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转业了!

王宇,转业了!
2025年01月13日 20:24 三剑客

尘埃 三剑客

新闻路上,一个人如果没有遇到贵人,哪怕他再熬夜再坚持再努力,都不可能走得有多远。很庆幸,我遇到了。

文|尘埃

图|大唐

编辑|剑客17

2018年8月3日,微信通讯录的右上角多了一个红色的①。

“会是谁?”我疑惑着点了进去,“宇先森”三个字瞬间映入眼帘,我把握紧的拳头放在胸前,以此表达激动。可能有人不理解,为什么“8月3日”记得这么清楚?为什么见到“宇先森”这么激动?

那可是《冲锋号》的主编。他策划的稿件既有深度有温度又有传阅度,战区陆军所有新闻报道员都想被点拨一二。

“你的稿件被采用了。”宇先森开门见山地说道。

紧接着,一条《这群人为避雨挤进哨位,军人的背影依旧强大》的临时链接发了过来。

如果幸福可以量化,那一刻我的幸福一定是满分。

精读几遍后,第一感觉是,我的文稿像是茅草屋,看不到承重墙而且还四处漏风;被宇先森删减修改后的稿件“四梁八柱”挺立,过渡自然、读起来清爽了许多。虽然文章被改得体无完肤,但每一处修改都为我以后标注了前进的方向。

那时,我对宇先森的崇拜有了具象化。

稿件刊发后,传阅度很高。这是我在《冲锋号》的第一篇稿件,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一年来,30多篇新媒体稿件中点击量最高的一次。

通联建立以后,我和宇先森的合作也随之多了起来,《张公子来了,你还走吗?》《到底还有多少退役军人被冒名顶替?》《异地恋不是绿了就是黄了?》《军人爱情 多半坎坷》《无须读懂,却声泪俱下,这就是中国军人》《如果可以,我放弃优先权》《今天,我们如何致敬英雄》……经常刷爆朋友圈,引起战友广泛讨论。

当然,这期间,我的新闻格局在他的影响下慢慢打开,我们的情意也不再单单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基层新闻报道员的艰辛、委屈,我也会向宇先森倾诉。

有一次我们聊了很多,其中一句话印象最深: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孤独,一种在孤独状态下才有可能触及巅峰的快乐。

那以后,新闻报道工作不再是单位赋予我的任务,而是我精神层面的一种享受。在享受中写作,写出来的文字才会有血有肉!

我能感觉到,我的文字“活”了。

真正的友情是经得住考验的!

2019年7月,我第一次参加军演,身边不少战友都在努力适应当时的环境。我也有感而发,想的是怎么来反映。后来有了思路,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他看过后,说题材可以,也是官兵的心声。但是可能需要好好斟酌,如何准确表达。此后,稿件被我移放到“待发”的文件夹。

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我在解放军报上看到《战士遗憾退伍谁之过》,心中再起波澜。我与宇先森联系了一下,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终于,最后在2020年1月2日晚推文成功发出。不过,后来稿件考虑到综合因素,还是下线了。

后面,我多方了解到,宇先森是承担很大压力来发出这篇。但我无论如何都要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影响他。哪怕需要为此做出说明,也要全力以赴。最后,他不仅开解我,还鼓励我说:

好好干,别因为这件事打击了积极性。”

2022年2月18日,一条关于《冲锋号》停更的公告在基层新闻报道员中引起热议,我再也没了和宇先森聊天的勇气,只能在他的每条朋友圈下默默点赞。

2023年的一天,我梦见和宇先森一起吃饭,醒后思绪万千,我不能把贵人弄丢了。于是,主动联系他,期间又提起了那篇稿件,然后感慨了一番。

直到今天,宇先森都没有告诉过我,那件事对他的影响程度,但我猜得出肯定不轻。

每一个决定转身的人,一定是在风里站了很久很久!

2024年11月10日,和宇先森聊天中,他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要走了。我没反应过来,问他,“要去哪?”

他说,“今年转业名单下来了,有我!”

曾听说过他有转身的想法,但真的要走了,还是那么不舍。

过往的记忆涌上心头,“题目不够有吸引力”“最近有没有好的策划”“检查一遍,有没有错别字”……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最后约定:找机会,一定要见一面

相识六年,我和宇先森至今没有见过面,当然这并未影响我们的友情。正如他所说,以文字为基础的友情不需要润色。

再过几天,亦师亦友的宇先森就要离开军营回归社会。在那里,他会结交新的朋友、遇到志同道合的“战友”,但《冲锋号》、《冲锋号》的数十万粉丝以及在宇先森指导帮带下成长起来的新闻报道员们永远在他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宇先森,不管未来在哪,有数十万粉丝的一路陪伴,未来一路生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