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一步之遥”变“两地一城” 将风景“变现”为产业引流

江苏昆山:“一步之遥”变“两地一城” 将风景“变现”为产业引流
2021年11月30日 18:43 新华报业网

  面积62平方公里的淀山湖,昆山市淀山湖镇占近七分之一。环湖大道向东到底,站在20多米长的马家江桥上,一只脚踩在江苏的土地,另一只脚则已迈入上海。

  以往,这场“邂逅之旅”要绕上半个小时的大圈,如今只需走出几步。不远处,上海青浦“网红桥”彩虹桥与之两相对视。

  为了疫情防控和周边建设工地安全防护需要,马家江桥上安装起一座简易铁丝网以控制人流,但考虑到两地每天行人往来的需求,在强化其他防护措施之后,仍旧为行人预留了一个小进口。

  两地沿湖旅游资源连成一体,是淀山湖镇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潮中涌现的一朵浪花。作为全国文明镇、中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示范镇,身处淀山湖湖区“C位”的淀山湖镇聚焦世界级湖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虹桥商务区,立足良好的生态底色和资源禀赋,在“沪苏同城化”中找准定位、做大优势、补足短板,不断发出淀山湖“好声音”。

“一步之遥”变“两地一城”

  将风景“变现”为产业引流

  金水泽住在淀山湖镇淀山湖花园小区,工作在上海。今年10月底,往返上海青浦和淀山湖镇的毗邻公交C5线,由原先每天12班次增至18班次,间隔时间下降近半,金水泽每天上下班不用再怕错过车。“不需换乘,只需几元钱。”金水泽说。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是“开路先锋”。与上海紧紧相邻的淀山湖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争取、主动对接、加大投入,努力推动一体化走上“高速路”,加快与拥有雄厚资本、市场和技术的上海形成互补之势。

  在首条长三角省界“断头路”——淀山湖镇锦淀公路对接上海市青浦区盈淀路正式通车后,今年2月,淀山湖镇曙光路与上海复兴路也全面贯通,两地居民进入了公交出行的新时代。目前,除毗邻公交C5线外,淀山湖镇境内还有毗邻公交和示范区6路两条城际公交线路,加速从“一步之遥”变成“两地一城”。

  路通,人通。今年5月,伴随鸣笛声响,“共建世界湖区 共享美好生活”2021环淀山湖绿色骑行活动在淀山湖镇开启,来自长三角地区的700名骑行爱好者整装出发,在秀美的湖光景色中畅爽骑行,共同感受“沪昆一体化”的美好。

  人通,产业通。 生态是淀山湖镇最大的优势和潜力,近年来,淀山湖镇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独辟“绿”径,通过“借势淀山湖,服务大虹桥;借势大虹桥,提升淀山湖”的多赢发展构想,大力“借脑”“借力”“借市”,努力将风景“变现”、为产业引流,吸引罗森博格、同日智能、研祥智谷、神州数码、金田世纪等一大批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已初步形成以智能制造、总部经济、文旅项目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淀山湖镇还以“文体走亲”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群众文体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扩大品牌影响、“请进来”提升区域合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增添人文相亲的“润滑剂”。

  美丽乡村也融进了“上海效应”。在风光旖旎的六如墩自然村,58岁的蔡进根利用新翻建的农民别墅,办起了“江南宴”农家菜馆。每到周末,上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尤其赶上淀山湖举办大型赛事活动时,2个厨师、2个杂工和临时请来的几名帮工都忙不过来,平均每月收入2万多元。

  依托庞大的上海旅游消费人群,淀山湖镇聚焦“全域、全时、全景”,精心开发多层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打造有创意有故事有情怀的高端民宿,构建起“一核两翼多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以金家庄“江南第一庄”为核心,东部乡村游线、西部环湖游线为两翼,民宿、果园、农庄为多点,打造农旅融合新名片,书写乡村振兴好文章。

“泾渭分明”变“你中有我”

  生态共治打造世界级湖区

  万千河道归一湖。广阔的淀山湖也是水葫芦偏爱的聚居地,一边流动一边生长,一个星期可以翻一倍。

  “省市有边界,治水无盲区。今天还是‘上海的水葫芦’,明天可能就变成昆山的。”淀山湖镇水利(水务)站站长王永红表示,淀山湖镇主动与紧邻的上海青浦区相关部门对接,探索建立水葫芦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两地打捞船跨界作业、工作人员跨省打捞、物资双向流通,从之前的“泾渭分明”变为“你中有我”,从“各扫门前雪”变为“共守一片湖”,彻底打赢水葫芦歼灭战。

  淀山湖被视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生态绿核”,水葫芦是淀山湖镇与上海开展生态共治、推进建设世界级湖区的一个开篇。居于湖区上游的淀山湖镇,与青浦区交界河道多达14条。淀山湖镇水利(水务)站把提升水生态作为生态对接的核心,以河湖为纽带,积极对接青浦区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朱家角镇等水务部门,共同指定交界河道边界,协调上下游、左右岸之间对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相关交界河湖治理诉求,开展“一湖一网”生态共建,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环湖生态圈。

  向南汇入淀山湖的马家江东连上海,西接淀山湖,虽然只有10多米宽,却一度成为两地居民的“天堑”。依托因水葫芦建立起的紧密协作机制,淀山湖镇着力与青浦区推动区域防汛防洪和交通一体化,投资160多万元新建马家江桥。其间,由于上海一头需要经过私人经济林带,青浦区积极帮助处理,并对被砍伐的200多棵树木进行赔偿,促成桥体顺利建成。

  以此为起点,昆山旅游度假区、淀山湖镇还投资约700万元,筹建马家江生态科普基地,打造水上森林与水下森林融合样本,为开展自然生态科普教育提供户外教学基地。该项目还被纳入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指南课题研究项目,将由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昆山市淀山湖水务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入湖河流氮磷削减的复合功能湿地构建关键技术与示范”任务研究,让这座“连心桥”产生了“连锁反应”“溢出效应”。

“1+12”

  推动社会治理跨省创新

  在淀山湖镇新乐路与青浦区崧泽大道交界处,占地约50平方米的“临沪善治”淀山湖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如同一座见证长三角一体化的前哨。每隔三周,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陆东华就会驱车来到这里轮值,记录并帮助调解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

  两地企业和群众往来日益频繁,跨省纠纷调处存在一定的难度。从2013年开始,淀山湖镇司法所便积极探索跨区域司法调解新机制,并于去年与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盈浦街道、朱家角镇签订《平安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两地四所在社会治理方面持续对接、深化协作,变“1+12”。

  “要让公平正义成为两地百姓随手可得的日用品,并用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来实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淀山湖镇司法所所长单振春说。去年,一名居住在淀山湖镇、工作在香花桥街道的人员不慎在沪昆交界地带溺水身亡,两地相关部门立即取得联系,成立联席工作专班,通过共同与家属、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仅用2天时间便推动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避免案情恶化。

  依托淀山湖镇跨省社会治理融合共建工作站,淀山湖镇还结合永新、双护、红星、晟泰等边界村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建立跨省区域综治网格,将两地毗邻地区的人、事、物、情等信息纳入网格,整合公安、信访、司法、交警等职能部门工作,实行“网格共巡”,通过镇与村、村与村、双边网格三项联动,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

  去年10月,淀山湖镇派出所接到上海青浦警方区域联动请求,一名和青浦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有关的嫌疑人正逃往淀山湖镇方向,淀山湖镇派出所迅速与青浦分局香花桥派出所紧密联动,仅用47分钟就将嫌疑人抓获。

  乘风破万里,御帆济沧海。站在新起点,淀山湖镇加强前瞻谋划,加快创新实践,突出富民优先,紧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步伐,在昆山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中展现新的责任和担当。

  “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淀山湖镇党委书记钱建表示,围绕共建世界级湖区目标,做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区,为打造绿色生态旅游样板区贡献新力量。(苏报驻昆山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文 淀山湖镇供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