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高校食堂建议本“火”了,有商有量才更有温度

听·见︱高校食堂建议本“火”了,有商有量才更有温度
2024年04月23日 18:17 新华报业网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乐樵苏

近日,厦门大学食堂建议本“火”上热搜。从网友提供的图片可见,学生的建议需求与食堂的诚恳回答在纸端交汇,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有网友热评“一个啥都问,一个啥都认真答。”

其实,很多高校食堂都有建议反馈机制和渠道,“建议本”更非稀奇之物。此次,厦门大学凭何出圈?不妨先从建议本的内容瞧起。“来点白切鸡,不辣的”“好,安排”“你好,能不能上个羊肉泡馍”“我们研究研究”“有没有八宝粥啊”“可以有”……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松快活泼、有商有量的“聊天式”对答将交互感“拉满”。

也有一些网友质疑,食堂建议本的内容诙谐幽默,更像是“段子手册”。是真互动还是蹭热度?还得在回应落实中见真章。据媒体报道,厦门大学每个食堂都有建议本,用于记录汇总学生日常用餐的感受和建议,这一习惯已坚持了二十余载。早在2019年,食堂就曾公开征求新菜,并围绕学生提出的建议,选取了40个新菜品进入备选菜单。

当然,在“吃”上“花式宠粉”的还不止厦门大学一家:四川大学增开“无碘盐窗口”,中国农业大学“上新”14.9元一只的螃蟹,甘肃多所高校食堂推出“高校专属麻辣烫”……对于学生的餐饮需求,多所高校也从实际出发,不断推出特色佳肴以飨学子。

说到“吃”这件事,难免会众口难调。一家人围桌共食,尚有不同口味需要调和,而高校作为汇聚南来北往学子的“大家庭”,更不该忽视“吃”这件“小事”。再回到食堂设置建议本的初衷来看,它的作用不仅是反馈菜品的口味如何,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与高校之间拓开了一条情感交流的渠道。好不好吃是一说,有地方倾诉,还能得到有人情味的回复,才是“俘获”学生们“芳心”的密钥。

同时,我们也须警惕,部分高校食堂中仍常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和诉求,有些高校抱着“小事化了”的心态,置若罔闻,不加整改。如此一来,既失了声誉,又丢了人心。食品安全无小事,高校食堂作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合理的餐饮服务的重任。

此次,食堂建议本的“走红”,实则是年轻人意愿被尊重、被倾听的一次“情感共振”。映照当下,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看起来,网友们羡慕的是高校食堂建议本,实则是感动于校方从善而流的态度。在高校当中,学习生活之外还有诸多类似于吃饭这样的“小事”,将这些“小事”认真办好、办实,自然会获得学生的肯定和赞许。

当然,有些事或许临时难解,但只要学校、学生一起努力想办法,终归会有好的结果。彼此尊重、互相包容,有商有量的沟通会让一切更有温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