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常见类型及诊断

糖尿病的常见类型及诊断
2024年08月29日 17:07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糖尿病|知多少(二)

上期咱们提到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率大幅增加,而糖尿病也变的越来越普遍了。例如村口的王二爷年轻的时候就是烟酒鱼肉来者不拒,吃的膘肥体胖,前些年确诊了糖尿病,现在开始注意健康饮食了,症状也好了不少。而隔壁的张大叔,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饮食、身体瘦削,也没有不良嗜好,但是也患上了糖尿病。更有意思的是,村尾的刘大姐,身体一直也很好,最近准备生二胎,却被查出有糖尿病……。那为什么都是糖尿病,表型差异却这么大呢?

一、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由于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胰腺中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有1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病因: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触发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通常与肥胖、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相关联。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可能是正常的,但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期发病,但近年来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病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等。

症状:症状较1型糖尿病隐匿,可能包括疲劳、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

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妊娠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首次诊断出的糖尿病。虽然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消失,但它增加了母亲和孩子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病因:妊娠期间的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

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引起巨大儿、早产、妊娠高血压等并发症。

4. 其他特定类型的糖尿病

(Other Specific Types of Diabetes)

这类糖尿病包括由其他疾病或医学状况引起的糖尿病,如胰腺疾病、激素失调、药物或化学品暴露、特定基因突变等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异常。

例子:MODY(成年发病型的青少年糖尿病)、由胰腺切除或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糖尿病等。

二、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基于血糖水平的测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以下是常见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正常范围:低于 100 mg/dL (5.6 mmol/L)

糖尿病前期:100-125 mg/dL (5.6-6.9 mmol/L)

糖尿病:126 mg/dL (7.0 mmol/L) 或更高(至少两次测试)

空腹血糖是指患者在至少8小时不进食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水平。若检测结果高于或等于126 mg/dL,通常需要在另一日重复测试以确认诊断。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正常范围:餐后 2 小时血糖低于 140 mg/dL (7.8 mmol/L)

糖尿病前期:140-199 mg/dL (7.8-11.0 mmol/L)

糖尿病:200 mg/dL (11.1 mmol/L) 或更高

在OGTT中,患者在饮用75克葡萄糖溶液后,测量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若2小时血糖水平高于或等于200 mg/dL,则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测试

(Random Plasma Glucose Test)

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并且随机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 200 mg/dL (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糖测试是在任何时间测量的血糖水平,无需考虑是否进食。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正常范围:低于 5.7%

糖尿病前期:5.7%-6.4%

糖尿病:6.5% 或更高

HbA1c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若HbA1c达到或超过6.5%,则通常诊断为糖尿病。

三、注意事项

1. 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如多尿、多饮、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2. 体检: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的体征,如肥胖、高血压等。

3. 排除其他疾病:确保高血糖不是由于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如药物副作用或其他内分泌疾病。

4. 家族史和风险因素:评估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如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进行诊断时,通常需要结合上述几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诊糖尿病后,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和评估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根据以上糖尿病分型和诊断的相关知识,大家知道为什么王二爷、张大叔和刘大姐都是糖尿病,但是症状却不一样了吗?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3).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46(Supplement_1), S19-S40.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Diabetes.

3.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END

文案 | 陈艺兵

排版 | 姜笑南

审核 | 姜笑南

发布|姜笑南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RECRUIT

关注我们,获取生命科学

学界前沿|促进更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业界前沿|促进更快的产品创新与应用

政策前沿|促进更好的治理实践与发展

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