毫无例外地加了大量的糖,不然当醋卖都嫌太酸。对于如我一样血糖异常的人士,要谨慎对待沙棘汁。
就算没有这个问题,也不要吃太多沙棘制品,维C是补充上来了,但吃进去这些糖,不知道多少刘畊宏才能甩下去啊!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