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信:创新赋能,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农信:创新赋能,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月16日 16:06 新华报业网

赏兴化千垛景区“金色花海”,观金湖“铺天盖地”万亩荷塘,感受暗香浮动的风荷意境,体验“和合”文化之美.......2023年,江苏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1.5亿人次,游客消费5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和59.7%。

文旅产业持续火热,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默默“护航”。近年来,江苏农信坚守初心使命,充分运用自身优势,落实惠民利民暖民心举措,以金融力量助力文旅“烟火气”。

农文旅融合,“乡旅E贷”全省投放超百亿

2021年9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签署了共促乡村文旅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发挥文化、旅游、金融三者融合的叠加效应,逐渐在“水韵江苏”美丽乡村绘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2022年5月,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正式推出“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及专属服务平台。历时两年,我省首款专项支持乡旅产业的产品实施成效如何?又给乡旅经营主体带来哪些利好?

红的黄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圆溜溜的美都西瓜卧在红美人橘子树下……6月初,镇江市丹徒区世业洲盛果家庭农场一派丰收景象,农场主齐加胜一头扎进田间,忙着迎接慕名而来的游客。

从60亩到600亩,再到如今的近1000亩土地,齐加胜的家庭农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夏天,小麦刚收完,地已经包了要种玉米,但是买种子、整地、买机器都急需用钱,资金缺口差不多有20万元。”齐加胜回忆,镇江农商行世业镇支行业务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为他做了授信评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按照业务员的指导提交了材料,仅仅2天,20万元便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

“当时只要提交营业执照、我们夫妻的身份证等证件,而且还是他们上门取,很方便。这笔钱用完以后很快还了,又贷了20万元。行里出了新产品,也有专人及时给我们介绍。一来二去,我和业务员很熟悉了。”齐加胜说,目前农场果蔬种植面积110亩,加上粮食近千亩,还添加了烧烤、垂钓等项目,年营收60万元。眼下他们夫妻正准备申请50万元贷款,添加自动化种植设施,让农场更加现代化。

而齐加胜口中的资金支持,正是来源于“乡旅E贷”专属金融产品。像他一样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在办理贷款时,或许并未刻意记过产品名称,但这不妨碍金融活水有序流向美丽乡村、滴灌文旅产业。

“近年来,省文旅厅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与全省农商行系统的初心使命高度统一。我们一拍即合,签署了共促乡村文旅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并共同推出了用于支持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信贷产品——‘乡旅E贷’。”省联社党委副书记汤宇介绍,截至3月末,全省农商行已向3562户客户给予专项产品授信146.72亿元,已用信3428户、140.26亿元,较年初新增1124户、36.374亿元,提升了乡旅产业客户的融资获得感和便利度。

受到“乡旅E贷”支持的乡村、乡旅经营主体,正在全省遍地开花。此外,省联社还重点打造乡旅金融驿站,在已有便民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设立“乡旅E贷”营销宣传专柜,开辟“E路有我”线下馆等乡村旅游特色纪念品、农产品展销专区,布置景点门票代销机具,联合卫生院建立定期进点坐诊机制,增设数字人民币、视听图书馆等数字化场景等,实现政务、村务、商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叠加和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村级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综合服务大厅,目前已完成90个站点的升级改造工作。

“量体裁衣”推文旅贷记卡,深化消费体验

为进一步做强做优高效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百姓银行,省联社还积极助力县域文旅产业发展,围绕“兴文旅、促消费”主题,深度融合地方特色,创新打造圆鼎文旅贷记卡产品,激发县域文旅消费活力。

文化景观、特色餐饮、民俗体验……6月10日,作为全省首家圆鼎文旅贷记卡的发卡行,金湖农商银行联合金湖县文旅局在“首届长三角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24届金湖荷花节”上正式发布了圆鼎文旅贷记卡产品。此次圆鼎文旅贷记卡的成功发行,也是我省农商银行与地方文旅局深化党建共建、政务与金融“跨界”合作的一次全新探索。

记者了解到,持卡人不仅可以享受“一元洗车”“八折加油”“五折购物”“十元观影”等多项文旅出行相关的金融消费权益,还可叠加享受政府部门的“健康体检”“方便就医”“子女教育”“旅游文娱”“公共交通”等五项“惠企一卡通”暖心服务。

下一步,省联社将全面做好全省文旅主题贷记卡的推广,在充分发挥各农商银行的地缘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农商银行与当地文旅政府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不断强化产品“线上+线下”推广,以实际行动增强服务地方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能力,为助推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更大的金融力量。

助力“诗和远方”,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助力富民增收卓有成效,其背后不仅有精准高效的资金支持,也有源源不断的金融供给创新。

在外地游客眼中,江苏有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特色,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省联社依托乡村特色产业、生态优势、历史人文,主动对接服务旅游开发企业和项目,重点支持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各地农商行在省联社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发挥植根农村特色,创新金融服务,聚焦乡愁文化、观光农业等,因地制宜推出特色信贷产品。

东台农商行积极引导农民由“种庄稼”向“种风景”转变,把传统农区打造为生态景区,按照适用配套的原则,为农业生产、加工、供应链上的不同客群,量身定制“西瓜贷”“苗木贷”“养殖贷”等特定贷款产品,助力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同时支持发展集花卉欣赏、果蔬采摘、养殖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家庭民宿,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再看以土窑烧制声名远播的昆山锦溪镇,其下辖的朱浜、祝甸自然村与周庄相毗邻。据介绍,这一带有“36座桥、72只窑”之说,祝甸至今保留着清代的御用金砖土窑集群。产业虽养活了百姓,但使生态遭到破坏。随着土窑经济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依托古窑文化和碧水辽阔的长白荡等自然资源而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建民宿、做旅游成为很多村民的新追求。

然而,当地住宅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破旧而杂乱。锦溪镇引导开展就地翻建,按照3层楼房每层126平方米规模,精选两种套型供村民选择。对于村民们来说,农房翻建是建设新农村、走向新生活的重要一环,但在工程的深入推进中,部分困难户面临一些资金难题,村落整体规划和工程进度受阻。

昆山农商行适时创新推出“建房贷”产品,为有翻建住房需求的农户拓宽了融资渠道,引导土窑烧制绿色改造,帮助村民圆“翻建梦”。该产品引入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超过60岁的农村老年人也能贷到款,且贷款利率优惠,期限最长可达10年,有效解决了融资问题。

这些年,锦溪镇祝家甸村拥抱各地游客,家家户户开起了民宿,打造生态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厚、具有江南水乡韵味的人文旅游村落,不断打响“祝甸•金砖水乡”品牌。在金融支持下,当地为百姓留住了一抹古韵乡愁,还进一步增加了旅游收入。

新华报业·新江苏传媒记者万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