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假 捉妖记
共计2000字 | 预计阅读4分钟
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举行期间,各国明星大腕频频亮相,展映活动也让人应接不暇。与此同时,“虚假票房”现象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成为各种业界论坛关注的话题。
2015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超440亿,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国产片的票房纪录也不断刷新,《捉妖记》就一举超过24亿。创下纪录的同时,也展开了一场关于票房造假的激烈质疑与争论。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态度明确:对弄虚作假的电影票房将严肃处理。
去年上映的《捉妖记》和今年的《叶问3》,成为两部最受“假票房”质疑的国产片。针对《捉妖记》的票房问题,中央电视台近日发布新闻调查视频,通过记者从去年9月开始在全国数个城市的深入调查,揭秘国产片票房注水黑幕。
以下为央视“揭秘电影票房造假”节目主要内容。
《捉妖记》票房夺冠公益场引发争议
2015年8月28号,在《捉妖记》公开放映43天之后,制片方宣布开始公益放映活动,即买自己公司旗下29家影城的电影票,为特定人群免费放映《捉妖记》。
《捉妖记》制片方发布的公告
根据片方最终的公告:《捉妖记》的内地票房(24.2859亿元)以203万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24.2656亿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是4042万。利用公益场次获得票房冠军,很多网友认为赢得并不光彩。
网友质疑
对于网友的质疑,制片方给出的说法是,自己也是花了真金白银,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 而质疑者则认为,这么做只是为了刷高票房,并没有多少人看。那么,这些免费“公益场次” 到底在哪些地方放映,上映的情况到底如何,究竟有没有人看呢?
记者调查:凌晨排片一场10分钟还场场“爆满”?
记者分别对参与公益放映的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家影城进行了调查。杭州百老汇开业五年,从没进入过全国票房百强。但在这次《捉妖记》公益放映期间,它六次成为全国票房第一,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8月28号,当天《捉妖记》一部电影就贡献了72.48万元票房,其他7部影片一共6.59万元票房。
《捉妖记》在杭州一影城票房曲线图
但根据当天排片的场次、票价,即便按照“场场都满座”的极致情况进行计算,结果却是54.9万元,比公开数据72.48万元相差17.58万元,相当于10场次满座票房。
那么,这17万多的票房收入,到底是哪儿来的?记者几次求证院线经理,对方以“电影已下映”为由,不再接受采访。
公布票房与推算票房存在很大差异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提供了一份当天这家影城向主管部门提供的票房明细。按照这份数据,电影《捉妖记》的播放场次是40场,并不是影讯中显示的30场,多放了10场电影,和记者的估算基本吻合。
但是,当天这家影城有8部影片上映,已经把12个厅排得满满当当,那么,多加了10场《捉妖记》在什么时间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安排在所有影厅完成播放任务之后。
凌晨时段影院所在商场已结束营业
更令人奇怪的是:根据影院上报的票房数据,这多安排出的凌晨场次,不仅场场爆满,而且上座率要达到108%。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7、8个是站着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国产大片。
这仅仅只是杭州百老汇这一家影院的情况,还是29家参与公益放映的影院的普遍情况呢?在北京,记者走访了几家参与公益放映的电影院发现,别说是夜间公益场,就是白天的公益场也几乎没有观众。在青岛,甚至出现了10分钟就放一场电影的闹剧。
青岛出现“10分钟一场电影”的闹剧
一位网友截图显示,图片中显示的是青岛百老汇影城2015年8月28号放映情况:《捉妖记》这部时长118分钟电影,9点10分放映,9点20分就放映结束了,而就是这个1号影厅, 9点30分,又开始放映下一场的《捉妖记》,时长还是10分钟。另外一位网友的截图显示,百丽宫影城2015年8月28号凌晨一点到六点,全部显示“座位已满”。
参与《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一共有29家,在我们搜集到的线索资料当中,有14家的放映情况被网友提出质疑。
业内人士:4000万公益票房?400万就能刷出来!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捉妖记》制片方所说的花4000多万做公益,连这个数字都有水分。
新影联院线前副总经理高军透露:“去刷票房的话,只用出一个5%的电影专项基金,一个3.3%的流转税,然后再交一个2%到3%的数字设备费。这样加起来只需要10%左右的费用。”
高军表示,因为电影《捉妖记》的出品公司、发行方、这次参与公益放映的29家电影院,背后的投资方都是安乐电影公司。买自己旗下院线的票房,如果只按成本价计算,最少花费400万就能买到4000万的票房。
票房造假手段多样“票房较高的几乎无一例外注水”
票房成绩,代表了有多少观众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可《捉妖记》的公益场、票房数据,却成了桌面上的数字游戏。针对近两年国产电影票房市场造价乱象,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副主任李东表示,“目前在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
“买票房”和普通意义上的“包场”不一样,因为并没有真正的“观众”,在业内被称作“过数”,制片方只需要把播放的成本去除,再给影院一些好处,票房就可以“刷高了”。这种“买票房”的造假行为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午夜包场、场场爆满”。指的是制片方和院线私下达成协议,在影院非营利时间段,比如午夜12点到凌晨6点间,根本没有观众的时间段安排无人场次,以包场的方式冲高票房。
记者调查发现凌晨“公益场”几乎无人观看
另一种被称为“花样包场”。这是说在营利时间段,片方提前买下影厅里的部分位置,而实际观影时,并没有真实观众,这种为票房注水的方法更加隐蔽,不易被查出。
为了提高电影的排片率,制片方还会在分账比例上做文章。在我国,电影票房,上缴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后,剩下部分才由片方、发行方、影院按比例分成。
一些制片方私下和影院协议,降低自己的分账比例,将属于自己的票房盈利返一部分给影院,好让影院增加排片量,这样既可以推高自己的票房,又可以挤掉对手的排片量。
有的影院甚至暗中把约定分账少的电影票房,转移到高分账的电影上,从而获得更高收益。
这样“贴钱”的目的也是可以在电影上映的最初几天拉高票房,造成观影火爆的“假象”,让不知道怎么选择电影观看的影迷跟风购票。
新影联院线前副总经理高军表示,现在很多影片,在上映的前三天都会通过某些途径买一些票房,“很普遍,不是一部,不是两部,不是三部,是很多部。”
高军表示,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前三天的上座率,从而影响后续排场。
电影局:严厉打击票房造假将建“黑名单制”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涛表示,电影局将开展专门针对电影市场的专项活动,会拿出更严厉的措施:电影局准备建立“影院经理的黑名单制”,一旦数据作假,则不能再获录用;此外,在影厅安装摄像头,人数误差在1%之内是允许的,误差在2%之间,就会报警。
在姜涛看来,票房数据造假,让电影市场深受其害,不仅仅有的影院为票房注水,还有些影院偷瞒票房、挪报票房,造成票房流失。直接导致票房数据失实,影响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判断,这甚至已经阻碍到行业发展。
2016年3月初,电影《叶问3》上映,仅仅放映了两天时间,就因为涉嫌票房造假,受到了电影局的调查。
电影《叶问》因涉票房造假被查
3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表示,近日部分影片和影院出现虚假排片、票房注水现象,正对相关情况进行排查。
3月7日上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叶问3》主要负责人。
3月7日晚,广电总局下达通知,要求各大电商提供与《叶问3》进行票务合作的合同,对近日票房异常波动进行排查。
3月19日,官方调查结果出炉,证实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的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大银幕发行公司被勒令暂停发行业务,参与不实排场、情节严重的73家影院被曝光及通报批评。
从事发到查处结果公布,只用了两周的时间,可以说,这么迅速,力度如此大的查处假票房,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并不多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