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丨“理解万岁”,别让帘子阻隔了善意与温暖

听·见丨“理解万岁”,别让帘子阻隔了善意与温暖
2024年04月18日 19:37 新华报业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四个上铺,两个座位,下铺能不能临时借坐,成了最近的颇具争议话题。

日前,一段在火车上拍摄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卧铺车厢里,一位老年乘客对着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乘客进行拍摄,称其不让一位70岁的老人坐下,呼吁网友“评评理”。

此事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相关话题也在持续发酵。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人家自己掏钱买的下铺,不给坐怎么还“道德绑架”上了;也有人觉得,何不与人方便,让老人坐一下,这样显得更有人情味,毕竟今后谁都有可能遇到不方便需要临时借坐的时候。

从热议中看,网友的看法似乎呈现“一边倒”,多数人侧重注重个人的隐私,选择支持年轻乘客的做法。但是,有一个事实不可忽视:互联网上,老年群体的微弱声音,在话题热议的微博平台中,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这种压倒性的优势,换个平台或场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对于此事,中国铁路12306客服也作出回应称,“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有人认为,铁路的回应是在“和稀泥”。实则不然。回应其实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相互协商解决。此事看似是座位使用权的争夺,实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理解与沟通上的分歧。

站在中老年群体的角度,从自己以往乘坐火车的经验中,小伙伴们注重的“边界感”似乎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名词。因为在火车车厢内,上铺和中铺的使用颇受局限,上下通行不便且高度有限。所以,许多上铺中铺的乘客不睡觉时,都希望能坐在下面。然而,车厢床位周边仅设有两个座位,对于四个乘客而言,必然有人无法就座,遇到腿脚不便的乘客,这一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因此,“下铺能坐”也就成了乘客之间的默契。

相较于长辈,年轻小伙伴们则更加重视个人空间和隐私保护。在公共与私密交织的火车车厢中,他们通过挂帘子的方式来划定心理舒适区,体现对独立空间的追求。这一做法虽然保护了自身权益,但置于一个更大的公共场所的背景之下,则确实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也有可以商量的空间。

或许,互相理解、彼此体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社会上曾有一个流行词叫做“理解万岁”,其倡导的正是通过理解和沟通来消解社会矛盾。时至今日,相互理解依然是很多矛盾的缓和剂。在车厢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密闭空间内,年轻乘客在寻求边界感和隐私保护的同时,不妨先卸下挂帘,适当地与其他乘客进行沟通,表达个人诉求,必要的时候让渡一些权利、空间,慷慨大方地让别人坐一会。要知道,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与此同时,铁路管理部门也不妨通过此事,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层乘客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例如,可以为中老年乘客设立专用的购票通道和平台,以此简化购票流程,在资源分配上充分考虑特殊群体,为残疾人、中老年提供好优待服务。此外,可考虑进一步优化火车内部设计,增加乘客公共活动空间,推出座位布局更为合理的车厢,从而在设计层面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和更高品质的服务。

法律规定之上,还有道德约束,这些相互作用,才促进了社会不断发展和文明不断进步。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数十年后,当今天的小伙伴遇到晚辈的“帘子”,又该作何感想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