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物故事连载:“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九)

东北人物故事连载:“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九)
2024年03月29日 07:29 时讯时间

作者康锦达

写东北人物故事,最开始的原因,是笔者想写一部《辽宁民营企业史》。因为在近30年记者生涯中,我一直觉得民营企业是一个好题材,将来可以写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为此,笔者收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但却一直动不了笔,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那些辽宁民营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结局并不是很好。有入狱的,有出国的,有官司缠身的,有破产和病亡的……但这些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人和事,听了之后还就真的不能写。比如摸石头过河的原罪、历史环境下的遇到红灯的硬闯、官商之间的交易、借助于权力的爆富、贫困无助的冒险、损人利己的商业博杀等等……

有的民营企业家讲了,又叮嘱我,这事可不能写。写了我就麻烦了。

一位官员对我说,写一部非虚构的辽宁民营企业历史的作品。

不写这些,有历史的真实感吗?

不写这些,还有历史的价值吗?

这位官员又说,但最初恰恰是这一批一无所有,身上有匪气,不讲规矩,敢于冒险,办起了民营企业的人,趟出了路子,最后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这是主流,是应该写的。

这位官员建议,现在,写民营领域的作品并不多,不要有顾虑,你可以先写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写有血有肉的民营企业家的酸甜苦辣,总结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民营企业家鼓与呼,这是政治、经济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于是我写了《剖析孙凤祥》的连载,写了《“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的连载……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的连载,引起了那么多网络媒体的注意,每次都有100至300多家的媒体转发,每期都有几百万甚至高达780万的读者……

尤其是记录了那位在全国人民心里有崇高威望的老革命家的至亲、那位年过六旬的周先生于2023年年12月2日来到辽阳棉花堡,看望在那里住了30多年老党员、老工人,了解在寒冷的冬天,港资企业要拆迁他们简陋的居所,使老人们无处安身的真实境遇的十二期发表后,这篇文章率先被国务院的《中国网》和人民日报网转载,接着被全国500家网络媒体跟着转发,阅读人数达千万……

笔者也没有想到周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从一到十四,我都看了,您实地采访,以真实客观的资料还原了历史,从路径上减少了人为铺设的障碍,使真相露出了水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周先生说,我很关注这个事情,为人民服务是老一辈革命家一生的信念,我们这一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工人阶级将工作干好,于海洋是个有承担的人。在工人眼里是个值得依靠的人,东北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

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引起了社会这么大的关注?

一位读者跟帖说,我们为什么为于海洋点赞,文章中有几句话让我的心被戳到了: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活下去多么渴望个体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无形藩篱围挡中的孤暗……只有感情的重量才会减轻活下去的重量。温暖的传递,是有时间刻度的驿站,是让人看到有吉祥烛光的闪现……

一位读者跟帖说,…… 阅读文章之后,深受感触。善良的行为源自善良的内心,于海洋的善行和善举源自于内心。心中有善,自然会行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崇善积善,是一个人走进别人心灵的名片。

一位读者跟帖说,于海洋救治那只被路车碾断双腿的小白猫的描写,是洗心之笔,善会让人活出光。一个人对待弱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态度。于先生能救那只小白猫,我都想替那只小白猫说一声谢谢……

这个世界有许多破破烂烂之处,于先生总是缝缝补补,从不袖手旁观。之所以能如此,想是有极强的共情能力。他理解他们并能感同身受,且有一颗慈悲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世界将多么和谐美好啊!

顺锋矿老工人张辅政说,刚刚去世的娃哈哈老板宗庆后,为什么人走茶不凉,而是铺天盖地的称赞和怀念。为什么?就是他对工人有感情,工人有病他拿钱,工人没有房子,他给分房子。在企业工作过陪伴过他的员工边说边掉眼泪,为什么?是他讲感情,是他积下了厚德。反过来讲,我们矿上的掌权人,可以给贪官巨额行贿,可以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可以不讲安全,发生多起矿难而异地火化,可以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要把我们老党员老工人赶出住了30年的老房子,让我们无家可归。有人说,他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保着他。但我坚信,不是不报,时候没到,老百姓的吐沬也会把他淹死。

张辅政又说,我这个人很关心时事,现在最热话题是什么?是宗庆后的离世后留下的启发,就是中国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民营企业家?

是为人民服务的企业家。

这是毛主席留下的最伟大的思想,谁来传承这个思想,谁就是这个社会最受欢迎的人。因为这个传承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老百姓。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宗庆后生前的讲话,他说,我就吃这么点,用这么点,钱还是拿来再投资,再来解决就业,再给国家创造税收,说到底还是社会的……

这话特实诚,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就说不辞退45岁工人,让一个家庭过上平安的日子这一条。就会让人记一辈子。

我说,中国老百姓心里这杆秤很准啊!

老人答,我这也是有感而发,和你说说心里话。我从宗庆后的为人处事上,看到了于海洋的影子,他来以后,把钱花在工人身上,借钱恢复生产,借钱给我们增加工资和福利,赚了钱,首先想着给我们盖房子,给地方交了8000多万的探头税。谁能做到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安居,安居才能乐业,谁能做到,谁就受欢迎,谁就是我们眼里的英雄。我们朌他回来?是他和现在管矿人不一样。他被抓了以后,我们200多人为什么为他请愿,为他按红手印?是他心里有我们,我们也要为他挺身而出……

他被羁押了5年多,父亲也走了。身体也垮了。如今他孤身一人,他的心苦哇……

老人声音变哑了,今年过年,他让他的副手齐锡良给我们发来于海洋写的一段话。‘

……我没有父母了,顺锋矿老一辈工人师傅把我看作自己的孩子。你们当年冒着被伤害的危险,为我请愿。现在为我回矿工作,奔走呼号。是父母为孩子那样的不顾一切。我这个人不是完人,还有很多毛病。但我若回矿工作,我决定把矿山交给国家,只做一个管理者。实现我的承诺:让每个家庭有房子住,有比较高的工资收入,有家庭助学基金,有养老院,建立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集体,尤其是年岁大的老工人,我要像孝敬自己的妈妈爸爸一样,去孝敬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人说,从社会层次来说,我是底层的人,在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眼里,我只是个劳动工具,但于海洋尊重我们,把我们视为父母……

张辅政老人说完这些话,眼里闪着感动的泪光……

我知道,这泪水是感动,也是欣慰。这个世界,最被珍视的是自己身上感受到的温度,是自己的眼睛和内心朴素的感知,

是差距比较之后才有的感概。

一位官至副省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对笔者说,站在今天的社会角度来看于海洋在每个历史阶段中走过的路,留下痕迹来看,可用懂感情,能担事,是个好人,来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于海洋走进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是被香港的黄锦新循名而来,随迹而至的。

基础是他的耳闻目睹。

案例是美国托马斯把企业委托给于海洋后,有了一个“救火”成功的标本。

有知情人给笔者讲了一些细节。

黄锦新认识于海洋后,要去看看富通接手后的金苑华城小区四期工程,当时准备新建18#楼还是一片荒废景象,原富通公司欠建行贷款8700万元,一直无力偿还,建行就把债权作为不良资产整体打包给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省高法也查封了富通公司四期发展用地和 15、16号楼及14号楼的部分房产。金苑华城小区四期工程的部分业主就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

黄锦新就说:这是一团乱麻啊,什么时候能捋出个头?

于海洋回答:三个月左右吧。

黄锦新指着18#楼工地横跨南京街的五根电线杆说:就这五根影响市容的电线杆就是个问题。我在大陆做过,这几根电线杆子要想移走,你要找建委、找管网处、找电业局、找电力设计院,要有排迁方案、设计方案,施工占道许可证等等审批手续……

说罢,他笑着说,抛开解开债务这个主要问题,这几根电线杆子能3个月移走,你于总就很厉害啦!

于海洋也笑了,说:黄老板,请你过几个月再来看看,

四个月后,黄锦新又来了。

眼前的金苑华城小区的发展用地和 15、16号楼及14号楼的部分房产己被法院解封。金苑华城小区四期工程己经开工,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证问题己经解决。新建的18#楼己完成了设计和审批。社区居民的外部环境焕然一新,小区铺设草坪10000余平方米,种植乔木 2000 余株,灌木10000余株……

两年后,复活的沈阳富通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诸多问题。还上缴了2094万的税。

黄锦新问:你怎么做到的?告诉我你的秘密?

于海洋答:秘密是,要想自己好,先让别人好。取得政府的信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是做好企业的宗旨。

黄锦新足足沉黙了一分钟。

拉住于海洋手说,从今天开始,我把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交给你。你能救活沈阳富通,也给把辽阳顺锋救活……

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下,黄锦新做出了委托于海洋出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决定。

这一决定,带着对于海洋能力挽危局的信任和希望。

有人说,于海洋如果不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就不会在那个山沟里遭遇人生的滑铁卢。

也有人说,沈阳富通完成了入轨之后,一家香港公司邀请于海洋去北京搞房地产开发,但于海洋权衡之后选择了顺锋,主要原因是顺峰面临破产倒闭的边缘。于海洋说,何为生意?生意本初是要有责任,有善意和实现自己价值。

他说,尽管于海洋在顺锋钢铁公司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但他留下的企业文化,却难以被忘记……

原辽宁省委的《理论与实践》杂志高级编辑陈景贵是最早写于海洋治理辽阳顺锋钢铁公司经验的记者,这位文革前北京大学毕业的学者对笔者说,当年我采访顺锋钢铁公司的时候,我对于海洋治理企业最深的感受,是他文化前置的理念,他到企业后,最先做的是创办了企业的报纸《顺锋报》,那个时期在辽宁民营企业还没有办报的。

于海洋对我说:一个非国有企业需要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这是一个解决企业难点,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经济目标不是企业唯一目标,而树立企业的信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灵魂。

我当时就意识到,于海洋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老人说,人世间,最美好的、最善良的、最打动人心的事情发生,都来源于文化的认知。

老人说,我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一直想写一篇论文,题目叫“论于海洋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价值”。

他说,我理由是,在今天的大环境里,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有市场意识,最重要是有社会(民意)的文化安放,因为一个企业只图赚钱,而没有一种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只顾眼前的哲学。什么是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首先是满足企业内部每个人诉求和难点,一次内心的感动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让人家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让员工有安全感成就感,才有企业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贡献。

于海洋在这方面是接地气的,他在顺锋最打动人的是什么?是先借了钱把员工的的五险一金交了,是提高职工工资30%,是于海洋坚持不用国产的“股骨头,”使一位得了股骨头坏死病的职工用上了进口的“股骨头”,是在过年的时候,自己带车去水库给每家每户买了一条大鱼,是给职工传递一个吉祥的寓意__年年有余。是自己投入了一个多亿还没有回报的情况下,给当地政府交了8000万的探头税,为什么有的职工在职代会上喊于海洋万岁?职工的回答相当朴实。他们说,我们在这个山沟里,没有见过毛主席,但我们记得是毛主席把我们从奴隶变成了主人。于海洋来到矿里,我们不仅提高了工资奖金和福利,他还为我们工人张罗建顺锋家园,他把党的关心爱护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矿山,是党的化身。

老人说,于海洋和我讲的一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作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我们党的初心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量让老百姓的兜里多装一些钱,我不需要很多钱,但老百姓需要钱……

陈景贵老人对我说,20年前,我在辽阳顺锋钢铁公司采访了十天,和于海洋多次深谈,有一些对话至今都没有忘记……

老人说,当时,比较成型的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购买完成转制的,普遍存在取消原有的党委、工会等部门和职能,不管厂大厂小都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的现象。于海洋到顺锋公司后,率先提出把党组织建立来,成立党支部。于海洋说,党员是先锋队,一个企业没有先锋队就没有核心,没有核心就没有战斗力。把党支部作为合资企业的战斗堡垒,才能形成党组织是企业行政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这个事传到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部门,受到了重视,觉得合资企业能主动构建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当时全国很少有,认为是非国有企业的一个方向……

看到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的做法,这位组织部门的老领导说,做为一个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老党员,听到了在基层有这样的合资企业,有这样的信仰,热爱我们的党,把红色传承,把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岀来,这是一种忠诚,这种忠诚让我感动,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和希望啊。辽阳顺峰钢铁有限公司的红色传承所蕴涵的精神是需要推广和学习的。

老人说,我在采访中问了于海洋几个问题。

我问,现在许多民营企业都没有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许多人认为民营企业中党、工、青组织是个摆设,你怎么看?

答:我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这种信奉来自我的深刻的感知,百年以来,只有共产党打胜了抗美援朝的战役,中国由弱小到强大,是共产党做到的。所以一个企业,有党组织,有党员的模范带动,企业才有价值指向。不管什么体制的企业,都要有脊梁,党员就是脊梁,而且这个脊梁越多越好,党员队伍越大越好。

问,你办顺锋报,想法是什么?

答:我们有800多员工,把顺锋报做为一个解决企业问题的平台,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一个弘扬正风正风的媒体,大环境需要文化支撑,小环境更需要文化的支撑。目地是把大家心拢到一起,建立一种氛围和方向,也是企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振奋企业群体的精气神。

问:你能表述一下意义吗?

答:就是让每一个员工知道,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为这个社会活着。要在有生之年,留给后代一份答卷。

问:什么答卷?

答:个人和集体共同换取的双赢和贡献。

问:你看懂了国情和人性?

答:以人为本,互相尊重,作为董事长我要充分满足每一位员工诉求,尽力解决每一位员工难处,让每位员工有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双赢。

问:你认为什么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

答:是为解决员工的渴望和艰难而尽心尽力,达到相互受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问,能否举个例子?

答,我接手顺锋公司的时候,企业已经停产13年了,800多名工人都在外边儿打工,有时候几天没有收入,生活挺难。法人刚变成我,时任副省长就把这个矿匹配给本钢了,是要矿不要人。宣布这个矿一号矿体匹配给本钢,撤销26号矿体,会议定完了,才通知我,我去时人家都快散会了,我堵在会议室门口,自报家门说,各位领导请留步,我是现任董事长于海洋。我说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把矿拿走了,把800多工人扔下了。二是没有考虑企业和工人的诉求,把刚刚走向正轨的企业给关了。你们知道职工出去打工一天才拿17块钱吗?三是没有考虑香港投资人的诉求,就这么定了,考虑没考虑辽宁的营商环境?

为了保住职工的饭碗,我上下奔走,最后惊动了多位老领导,中组部吕枫部长做了批示。才保护了职工的权益。

问:我们就企业文化谈过一些,我想知道你为什多次强调以人为本,对党的传统和企业文化情有独钟?

答:共产党能够打得下江山,还坐稳了江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执政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并为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才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同心协力地向前走。

陈景贵老人讲到这里,沉默了一会儿对笔者说,我最近也见过当年的几位老工人,他们也老了,头发都白了,他们给我讲了不少现在的事儿,他们挺难啊……

于海洋是念旧情的人啊!

他最近还请我吃饭,我对他说,海洋啊,老工人还惦记你,张辅政总结说你有三心,一是慈悲心,说你在顺锋公司每到月底开资的日子,都专门把秘书叫到办公室,向秘书提供一份名单,嘱咐秘书给这些人寄钱,并一再提醒秘书不要留地址和姓名。有一名受助女学生和她的母亲辗转找到了你,见面母女就哭了。

孩子说,叔啊,没有您我上不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我。我怎么报答您啊!

你说: 我也有女儿,不念书不行啊,你只管念好书,好好学习就是对叔的最好的报答……

二是忠心,说你不移民、没有绿卡,在国外没有存款。为了政府解忧,救了两家企业,还受到了委屈,说你还念念不忘当年给职工盖房子的承诺,还讲你,说了若回矿里工作,就把企业交给国家,只做一个管理者。完成当年给职工建顺锋家园的承诺。

三是孝心。说你父母话着的时候,你孝敬老人,现在父母不在了,把矿山的老工人视为自己的妈爸一样,现在你身体多病,一个人独身孤影,却还在想着矿山的老工人和企业的发展……

我想问问你,你伤过心吗?你对工人的评价,想说点什么吗?

陈景贵老人停了一下,用眼睛瞅着我,声音有点沙哑。

于海洋只回答了我一句话。

我来人间走一回,如果百年以后,人们提起于海洋来,能说这个人是个心肠好的人,就够了。

老人对笔者说。

于海洋说完这句话。

他哭了。

我也哭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