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场人身心健康 抑郁情绪要早预防早干预

关注职场人身心健康 抑郁情绪要早预防早干预
2023年04月27日 14:42 V财经讯

随着现代社会对职业人士的高要求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职场逐渐成为抑郁症的高发地。中科院心理所发布2022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工作状态异常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工作倦怠对抑郁风险的影响更为突出,在严重工作倦怠的组别中,抑郁风险检出率超过40%。

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也会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生活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李强教授

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华商网记者特别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李强教授,希望通过专家的解答,呼吁社会关爱职场人群的心理健康,为职场人群提供更多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其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

认知:抑郁症职场人群治疗需求亟待满足

当前,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4%,约有5000万名需要规范用药治疗的患者;该疾病的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已成为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李强教授介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多元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低落、不高兴、不开心、郁闷、反应迟缓、记不住事情、思维迟钝等。比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去;职场人群工作效率下降,脑子混沌。另外,抑郁症患者言语、动作、活动减少,语速变慢,畏惧出门、怕见人,这些是抑郁症情绪和认知方面的症状,更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消极、悲观、自杀的念头。

“除了影响情绪和认知,抑郁症还有不少表现在躯体方面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反应,吃不下饭,心慌、胸闷、气短,还有查无原因的疼痛、失眠等。”李强教授介绍认为,因为临床表现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往往导致患者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徘徊,但检查结果又显示正常,患者主诉的症状在医学检查上得不到支持,这也成了抑郁症误诊率高的一个客观因素。

即使患者被确诊为抑郁症,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比例约为30%~50%,常见的残留症状包括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李强教授认为,残留症状的多少与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残留症状越多,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医疗满意度也越低,病程越倾向于慢性化,自杀企图就会越高。

李强教授强调,对于社会化需求高、工作强度大的职场群体来说,减少残留症状对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迫切。除了残留症状,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也面临着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主观痛苦及躯体共病,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嗜睡等均是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超过80%的患者至少经历过一种不良反应,每位患者平均经历过4种不同的不良反应。不少患者因药物不耐受而自行停药,甚至从一开始就抗拒治疗,使治疗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关注:多重诱因致职场人抑郁症高发

导致职场抑郁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压力、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长期的重复性工作、缺乏自我实现感、缺乏支持和认可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职场抑郁。此外,一些职业病例如经常面对计算机屏幕导致的眼睛疲劳、坐姿不正确导致的腰背疼痛等也会让人情绪低落。

今年47岁的张先生(化名)距离被确诊为抑郁症已经20多年,彼时因为刚毕业找工作压力大,出现抑郁情绪被确诊,后经规范治疗病情改善,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疫情期间其抑郁症复发,出现了情绪低落、严重失眠、消极悲观等症状,在使用药物干预后,出现了残留症状,情绪始终没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且伴有血压升高和头痛的药物副反应。

在李强教授看来,残留症状、不良反应不是普通的词汇,而是规范抗抑郁治疗的绊脚石,尤其对于身处职场的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残留症状和不良反应,都会极大影响到患者的自我评价与工作表现。李强教授介绍,张先生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虽然悲观消极的情绪有所减少,但没有太多积极正面的情绪,且服药后产生的药物副反应,仍然不能让他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中,同众多职场抑郁症患者一样,张先生依然期待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渴望恢复病前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

治疗:创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新选择

目前,药物治疗是抑郁症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既往抗抑郁药虽总体有效,但依旧存在广泛的未满足的治疗需求,包括临床治愈率低、治疗后仍有残留症状等,临床对于抗抑郁新药的需求依然迫切。2022年11月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用于治疗抑郁症,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其有望改善当前该疾病的治疗现状,帮助患者重新回归并融入社会。

李强教授分析表示,大多抗抑郁药仅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两个递质有效,但对多巴胺(DA)的干预较少,这也是上述患者张先生在服用抗抑郁药后情绪未能回到原来状态的原因。为其换用若欣林后,张先生反馈心情比原来的治疗提升更明显,整个人思维敏捷,身体有劲有活力,焦虑烦躁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患者血压正常,性功能未受影响,体重下降4公斤,不嗜睡,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建议:早预防早干预远离负面情绪

李强教授认为,当职场人群工作繁重、自我要求过高,令人倍感压力时,很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症状,比如失眠、焦虑、持续性困倦、缺乏动力,甚至头痛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抑郁症相关。但因社会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患者往往被笼罩在病耻感之中,不愿透露病情,更不愿积极寻求有效治疗,只能呆在“隐秘的角落”,任由病情恶化。

为了预防和治疗职场抑郁,在工作中需要注重自我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李强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运动的习惯、多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都有助于预防职场抑郁。此外,也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减轻工作压力、寻找支持等方式来缓解抑郁症状,重获生活的乐趣。

最后,李强呼吁大家要关注自身健康,早预防早干预,全社会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