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 | “跨江枕河”又加“数”,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17年涨了21倍

数据新闻 | “跨江枕河”又加“数”,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17年涨了21倍
2023年03月14日 22:55 新华报业网

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文化产业是城市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型新的增长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2004年,国家首次公布各省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按可比价格计算,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8.5亿元;至2021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03%。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17年涨了21倍,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今年,江苏各设区市将着力发展“长江运河”文化和“数字经济”,为文化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民企贡献八成文化产业增加值 

根据数据分析,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江苏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4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258.5亿元。2021 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900亿元,居全国前列。近20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7%提高到2021年的5.03%,年均提高近0.2个百分点,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规上文化企业的发展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质量。自2012年开展规上文化单位认定之后,江苏5年增加3489家规上文化企业,2017年达7884家。2022年,江苏规上法人单位首次突破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贡献了约80%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随着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江苏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快速发展。2015年,江苏规模以上民营文化企业达5070家,占总数七成以上,成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生力军。2022年上半年,江苏净增1488家文化企业,其中小微型企业1436家。

 从全国文化产业版图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省市发展较为领先,产业体量大、发展增速高、占地区经济比重大。就文化产业的“家底”来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就文化产业增加值GDP占比而言,北京和山东领先,202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0.5%、8.26%;浙江、上海、陕西三省市突破6%;江苏、广东、湖南和福建突破5%。这9省市的文化产业率先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强劲增长

从文化细分行业看,近三年,江苏文化新业态强劲增长,成为江苏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

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江苏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营收呈正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为2395亿元;2021年在疫情中逆势上扬,达3099亿元;2022年增长到3412.5亿元。这其中,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营业收入两年间翻了3倍多,互联网游戏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细分行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0%。

2022年江苏规上法人单位营收超1.2万亿元,其中,以互联网游戏服务、动漫游戏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行业的营收超过四分之一。根植于雄厚的软件业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江苏游戏产业链的形成多元分布、差异发展的格局:扎根苏州12年的友谊时光深耕传统文化,将“运河十景”、拙政园等富有苏州特色的IP“搬进”游戏;咪咕公司提出“有版权保护、有游戏版号、有意识形态安全审核、有实名认证、有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经营要求,规范云游戏的发展;三七互娱探索游戏出海,目前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

这两年,常州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动漫与元宇宙的“双向奔赴”。常州恐龙园,探索科技融合与游客体验的创新,在元宇宙带领下进入另一个次元。常州恐龙园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燕介绍:“我们将在恐龙馆应用当下最为先进的MR眼镜设备,让游客感受置身于元宇宙中,获得更真切的互动体验。”在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200万个AI数字人“上岗”直播,普通人提供一段3至5分钟的口播视频,仅需十几分钟,就能生成一个超高拟真度的数字人主播,这些数字人代替真人出镜直播,单次直播时长可达400小时。

值得一说的还有无锡。一般而言,经济发展基础好的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作为经济大市,无锡文化产业频频出圈,灵山胜境、拈花湾两大景区带动当地1万多人就业,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文化企业近千家,产业链覆盖影视业上下游,出品制作出《满江红》《流浪地球2》《深海》《长津湖》《中国医生》《中国机长》《人世间》等“爆款”影视作品。2022年,克服疫情影响,无锡新增文化产业项目280多个,总投资近800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53.44亿元,增幅达10.32%。

立足资源禀赋布局文化产业

目前,江苏有5个设区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5%,分别是南京、苏州、常州、南通、镇江。苏北地区文化产业的成长也较为显著,2022年,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以江苏12.9%的营业收入总量,对江苏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了超一半的增量。

作为文化资源大市,南京的文化产业最早发展为城市支柱产业。早在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5.1%,成为江苏省唯一超过5%的城市。2021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到1063.99亿元,占GDP的6.5%,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常州和镇江的文化产业起步也较早。2013年常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3%,首次迈入文化发展水平先进地区。2021年,常州提出“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将文旅产业上升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镇江10年前就已计划打造千亿级文化产业,2014年,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其支柱产业,西津渡、长江国际音乐岛、扬中河豚文化……镇江文化产业亮点频出。

相比之下,南通文化产业于2017年“入列”支柱产业,红木雕刻、家纺设计、缂丝、扎染、蓝印花布等特色产业占据“半壁江山”。近几年,南通鼓励对艺术品、文物等进行数字化转化,推动动漫节、电子竞技比赛等在南通落地。

2023年,江苏各市不约而同挖掘“跨江枕河”的资源禀赋,布局文化产业。

南京提出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以数字技术激活文脉资源,开发更多线上文化产品,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动漫等产业集群;常州提出建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长江生态文化公园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将沿江、沿河地区打造成为文化繁荣的示范样板;无锡着眼于“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策划打造精品水上旅游、水上竞技和军嶂古道、龙山步道等时尚健身品牌;宿迁将依托皂河镇,建设皂河龙运城,将最具特色的治水文化、航运文化、皇家巡游文化等文化基因融入其中。

南通提出构建“3+5+N”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将加大专项资金、金融服务、项目建设、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力度;苏州将擦亮“最江南”文化IP,推进“江南文化”塑造工程,重写江南故事,驶入城市文化竞争的快车道;从“伏羊夜市”到“国潮汉风”,“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2023年仍然围绕“汉文化”布局,将发展重点放在“龙头项目”上;“国际湿地城市”盐城继续聚焦“世遗”品牌,发挥自然资源禀赋,提炼开发主题IP,构建滨海特色文化体系,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大圣故里”,连云港将借助数字技术,让西游文化立体延展,打造大花果山景区渔湾游客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东海水晶、赣榆文化电商等特色产业,为当地文化产业赋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文/制图

编辑: 周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