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与地方中小银行掀起消费贷利率“内卷”潮,银行对消费贷业务的营销力度明显加大,最低年化利率已跌破3%,部分产品甚至下探至2.65%的冰点。但不同银行的情况还是略有差别。
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利率降到了2.8%左右,而部分地方银行和部分城商行则通过各种优惠活动降到了2.65%左右。
原因是什么?
比如很多银行面临“开门红”的业绩压力,有的银行缺少优质资产,还有激活消费潜力的政策导向等。
表面上看,消费贷利率低至 2.65% 似乎十分诱人,仿佛能让消费者轻松以低成本获取资金。但实际上银行推出这些低利率产品并非毫无门槛。
消费贷的真实成本怎么算
01
名义利率≠实际成本
贷款的隐形成本是借款人尤其需要关注的。
还款方式差异
等额本息(每月固定还款)的实际利率和等额本金(本金递减)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比如等额本息10万元贷款分12期还款,若月利率0.5%,名义年化6%,但IRR(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实际年化约11%。但也有好处,就是前期还款压力小。
市面上有许多在线工具可以帮助快速计算实际年化利率。不同还款方式下,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实际成本差异较大,消费者在选择时需谨慎考虑。
各种附加费用
一些贷款机构可能会收取手续费、评估费、保险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由于监管明令禁止收取 “砍头息”,部分机构便将这类费用包装成 “咨询费”“加速审核费”“前期服务费” 等预先收取,增加了消费者的资金使用成本。
实际使用资金不高
某网友通过某消费金融公司办理 “车抵贷” 时,合同利率为 8.4%,贷款金额 12 万元,按照要求缴纳了一堆“手续费”“评估费”“保险费”“GPS 安装费”,贷款到手时还被冻结了 2 万元贷款保证金,并预交了部分贷款利息,实际到手仅 9 万多元。这种情况下,实际使用资金大幅减少,而利息却按照原本的贷款金额计算,导致实际利率远高于合同利率。
02
门槛限制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低息优惠主要面向特定客群: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收入稳定、信用风险较低的群体,以及行内的代发、存款、理财等白名单客户等。普通客户获批利率普遍上浮0.5%-1%。
当然,这一点不绝对,有的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也在扩大群体范围。
消费贷 vs 其他金融工具
放个表格来简单对比一下:
总结一下
1.短期应急:优选消费贷。
2.大额长期需求:抵押贷更划算,但需承担资产风险,而且申请流程很繁琐。
3.图方便且不需要太大额:信用卡分期更合适。
4.借款人资质比较差:网贷比较合适。但是利率高,相对缺乏规范的监管,容易引发纠纷,一旦出现问题,借款人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如何平衡负债与收益
01
明确借贷的目的
从上文中可以看到,借贷目的不同,适合的金融工具也不同,如果选择不适合的金融工具,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借贷如果是拿来做投资,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并不合适,收益不一定有利息高。
02
优先置换高息负债
比方说用2.8%消费贷置换利率超5%的信用卡分期或网贷。低利率时期,不只是消费贷,其他类型的贷款利率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方说可以将房贷转为公积金贷款,用企业可发行信用债替代信托等高成本融资。
03
控制负债规模
根据自身的收入、资产状况以及未来的收入预期,合理评估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每月还款金额不宜超过月收入的 50%,以避免还款压力过大影响正常生活。
04
多元化投资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的储蓄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就更低了。为了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多元化投资是很有必要的。有的投资者在市场低迷的时期喜欢“躺平摆烂”,只求不赔。事实上,根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才能尽量提高收益,跑赢贷款利率。
总之,消费贷利率下行既是低成本借贷的窗口期,也可能是过度负债的陷阱。普通人应该牢记低利率≠低成本,高额度≠高收益。
知识延伸——理财
路径指引:
1. vx后台回复关键词“理财”
2. vx后台菜单栏—金融知识—金融知识库1-5章—商业银行
理财业务 | 理财概述
理财业务 | 理财风险防范
理财业务 | 常见的个人理财工具
文:金融知识微普及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