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雪

网友们形容北京雪景的震撼之美,如是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紫禁城。”即便司空见惯了琉璃世界白雪红墙,当地人仍旧无法抗拒这份摄人心魄的唯美,下雪的时候仍旧情不自禁欢呼着外出猎艳;外地的网友更是对北京的雪景心动神驰,跃跃欲试地将去北京赏雪纳入冬天的旅行计划之中。

打卡一遍北京热门的赏雪地,回头重阅《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遽然发现,原来紫禁城这幅美不胜收的雪天画卷,早已被曹公錾入了字里行间。《芦雪广即景联句》便是现成的紫禁赏雪攻略。

之所以说《芦雪广即景联句》是紫禁城的赏雪攻略,是因为芦雪广中的一些诗句,竟然与雪天的北京城十分契合。或许是因为曹公曾经当过侍卫的缘故,所以今日我们所行的旅游路线,是他当日的熟门熟路,所以他的诗,不经意便将北京城额雪景概括其中。听我一一道来,列位看官且看是与不是。

一些红学家认为大观园或是脱胎于北京的“三山五园”(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备受广大红迷朋友欢迎的桌游《大观园之谜》配套同名丛书《大观园之谜》的作者冯精志老师就认为大观园是仿照颐和园布局的。所以颐和园的雪景,自然容易在联句中找到对应之处。

我总觉得纳兰容若的形容雪的那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说反了。万寿山中,“昆山移归都是玉”;昆明湖上,“天河落后尽成银”,这雪,还不够富贵吗?从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上的芦雪广望去,所见应是相类气象,无怪乎香菱会作“匝地惜琼瑶”之语。

天河落后尽成银 ·(作者拍摄于颐和园)

芦雪广“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路,迤逦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路边的枯草,经雪点缀的湖畔芦苇,宛如瑶草琪花,绝绝子。怪不得会有“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之语。据冯精志老师推断,芦雪广是从圆明园的景致中化用而来。圆明园的芦苇更加丰茂,视觉上当更加唯美。

· 有意荣枯草 ·

·无心饰萎苕 ·(作者拍摄于颐和园)

“寒山已失翠”是大观园的大主山雪景的真实写照。松柏因其岁寒不凋的坚韧品质、四季常青的美好寓意,成为备受欢迎的园林观赏树种。草木秋杀,更是需要这样一抹凌霜傲雪的绿意,来调剂萧条单调的隆冬。且松柏寄寓长寿,更是得坐享人间福禄、想要长生不老的凤子龙孙、达官贵人的青睐。故而三山五园,松柏最盛。元妃回宫后,还不忘特意叫在大观园东北角上多多的种松柏树。

大主山和万寿山相类,皆是借自然地势人工穿凿而成。山上植被,不似自然山脉的天生天养,都是人工有目的性、有设计性的栽种,寓意好的松柏自然是最佳选择之一,因此大主山极大可能亦如万寿山一般为松柏所覆。万寿山晴日观望,自然是山著苍翠之色。至于寒天,云渲雪染,远而观之,暗沉的色调在阴天更加不分明,宛如墨色;霜雪凝结,又似给万寿山笼上一层缟素银装,自然是“玲珑万树苍髯亚,闪烁千峰白玉寒”(清代王汝赓《西山晴雪》)之景,自然不如平时苍翠。料想大主山亦必如此。

· 万寿山的晴天与雪天 ·(作者拍摄于颐和园)

若说前面所描述的景致,并非只存在于北方,“冻浦不闻潮”却是实打实的北方之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篇就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飘虽然未必独属北方,但是千里冰封却是南方鲜有。毕竟南方气温比较高,冰冻不了那么瓷实,应是嫩冰犹薄的状态。

北京知名的户外冰场便有颐和园、什刹海、圆明园、北大未名湖等十数个之多。《帝京岁时纪胜》就有关于冰场的记录:太液池(北海)之五龙亭前,中海之水云榭前,寒冬冰冻,以木作床,下镶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名约拖床。积雪残云,景更如画。《倚晴阁杂抄》亦有明时积水潭冰场的相关记载。而南方更适合踏雪寻梅。因有红梅盛开,《红楼梦》的雪易被解读为江南的雪,原因是北京的冬天只能寻到腊梅,红梅要待三月初始坼。如此推算,果郡王也不可能在梅林中邂逅甄嬛。

自然状态下,红梅不会开于冬天。但也不排除皇家官家的“钞能力”。俞先生曾在其《红楼梦辨》里提到某旗下亲贵有一株梅花,是种在地上的,交冬时需搭篷保护。他自以为很名贵,名之曰“燕梅”。证明在技术上,是有可能实现北京冬日开梅花的。

以个人拙见,“易挂疏柳枝”描写的应是雾凇。雾凇又名树挂,可不是要挂在疏柳枝上。当然,雾凇并非是北方的“特产”,江南也有。大雪三日,住在西湖边上的明末文人张岱巴巴去湖心亭看雪,就看见了“雾凇沆砀”的景象。只要温度能够达零下六度以下,湿度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弱风甚至无风天气,即可形成雾凇。北方比南方更容易达到低温条件,而南方比北方更具备湿度和风力条件。但是芦雪广所处的地理位置“傍山临水”。靠山山窝风,从联句中的“斜风仍故故”可以看出风势不大;临水水汽足,尤其是连续的降雪天气,空气湿度更大,而北方的冬天,平平常常夜间温度也能达到零下八九十度,形成雾凇真的就是天时地利,所以“易挂”。

其实我最初心心念念想去看颐和园的赏雪,非是因为常被分享的画栋雕梁,而是几年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拍摄于昆明湖畔的雪景图,着有雾凇的银白的树枝倒映在幽明的湖水中,一只黑天鹅缓缓游过。可惜不是我的作品,出处难考,不好与人分享。八达岭倒是切切实实的拍到了“易挂疏柳枝”的场景,既有震撼又有遗憾。震撼的是觉得可能是眼前之景美得动人心弦;遗憾的是没选好去颐和园的日子,所以错过了水边雾凇掩映的画面。毕竟林黛玉他们看到此番景象,是下雪的第二天;我在长城看到这番景象,也算是下雪的第二天(中间隔了一个阴天)。长城去的日子也没选好,应该选最后一天,这样雪积得厚,更有山舞银蛇的既视感。不下雪有恨,下雪又有遗恨,真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易挂疏柳枝 ·(作者拍摄于八达岭长城)

“光夺窗前镜”也是一句写实的诗。宝玉怕雪停了,天一亮就迫不及待的掀开帐子一看,“只见窗上光辉夺目”,以为“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待“揭开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大雪”,可见雪光之耀,故而后文有“月窟翻银浪”。“香粘壁上椒”更要好好说道说道。此句意为雪贴在了墙壁上,沾染了墙壁的花椒香气。古代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芬芳。大观园本是为了元妃省亲而造,故而省亲别墅有“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之说。这句诗便是描写省亲别墅的雪景。现实中最能够对应这一句的,必然是挤破脑袋也想去看的故宫雪景。货真价实的椒房兰室,真的是嗷嗷的美(缘何美丽有声?概因赞叹不绝)。从故宫回来,再品味这句诗,方知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美景良辰。

· 故宫雪景 ·(作者拍摄于景山)

众所周知,谢道韫咏絮的典故。明明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其堂兄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更得其叔谢安的称道,贾宝玉偏化用了一句“撒盐是旧谣”。或许这是因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差别。雪花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雪花越小。北京的春雪或许当起一句“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然而芦雪广联句却是发生在阴历十月里的头一场雪(贾母原话)。我查了一下,去年冬天初雪的日子阳历是2023年12月11日,阴历是十月二十九,和芦雪广联句的日子相差不多。比之柳絮,我觉得张宗昌的“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或是曹公对着门外西山遐想出来的景致。北京红迷会群里分享曹雪芹故居前的雪景图,就是如此。然而这句诗用来形容长城雪景竟也妥帖,和毛泽东主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伏象千峰凸”之语发朋友圈,当比“原驰蜡象”显得有文化,毕竟后者已经被用得相沿成熟,就不显高端,而前者更加生僻,更见底蕴。我倒真真儿在八达岭“捕捉”了一只蜡象。

去曹雪芹所在的国家植物园北园赏雪,早已纳入计划之中。先去了长城,是因为在等卧佛寺的腊梅。踏雪寻不了红梅,寻腊梅也不错。天气预报说2024年2月1日会下雪,还有人预测一月下旬到三月下旬腊梅最盛。真想高歌一曲:“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 原驰蜡象 ·

后面的诗句和前面所描写的景致与前面或有重复。比如说“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销”与“匝地惜琼瑶”“撒盐是旧谣”讲的都是雪,只是比喻不同;“花缘经冷聚”和“有意荣枯草”亦是描述雪装点草木之事;“鳌愁坤轴陷”和“没帚山僧扫”都是形容雪大,就不一一解读。倒是要说一说“斜风仍故故”和“无风仍脉脉”重复的问题。在这两句中间,夹杂了一句湘云的“龙斗阵云销”,龙已经将云彩搅碎,作为雪飘下来,与李白的“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相仿,而“销”字代表云彩在这个过程总一点一点的耗尽,表现了云散雪将霁的迹象。风也渐渐的息了,雪从纷纷扬扬、搓绵扯絮的大雪变成了缠绵缱绻的轻雪。所以其实这两句,对应的是不同的天气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文辞冗余。

看看勋贵之家,雪天都吃什么吧。好像除了烤鹿肉高大上一些,吃得也实属平常。蒸的大芋头,朱橘、黄橙、橄榄等果盘,再加一个下酒的糟鹌鹑。真想钻书里给他们提点建设性意见,毕竟那烤鹿肉余下的炭火,真的很适合再埋两个地瓜。雪天和烤地瓜,绝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