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区实验小学:专家谈“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守住课堂主阵地

海门区实验小学:专家谈“双减”政策下,教师如何守住课堂主阵地
2021年10月27日 11:06 新华报业网

中国江苏网10月27日南通讯 实施“双减”政策,时代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优质教育体系的重新建构,更是教育观念的一次大变革。

双减的实质是什么?“双减”对学校的挑战是什么?学校如何践行“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0月25日中午,海门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齐聚能仁剧场,聆听江苏省特级教师卞惠石校长的专题报告《课堂改变,一切改变》。

卞惠石指出,与“双减”牵涉的各层次问题相关的连接点,一定是高质量学习,而高质量学习需要高品质课堂的支撑。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课堂理念、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继续“革命”,重建课堂生态、重构课堂文化。归根结底:“双减”政策倒逼学校重构课堂管理,课堂改变,一切改变!

卞惠石提醒广大教师,重新审视课堂理念是课堂改变的前提。教师心中有课、心中有学、心中有人,小课堂就一定能变身为大学堂,小教室就一定能成就大成长。作为教师,要自觉树立“课比天大”的意识,要树立全面的课堂质量观,要不断研究学习的规律。他认为,重新厘定学习内容是课堂改变的基础。从教书走向育人是最重要的课题。知识条件化、情境化、结构化是实现“教书”和“育人”高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卞惠石强调:重新思考教学方式是课堂改变的关键。要让课堂有笑声、掌声、质疑声、辩论声,就要持续放大“六学课堂”的引领度、有效度。提倡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学生源源不断的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教师能因此直接把准学生的思维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要着重推进“精讲重练,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讲中练、学为中心、习为核心、思为关键”的课堂教学机制,实现“六学课堂”减负增值。

卞惠石指出:重新规划教研学研是课堂改变的保障。教学研究不能局限于研究课堂,必须面向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也是教学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应该像研究课堂教学一样,研究作业的内容、类型、评价,尤其提倡融合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拓展性、趣味性的自主创意作业设计,着眼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当天的专题报告会让在场的老师们产生了共鸣,大家纷纷认为,课堂改变,一切改变。“双减”政策想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从理念更新、策略建构、研究保障等多个维度全面展开行动,优化提质课堂教学。守住课堂,减负增效,就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杨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