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促“绿”生“金”,“碳”路前行

江苏南京:促“绿”生“金”,“碳”路前行
2024年05月15日 20:06 新华报业网

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美丽中国”。

连日来,记者走访南京多地发现,“绿色低碳”“节能降碳”已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热词,并且已从理念化为具体实践。

南京城

从出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到江宁经开区启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南部新城、生态科技岛探索建设“零碳未来城”,到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循环新业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再到南京高淳探索农业减排增汇,成功完成江苏省首张碳票交易……在南京,一批特色亮点做法,有力推动了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

生态农业助推减排固碳

走进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繁茂的树木,传进耳朵里的是阵阵悠扬舒缓的纯音乐。“这是放给鸡听的,舒缓它们的心情。”公司总经理俞萍笑着介绍,鸡场里的鸡不仅有音乐听、能散步,喝的水还是地下180米深的地下水,“食谱”包含有机玉米、大豆、桃子、梨子等。

和传统的养鸡场不同,秦邦吉品的鸡舍里几乎闻不到鸡粪的异味。这得益于该企业的核心科技——发酵床养殖技术,鸡舍的地面是企业研发的发酵床,利用农业废弃物如谷壳、木屑、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养殖垫料,接种多种有益功能微生物菌群,快速分解和吸收畜禽粪尿,形成的有机肥用于种植,种植的谷物又可用作畜禽的饲料,实现种植和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南京普朗克科贸有限公司是获得全国首批“零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5家公司之一。在这里,1000亩蔬菜用的不是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从而减少碳排放;高标准尾菜处理中心则将废弃物发酵后作为肥料循环使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固碳效果。公司董事长宋宁介绍,使用有机肥料减少碳排放量,土壤有机质增加可提升碳吸收量,“一减一增”实现零碳目标。

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围绕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等,南京农业正朝着绿色低碳全面转型。

记者了解到,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南京化肥总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1.4%、2.9%和3.4%,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全市农药总使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1.5%、5%和6.7%,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2021年以来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为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大气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色建筑引领未来发展

位于南部新城的中芬合作交流中心,是住建部批复的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区)试点项目。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整个项目进入精装阶段,三栋建筑的外立面幕墙施工已基本完成,外立面以锯齿状的造型为主要元素,通过三种三角形模块的不同组合,且各层之间形成有波动的韵律。

“从节能效果上来说,这是一种会呼吸的幕墙,双层幕墙中间的空隙使空气在幕墙中循环,兼顾夏季通风和冬季保温,提高隔声与遮阳效果。”施工单位中建八局三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除了外立面幕墙,该项目还采用了不少低碳生态技术。比如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区域集中供能,空调负荷100%由可再生能源站来承担;能源站利用水源热泵技术统一制备出冷热水,通过供能管网输送至建筑末端提供冷热能,提高空调能效,实现节能减排。

该项目计划年底建成,根据测算,投用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3吨,相当于种植2.83万棵大树。南部新城已高分通过江苏省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验收,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这样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在溧水区白马镇农高区,一座颇具童话风格的云朵造型建筑已基本完工。作为省级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4号楼这座建筑综合运用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等低碳技术,投用运行后将实现“零碳”排放。

近年来,南京高品质绿色建筑已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新增绿色建筑总面积位于全省前列。今年,南京还将编制印发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绿色建材试点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含绿量。

传统企业加快绿色转型

推动节能降碳,南京还通过碳减排倒逼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少传统企业主动参与进来,加快绿色转型。

“焊工多,操作中烟雾也多,这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更是对工人身体安全的损害。”江苏冠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全球的伸缩皮带机、转弯机等设备生产的企业,在当下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也不断加大对环保设备的研发投入。

“对环保的投入‘不吃亏’。”在厂房内,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废气处理设施,“经过设计施工,既保证了能源节约,也保证了有效抽吸焊接产生的烟尘,保护工人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能达到过滤效果,满足环保排放的标准。”经过检测,烟尘经过净化后烟囱外排到空气中的气体浓度≤10mg/m³,且烟尘净化过滤效率大于90%以上。

溧水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熟料150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一度超120万吨。“水泥企业实施低碳、零碳转型是大势所趋。”该公司总经理罗鹏说,天山水泥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合力探索水泥行业的“综合碳管理”项目。

罗鹏表示,通过创新开发水泥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开展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等绿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厂区能源供应和使用的最优匹配与调度。“我们已完成企业95%以上碳排放的全景实时管理,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百万吨。”

“这些生动实践是整个城市低碳发展中的缩影,折射出越来越多对绿色低碳的思考与积极探索。”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京市认真落实“双碳”战略部署,紧扣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鼓励创新示范、倡导低碳生活等举措,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得到明显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为地方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