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擦亮巡察利剑 为国企改革“开方抓药”

南通擦亮巡察利剑 为国企改革“开方抓药”
2024年06月17日 07:27 新华报业网

今年3月至5月,南通市启动十三届市委第八轮巡察。其中,在对轨道交通集团等6家市属国有企业常规巡察中,同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专项监督,进一步强化担当之责、提升监督之效、绷紧纪律之弦。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迎来“棋至中局”的关键时点。此时开展政治巡察,对国有企业全方位“把脉问诊”,能够深入查找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影响改革发展的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为国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活”字为本 全面清查起底

“苗木本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绿化美化效果,因此绿化工程使用的苗木在高度、胸径、造型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此处几棵樟树的质量明显不合格。”在对南通开发区星湖大道沿线绿化带中的苗木进行抽样测量时,市委巡察组巡察干部直指问题。

巡察组入驻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期间,对其招标建设的开发区星湖大道红线外绿化调整与提升工程进行清查,发现抽样部分的苗木在规格和数量上与账面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存在资产价值虚高、苗木存货计价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工程未完全达到提标改造初衷。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资产复盘,巡察组将问题整理汇总后,督促被巡察单位积极整改,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账实相符。

“企业资产效率如何、成效如何,在全面摸清家底后一目了然。针对账外资产,我们推进其确权、入账;针对闲置资产,推动其以出租等处置方式提升国有资产盘活效应。”市委巡察组巡察干部介绍。

市委巡察组针对6家国有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严格对标省纪委“试点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监督”工作要求,立足国企特点,制定监督指引,既“全面体检”,又“专科诊疗”,促进国有企业较快摸清资产底数,查明问题资产,盘活闲置资产。

其中,推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万平方米、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1.2万平方米的房产盘活利用,做到摸排情况、起底问题、盘活资产、促进发展有机结合,为下一步全市整体推进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改”字为先 贯彻为民理念

“服务质量承诺书要张贴在显眼位置,让更多市民了解你们的工作职责,强化监督。”

“进站口电子屏幕不显示2号线列车到站信息的问题,整改得怎么样了?”

在地铁站内,市委巡察组巡察干部边走边看,面对面向南通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南通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地铁运营、管理、服务等,与市民出行息息相关。进驻期间,市委巡察组多次前往南通地铁1、2号线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调阅群众投诉建议、亲身乘坐体验、与市民交谈等方式,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有市民反映2号线北大街站3号口非机动车坡道为内八字开口,非机动车进出不方便、不安全,巡察组立即推动企业评估安全状况,研究改进方案,入口加宽的同时放缓坡道;针对和平桥换乘站采用步行楼梯换乘且楼梯较陡等问题,巡察组关注后,轨道集团在楼梯两侧增加坡道,并在每级台阶上增加提醒标识……

巡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从老百姓视角出发,从“小切口”着手,市委各巡察组贯彻巡察为民理念,推动解决14项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切实让国企服务经营主体、服务人民群众用心、尽责、尽力。

“深”字发力 助推改革发展

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安排。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是巡察工作必须紧密关注的焦点、全力服务保障的重点。市委各巡察组紧跟大势、紧扣大局,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跟进监督、精准发力,“巡”出声威、“察”出实效。

进驻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时,巡察组发现,企业尚未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问题指出后,产研院高度重视,经专题讨论研究,制订出台了《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建设区域科创最高地的目标定位,明确“六个聚焦”发展重点,推进院所建设、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孵化培育、人才集聚、金融服务等各项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落地。

本轮巡察围绕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决策部署,深入监督检查国有企业在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提高质量效益、提升自主创新、优化布局结构、防范重大风险、提升本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各类问题138个,推动立行立改8个,提出意见建议32条,先后形成《巡察专报》3份上报市委、市政府,推动问题整改落到实处、改出实效。

“接下来,市委巡察机构将多措并举抓好整改反馈,进一步压紧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把巡察成果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范译 本报通讯员 缪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