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
鉴片工场 © 电影剧照
如果让我来重新诠释《射雕英雄传》,我会怎么干?
带着这种纯技术的兴趣,刷了《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已播出部分,毕竟,既往的六个版本差不多都看过,也读过原著,难免会有一种“隔岸观火”的距离感。
看金庸剧,我觉得至少要明白一个前提,即:不要神话金庸剧,时代在发展,金庸先生的很多主张已过时,比如缺乏女性主义视角,常不自觉地将女性放在第二性的位置上,两性观略显陈腐。
武侠世界与现代世界已难融合,很难再成为心灵的寄托。
《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做了一些尝试,至少在我看来,这些尝试值得珍重。
首先,《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的细节尽可能做到了陌生化
拍金庸剧,最难的是要和观众的记忆力搏斗——观众对剧情,乃至细节太熟悉了,他们会不断拿新作与旧作进行对比,所以很难融入到新作中,由此产生抱怨:为什么新作无法感动我?
这不能怨创作者,而是熟悉的地方无风景,而要把熟悉的东西拍陌生了,又会被认为是“改动太大”。其实,当年周迅版、李一桐版上线后,都曾遭强烈批评,但今天看,又会觉得各有优点。
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在陌生化方面的努力,会被更多人看到。
这陌生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节奏大大加快。就是网友们所说的,第一集还没完,郭靖和黄蓉已经在一起了,虽然减少了情窦初开的甜俗戏份,却自有其味道——给呈现细节留下了空间。
比如郭靖与黄蓉出遇,是我看到的各版中,最精致的一版,给的时间足够多,细节足够丰富,演员发挥的空间也最充分。至少,此沙把郭靖豪爽的一面较充分地呈现了出来——至少在我看来,觉得不容易,新版郭靖的容貌太精致,易让人产生防备心理,很难相信其憨厚来自本性,《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的快,与这部分的慢,还是起到了说服效果。
其二,人物设置与传统不同。比如包上恩把黄蓉演绎成一个小女孩,甚至还有一点冒失,而非以往常见的智多星形象;孟子义把梅超风的形象也演绎得非常出彩,是我看到各版本中最好的;明道把洪七公演绎得更像商界成功人士,而非过去看到的大腹便便、大度随和的老叫花,这也出乎意料……其实,周一围版黄药师、高伟光版欧阳锋、王弘毅版杨康、黄羿版穆念慈、张志浩版欧阳克等都有新意,包括赵峥扮演的完颜洪烈,也是各版中比较有味道的。
这些改变的价值在于,给情节发展带来了一点不确定性,比如杨康这条线,过去只用一个简单的“坏”就能概括,最多加上“他为什么这么坏”,新版中强化了他还有“可怜”的那一部分,而一个“可怜的坏蛋”,才让穆念慈的痴情显得不那么无厘头。
其三,画面处理是各版中最精致的。在今天,一谈到网剧,便会想到“服化道”,因为“服化道”最容易把握,也最容易出彩,所以出现了不少“内容一分,服化道十分”的作品。“服化道”应该与剧情充分结合,不应该为“服化道”而“服化道”。《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在这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比如开篇的大漠场景,与看到的各版都不同,给人以新意;梅超风在枯井练功,光的运用非常老练;黄蓉与郭靖初遇,虽都是古代的商街景却拍得豪华而不失分寸,与《长安十二时辰》的壮丽不同,与一般古装剧的街景也不同。
赵子琪版包惜弱、姬晨牧版杨铁心殉情的场景,拍得很震撼,因为镜头处理得很立体,比以往用布景匆匆处理一下,迥然不同。
不浮躁,不夸张,这种恰到好处的精致感,自有其力量。
其四,强化了部分细节。比如裘千丈,在小说中就是一个漫画式人物,串场、解颐之用,以往各版的处理都比较随意,而在《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赵健扮演的裘千丈第一次出场部分,在我看来,是最好的一版,叙事完整,在表演上也显得层次分明,更显真实,而非以往“闹一下就算了”式的潦草。
这样的细节处理在《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还有不少,包括江南七怪,包括完颜洪烈,包括杨铁心,都显得更有层次感。应该说,这是整体节奏加快后的红利——给细节呈现留下了空间。
当然,对于剧中陌生化的处理,我不是都同意,但它们都让我看到了创作者们的努力,这让我愿意放下曾经的记忆,像看一部新剧去看它,而不是用情怀、经典之类的大词来绑架它。
其次,《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尝试将侠义精神与当下连接起来
在金庸的原著中,武侠的合法性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与此同时,金庸本人也承认,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不能再依靠武侠精神。这就造成其内部的价值分裂:在重大问题上,应该坚持侠义立场;在具体生活中,不应随便释放侠义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却又是至高的精神追求,这使武侠创作难以持续。近20年来,更精致、艺术上更成熟的武侠小说其实有很多,但真正得到读者认可的却不多。人人爱武侠,但爱的只是传说,将当代的武侠创作逼入窄巷。
是重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旧腔调,还是找到新的立足点?如何找到这个立足点?《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呈现人性的博弈。
从各版《射雕英雄传》看,人物性格相对简单,这也是原著的特色,好人就一切都好,坏人则一切都坏,正因为坏人太坏,所以应该用暴力、残忍的方法对待他们。这种大黑大白、大善大恶,会给读者以道德的“爽”感。是非的世界简单而痛快,远比复杂含混的现实更有趣。
《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则试图呈现人性的丰富性。欧阳克、杨康本身都是受害者,作为黑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挣扎,有困惑,但最终无法对抗原生家庭之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恶人。
以往各版《射雕英雄传》中,比较强调现实需要对个体行为的扭曲,比如杨康想继承完颜洪烈的财富与荣耀,欧阳克想在江湖中扬名立万,《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虽也有这方面的刻画,但但重点放在了欧阳克、杨康是处于对内心安全感的需要,才逐渐黑化的,至少在我看来,这个表达更接地气。
对于老一代观众来说,物质匮乏是挥之不去的痛苦体验,能很快理解利益对人性的扭曲。但对新一代观众来说,物质因素的作用已没那么大,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内心的关注,对个体成长的关注,试图找到自己。
杨康肯定爱过穆念慈,欧阳克也怨恨自己,但他们无法超越受创的童年记忆,而郭靖的智商虽不如他们,却有一个更健康的童年——相信自己和正义站在同一边是如此重要,它赋予了一个人宽容、慈悲、真诚和自我批判。
《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的郭靖是一个略显犹豫的郭靖,杨康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杨康,欧阳克是一个执念于追忆母亲的欧阳克,他们俨然和我就在同一间写作楼里,就坐在我的格子间的旁边。能将大开大合的历史和虚无缥缈的武侠精神,与具体的生活链接起来,是《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值得琢磨、玩味的地方——在今天,我们仍需要武侠精神,因为它可以对抗我们内心的那些阴暗,使自己不沉沦。
其三,《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更具女性视角
金庸原著最受批评的部分,便是缺乏女性视角。
虽然在《神雕侠侣》中,金庸试图对传统的烈节观有所反省,但整体来说,金庸小说带有比较典型的男性气质,虽然刻画了很多精灵古怪的女英雄,但她们无一例外,坚持的都是男性的价值观。无条件的忠诚、放弃自我、主动牺牲……这些美好品质一旦与身份结合起来,就会变得不可描述。
在此方面,《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做出了不少修正,至少剧中的女性更有现代感。
以包惜弱为例,以往各版更强调她作为母亲的身份,对她本身的呈现不足,最终在“从一而终”和“报恩”的价值冲突中,不得不选择自毁。在《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包惜弱的戏份虽不多,但人物呈现相对完整,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是道德代言人,虽未彻底摆脱原著的阴影,但至少贴近现实、真是可感。
再以黄蓉为例,在以往各版中,强调了她的顽皮、聪明之外,却忽略了她还有残忍的一面,对付敌人时,常不择手段,后者常常被视为“必要的恶”,予以忽略。应该说,黄蓉是每个男人想扮演的角色,投射到女性的身上,变成每个男人都想得到的助手。《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则将她强化了她的涉世未深、喜欢恶作剧的一面,也许不那么“可爱”了,却更真实了,当然,并不是所有观众都愿意接受这种真实。
再如穆念慈,以往各版乃至原著,都把她刻画成“完美的受害者”,而《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的穆念慈还有清醒的一面,她的自信才是导致她的生命悲剧的关键因素,她以为看懂了杨康的另一面,却忽略了,杨康并不本质,他的另一面随时可翻成这一面,经历了黑箱般的童年,他没有任何坚持,只有对失去自我的痛苦体验,他会不断把这种痛苦给予他人,以安慰自己。个人觉得,这个性格逻辑更具合理性。
《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中在人物塑造上有突破,而主要突破就体现在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其中的几个女性都与以往不同,我以为,至少梅超风、穆念慈都是各版中比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
古人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拍金庸剧,或许也如此,创作空间就这么大,看如何最大化地去发挥。《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至少做到了,它与以往各版都不同,只为这一点,我会追下去。
校对 | 张力卜
转载请注明版权 | 鉴片工场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张力卜Seei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