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呈现"三增"态势

宿迁市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呈现"三增"态势
2024年05月22日 09:34 新华报业网

当前,宿迁小麦正处于灌浆结实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近日,宿迁对本年度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研判和分析预测,汇总结果表明,全市小麦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市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呈现“三增”态势,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调查分析,本年度全市小麦播种面积465.19万亩,比上年增加4.13万亩。小麦预计实收单产455.4公斤每亩,较上年每亩增加13.91公斤;预计小麦总产212万吨,较上年增加7.7万吨。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田间调查汇总分析,全市小麦亩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稳中有增的趋势。本年度全市小麦加权平均亩成穗数41.6万穗,比上年增加0.3万穗;全市小麦加权平均每穗粒数32.2粒/穗,比上年增加0.6粒/穗。根据全市品种种植面积、审定公告千粒重、后期气候条件等综合研判,预计本年度全市小麦平均千粒重40克,比上年增加0.2克。

去年秋播期间温度较高,宿迁小麦播种适期有所推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由于各县(区)不误农时、抢抓有利时机,确保小麦应种尽种、种在适期,播后墒情适宜,基本实现“一播全苗”,为保证每亩充足的穗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年度小麦种植主体品种有:淮麦33、郑麦1860、淮麦46、淮麦44、江麦186、郑麦136、徐麦35,种植面积占比70.7%,商品良种率达92.39%。

本年度小麦越冬期冷空气活动频繁,持续低温天气可能对部分晚播和旺长苗等造成冻害,但由于秋播期间苗情基础扎实,抵御低温能力较强,总体冻害程度较轻,仅叶片出现皱缩或发黄,对植株地下部分生长影响较小。据市农业农村局调查分析,全市大部分小麦绿体越冬,一、二类苗占比达90.4%。

开春以来,全市各地通过加强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和宣传引导,针对天气特点和当前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各地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查看苗情,指导种植户做好针对性的田管工作,科学施肥,加强春季促弱转壮措施落实。据统计,全市325.4万亩小麦施用拔节肥,施用面积较前几年大幅增加。

4月下旬,全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降水偏多。全市农技部门紧紧抓住小麦中后期赤霉病防控这一契机,全力打好小麦后期“防病虫、防涝渍、防倒伏、防早衰”总体战,以“一喷三防”“一喷多促”为抓手,全力推动“抗灾夺丰收”的各项举措落地落实。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今年夏收期间宿迁天气条件仍存在不确定性。当前距离小麦成熟收获还有10天至15天的时间,根据天气预报,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温较常年偏高,目前土壤墒情总体对小麦灌浆较为有利。但随着温度的快速上升,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到来,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高温逼熟现象,遭遇“干热风”的严峻考验。面对特殊气候条件,全市农技部门已及时发布应对指导意见,要求有关人员于高温天气来临前在小麦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提高小麦抵御“干热风”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夏粮丰产丰收。(记者 王国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