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收益
保
险
保值增值
/
壹
/
曾几何时,香港保单对于内地居民而言,是一块投资“香饽饽”。
从2012年以来,内地投保人通过各种合法的、非法的渠道购买香港地区保险公司分红产品规模高达数千亿港元。(At one time, Hong Kong insurance policies were regarded as a "delicious treat" for investment among mainland residents.Since 2012, mainland policyholders have purchased dividend-paying insurance products from Hong Kong insurance companies through various legal and illegal channels, amounting to tens of billions of Hong Kong dollars.)
而今当资本项下人民币“进出”依然被外管局牢牢抓紧篱笆的时候,内地投保人想要把香港分红险保单变现,却变得困难重重。(Nowadays, as the inflow and outflow of RMB under capital accounts is still tightly controll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mainland policyholders to cash in their Hong Kong dividend insurance policies.)
“我的香港保单是五年前买的,分三年缴,每年缴100万港元,2016年缴完,现在我想要保单质押贷款,看到有报道说有其他投保人没办法退保,也咨询了银行无法操作。但是我急需要钱,所以很着急,或许只有通过其他渠道变现。”
近日,上海一位私营企业主张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
贰
/
本报记者了解到,就在不久前有网友发帖称,在香港某公司购买的保险产品,因急需用钱退保,之后保险公司将退保的保险款汇入境内某银行,被原路退回,香港保单的提前变现障碍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因为无知而犯下错误还可以被原谅,但是明知道政策早已经下了禁令仍选择非法将资金转出去,如今难取现就不值得同情。而且涉及到香港分红保单中,其实有相当比例的资金涉嫌到洗钱行为,这一点金融监管部门是非常清楚的。”上海某大型寿险公司产品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指出。
就在同日,记者也致电几大国有银行客服部门,其均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境外保险(除旅游意外险等少数情形外)相关资金均不能通过支票兑付、电汇等任何方式在银行提现。
“境外的保险类业务一般不能提取资金,只有在旅游等情形下的意外险、医疗险发生赔付是可以的。目前国有大行都不能做相关业务。”中国银行相关客服人员在接受电话咨询时称。
招商银行电话客服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保险支票兑付是不允许的,票据业务需没有保险字样的光票。
/
叁
/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6年4月,原中国保监会就多次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其一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2016年10月,中国银联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禁止通过银联通道缴付具有投资分红性质的香港保单。
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实行更严格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没有下降,但是办法实施后,每人每天只能换等额5万人民币的美元和其他外币,如果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也都需要上报。
记者也了解到,就在上述网友香港保单退保不成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候,外管局做出回应称,根据现行外汇政策法规,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旅行、商务活动以及留学等,购买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在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下是允许和支持的;对于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汇发〔2007〕1号)等现行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尚未开放。
/
肆
/
“以前是购买香港保单资金出去难,现在则是资金回流难。”某外资寿险公司业务总监李芳(化名)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李芳向记者举了一个最近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案例称,其有个客户赵某曾在香港买了很多保险,年缴的保费近百万,夫妻俩买了3000万保额的寿险保单、500万保额的重疾保单;孩子也买了300万保额的重疾险、终身寿险,还给孩子买了一些理财险。
“当时这么大笔的保费缴纳也是费了很多周折,主要是钱出不去,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但是前年的一天,赵某突然发现银行卡被冻结,里面有400多万的现金、300万的理财产品和200万国债、债券等。只因为他的这张卡曾与一个地下钱庄有过资金往来,而这个地下钱庄出事了,所有跟这个地下钱庄有关的,所有走过的账号全部被冻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还没解冻。恐怕要解冻也是遥遥无期。”李芳告诉本报记者。
在李芳看来,她的客户赵某只是其身边众多买过香港保单的客户之一,他们不仅发愁香港保单缴费难的问题,理赔和合规性问题目前都成为了他们的心头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内地赴港投保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而且由于汇率优势不再,香港的分红险保单已经不再是内地投保人青睐的保险。
/
伍
/
前不久,香港保险业监管局香港保监局公布2023年前3季香港保险数据,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4286亿港元,其中内地赴港投保468亿港元。虽然与疫情的三年相比大幅跃升,但下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香港保监局表示,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按季下降32.9%至150亿港元,但前三季相关保费468亿港元,占了个人业务总额的32%。
内地访客赴港买保险,更喜欢买什么险种?从新造保单的数量上看,占比最大的是终身寿险(19198份)、危疾(11522份)和医疗(1690份),分别占比55.6%、33.4%、4.9%,分别同比增长6474.7%、3467.2%和429.8%。此外,储蓄寿险占比较低只有2.0%。
投保暗藏风险
实际上,由于保险专业名词、条款表述、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与内地保单均不同,内地访客对香港保单的相关内容主要依赖保险代理人的讲解,加上代理人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推介香港保险的机构也鱼龙混杂,种种因素给内地访客购买香港保险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