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新村民,响堂村闲置空间“活了”

来了新村民,响堂村闲置空间“活了”
2024年06月26日 06:48 新华报业网

记者 刘 春

“预计今年下半年,村里43号院将迎来新村民刘伟冬,小院每年将举办不少于10次画展等艺术活动。”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响堂村,村民孙娟自豪地向众人介绍,村里的闲置空间现在可抢手了,租金事小,“新村民”还要带来各自吸引人流的“法宝”,才能够进驻村居。

6月25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全国土地日开放日活动走进响堂村,看古村落如何变身“网红村”,热火朝天发展好乡村文旅。

夏日雨后,老山青山如黛,山脚下响堂村栀子花香氤氲。村里80多座村屋,有十几家住进了新村民。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爱护村里的山川树木、溪水河流,成为乡村的一部分。他们用艺术重构乡村,用心营造铁匠铺、阅读空间、非遗体验空间,开起咖啡店、民宿、餐饮店等,吸引人流进村游玩。刚刚过去的周末,响堂村单日人流量超1700人次。

过了水库和梯田,进村后老远就能听见敲打手工艺品的声音,声音来自一个名为“打做”的工作室。两年前,响堂村迎来第一个正式入住的艺术家王克震,他将34号院打造成铁匠铺。王克震认为,一个铁匠铺的“叮叮当当”是乡村热闹生活的背景,是乡村应有的声音。再往前走,伴有栀子花香的咖啡香气四溢,30号院开了一家咖啡店,名叫“栀咖啡”,是不少游客来村“打卡”的目的地。栀咖啡店主吴过是90后,他的店让人们的味蕾记住栀子花拿铁的特殊味道。“吃上一顿老万做的菜真不容易,要看他有没有时间和心情。”50号院是老万的土菜科研室,以“无菜单、一天仅一桌”为卖点。老万做得一手好菜,会花上一整天时间细心烹制一桌好菜。如果约不上他,别着急,他可能在忙着搜罗全国各地的食材。

根据意愿,约一半村民选择留下来,他们生活在村里,守护乡村简单质朴的气息。全村漫山遍野生长着约120亩栀子花树,它们是村民的“致富花”。“过去,栀子花需要连夜采摘,再送到城里售卖。现在借助电商,加上‘新村民’设计的联名栀子花花盒,我们坐在村里,花已卖出去了。”孙娟说。

四五年前,响堂村有不少村民外出工作,村屋闲置。2020年底,组建不久的浦口文旅集团计划打造“不一样的响堂”,他们从村民手里租来闲置房屋,邀请设计师陈卫新担任总顾问,不改变房屋建筑主体,仅做外观和室内设计改造,再等待新村民入住。现在,新村民来了,村子“活了”,曾经离开的老村民也在逐步回归。

浦口区农村面积占到全区总面积近八成,如何激活更多乡村空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级调研员邵统忠说,浦口区强化村庄规划对和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等乡村各类建设的设计引导。针对乡村土地低效粗放使用的情况,浦口在用地合规范围内,优化乡村地区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