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农民建房记

常熟全域推动“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

千户农民建房记

虞山高卧,曲水径流,山水相和。秋雨过后,常熟市梅李镇聚沙西村一幢幢江南水乡味浓郁的新中式农房更显清靓。

“旧房子,脏得不得了;新房子,好得不得了。”村民季美华连用两个“不得了”,形容村里居住环境之变。

自2018年以来,常熟有两件事热度很高:一个是超过3.3万户农民提交农房翻建申请,一个是当地花大气力推进“组团翻建、连片改善”。

农民建房意愿为何如此之高?“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意味着什么、又带来什么?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耗时数月跟踪采访,试图从身处其间的人们身上找到答案。

乡亲们的盼与愁

望虞河畔,常福街道小义村归城自然村,农田、河流、屋舍,构成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图。

“当初,村庄面貌并不是这样。”小义村党委书记殷文元将记者的视线引向村史馆墙上的一幅老照片——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砖瓦房,显得老旧破败,户与户之间过道逼仄,环境杂乱。“我们归城紧邻工业区,早些年,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外来人口超过5000人,村里‘租房经济’盛行、商业繁荣。”

村民殷正兴在当地曾被称为“大房东”,他把家里两层小楼一层隔成6间、门前晒谷场副房扩建成25间,对外出租。村里人笑称,“他一天收一家的租金,要收一个月。”

最多的时候,归城违章搭建达5万多平方米,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大。殷正兴坦言:“那时候,租房是挣钱的,安全理念确实没有放在第一位。”2018年5月,苏州启动“331”专项行动,消除出租房(群租房)等三类领域突出火灾隐患,归城被常福街道列为整村挂牌督办整治区域。

“整改以后,大家伙回过味来,开始有翻建新房的想法。”村民殷月红每次跟人讲起要建房的理由,都有流眼泪的冲动,“那些年,小孩子都不情愿回家过年,他们说这是阿姨(租户)的家不是我的家。环境差到多待一会都嫌烦。”当年8月,村民自发进行一轮摸底,结果显示80%的农户有翻建意愿,20%的农户持观望态度。而全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原址上翻新,每家每户紧挨着,老房子大小也不一样,恐怕很难统一建得起来。“能不能通过整村规划让各家农房小范围进行适度移位,以达到组团翻建、连片改善的效果?”有村民提出设想。

枕河而居,是常熟乡村一大特点。沙家浜镇沙南村裴家庄自然村村民桑国华家的老房子就曾是让人羡慕的“河景房”。但那时,他的想法也变了,要换个地方建新房。“30多年的房龄,屋面漏雨、墙体开裂,有的地方还下陷。出门的路太窄,两辆面包车会车过不去,一辆车也还要担心掉到河里。”

同住裴家庄的村民李永新,改善建房的想法更强烈。“房子边上的高压线,每到下雨天‘滋滋’作响,弄得我整晚睡不着觉。虽然规划建塔时确认过不会有危险,但总也放心不下。”

距离裴家庄30公里的梅里镇聚沙西村,也有两条河,一条是前泾河,一条是后泾河。由于老房子布局不合理,也没有做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给全村人想移位建房又添了一大理由。采访中,村干部坦言,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前,村边河确实比较脏。听到此,季美华在旁边插话:“不是比较脏,是脏得不得了。”话音刚落,众人都跟着笑了。

农民建房意愿高,却面临着“不组团翻建、不连片改善不行”的困扰。小义、裴家庄、聚沙西这3个村的故事,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农户的困境。

3794份特殊“规划”

“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指的是农村住房因地制宜适度移位,通过组团翻建达到连片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这个概念出现在当地官方文件中,可追溯到2018年——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常熟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编制农村住房规划定位方案,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推动组团进行农村住房整体建设。

“当时全市恢复农村住房正常翻建审批。因规划、政策调整等多重历史原因,此前8年,除了农房的解危解急,其余农房审批一直处于控制状态。”这一次,为了推进“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市里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常熟市委农办副主任高飞就是其中一员。

经几轮调查摸底,工作小组发现:全市村庄存在着散、小、乱的情况,土地利用低效,一方面村庄建设用地捉襟见肘,宅基地紧小且犬牙交错,另一方面部分村庄却还有较多的闲置建设用地;一些5户以下零星村庄,如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大、用地多;村庄布局散乱和零星村庄量大,导致耕地碎片化。据此,工作小组认为,有必要更加注重自然村庄的规划布局,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于这件事,记者还听到另外一个版本:小义、沙南、聚沙等村村民将整村规划翻建新房的想法,经户代表会上讨论后,由村里报给镇里,最后敲定给每个自然村出一份农房组团翻建专项“规划”。

在古里镇农建办负责人沈义看来,政府关心的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与村里人关心的建房问题,在推进“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上不谋而合。记者看到,一张A3纸大小的古里镇新桥村陆家湾点位方案图上,清楚标注着房屋编号、位置,四至范围,户代表签名等信息。

据高飞介绍,目前常熟已有3794个自然村庄完成农村住房规划方案,共涉及20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已有12个镇(街道)开展了专项方案的编制工作。数据显示,常熟已有1000多户农民通过组团翻建,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

眼下,常熟已实施“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虞美润家庭农场负责人宗建东喜欢承包“组团翻建”后集约出来复耕复垦的土地,在他看来,尽管头两年土壤肥力不高、收支仅能维持平衡,但从长远看,种这些地回报潜力很大。

“四块地”的留白

“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推进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曲折。

“寸土必争。”回想起最后一次户代表会上,全村233户全部在“规划”上签字确认,殷月红至今仍记忆犹新。“刚开始一连开几次会都不欢而散,最难沟通的是位置、间距问题。”

“以我家为例,原来自留地是比较多的,为了造房子,我的地要匀给别家。我家原来房前没有人家、屋后也没有人家,这一折腾要变成前面一户、后面一户。”殷月红当时很不开心,和她同样有意见的村民,不在少数。“为了达成一致意见,村里没少开户代表会,老人劝不动,就做小辈思想工作。”

“碰钉子”是常有的事。古里镇新桥村陆家湾自然村在经历一次次村民会议失败后,总结出户代表带头适当移位达到具备组团翻建条件的“策略”——全村26户,选出5位有威望的户代表,由户代表搜集各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再开户代表会议,形成最终意见。

但有些困难,并不是靠“策略”就能解决的。

在聚沙西村新房宅基上,至今仍有“四块地”没有建房。聚沙村党委书记胡俊芳介绍,西村共规划设计房屋44栋,40户已迁新居,还有4户仍在原地,其中3户因为房屋建得晚以及经济因素暂时还不想动,1户是“特殊户”。

7月,南方雨季过后,天气返潮。记者来到“特殊户”陆保英家。踏进屋内,一眼就能看到铝合金窗户与其他陈设在风格上格格不入。“窗户是才换的,原来是木头的,都烂掉了。上个世纪建的老房子,不知还能撑几年。”大儿媳章丽静率先打开“话匣子”:“我特别想把房子搬到跟大家一块去,但是条件不允许。”

陆保英家当年建了连着的4间房,两个儿子各分两间,后来小儿子因工作原因户口外迁。丈夫离世后,陆保英成为户主。得知村里进行农房组团翻建,大儿子准备拆旧房建新房,旧房按残值给小儿子经济补偿,小儿子却拒绝补偿提出自己也要建房。但按照规定,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有原房屋的物权,没有宅基地使用权。

“原先都是口头分家,我们没料到会全村集体组团翻建、连片改善。现在兄弟家不理解,也只能暂时不去建房。”章丽静坦言,已经僵持了两年,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解决。

“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推进中确实会碰到一些新情况。”记者采访多位工作小组成员,他们认为,只要坚持守住法律底线、维持社会面上的政策公平、履行村民自治程序,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农房组团翻建、连片改善”这项利民之事一定会顺利推进,逐步实现农户“安居”、环境“宜居”、千村“美居”。

记者 王建朋 吴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