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寝食难安

平安银行,寝食难安
2022年11月24日 18:53 辰海商业观察

平安银行的“阵痛期”还未结束。

作  者 | 茹 月编  辑 | 月 见

2022年,注定是银行业经受考验的一年。

这一年,疫情笼罩下,个人对于消费和投资的观念开始变得谨慎,对银行业发展带来明显的业务冲击持续存在;而诸多地产开放商陷入流动性困境再次将诸多银行资产暴露在风险之下。因此,银行股一度在股市走出低迷新姿势。

平安银行则成为众多不景气的银行股中最惨的那个:近半年来,平安银行股价已经腰斩。就在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还自信的说,“14块的平安银行,要珍惜。”半年后,延续下跌趋势的平安银行股价一度在10元徘徊,平安银行的14元时代还会回来吗?

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不可能三角”,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产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

高增长,是平安银行身上过去最显著的标签之一。也正是大环境的突然变化,让平安银行的增长始终处在黑天鹅的翅膀之下,更加速了其陷入商业银行的“不可能三角”,即减费让利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还要保持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和控制资产质量之间的矛盾。

1

规模增速放缓,盈利能力整体下降

乍一看,平安银行的业绩依然十分亮眼。据平安银行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截至9月末,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82.6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366.59亿元,同比增长25.8%。

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背后,是平安银行诸多经营指标的下滑。

截至今年三季度,平安银行总资产为5.1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看似欣欣向荣的增长背后,是规模增长幅度放缓和盈利能力承压的尴尬。

具体来看,生息资产是银行的压舱石品种,银行生息资产的增长是盈利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财报,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日均余额为4.7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9%,较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作为对比的是,资产总额接近10万亿大关的招商银行,今年三季度生息资产仍保持10.9%的同比增速,较第二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可见,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增速的放缓,并不能代表整体商业银行达到较大基数后,所面临的统一增长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总体呈现出连年下滑的状态。根据财报资料显示,平安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由2014年的15.12%下滑到2021年的10.85%。其中2014年至2019年其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连续6年下滑。

此外,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财报数据,平安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较去年同期收窄4个基点。其中,负债平均成本率2.15%,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吸收存款平均成本率2.07%,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基点。

利差普遍收窄,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众多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尤其是零售贷款的投放力度,因此,市场上信用贷、消费贷等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平安银行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生息资产端的零售化转型,并陆续推出“新一贷”等产品。

然而2020年以来,疫情反复爆发殃及企业与大众,隔离防疫打断了原来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

同样改变了银行业零售环境。消费的缩减导致零售业务客户质、量双降,公开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居民每年还本付息的规模从5万亿元攀升至14万亿元,居民的偿债比率从24.5%上升到28.2%,2021年,我国居民债务收入率达124.4%。

即使在监管出手的整治下,2021年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为140.3%,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为15.6%,这两个偿债指标仍高于英美德法日等主要发达国家。

居民负债程度提高,直接限制了银行零售业务的增长。

具体到平安银行,体现为单季贷款增速降低至8.3%,这已经是其连续四个下降的季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一贷”与信用卡等业务不良率有所上升,平安银行零售信贷不良率环比提升5个基点。

02

资产质量堪忧,潜力股变压力股

今年以来,每当提及银行股,房企断供便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话题。而平安银行因过去业务发展中对按揭业务的重视,成为房企贷款风波中被“殃及”最重的一只银行股。

公开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统计到的断供房已经接近200万套,其中,光阿里法拍网拍卖就有172万套,京东拍卖有22万套。基建观察室官网显示,2022年全国断供房总量已经达到168万套,这个数据比2017年暴增了180倍。

2022年,房贷这一优质资产神话破灭,断供潮正式来临,这无疑波及了一众银行。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韩复龄公开发言,2022年初,就有20万房主因弃房断供而被银行投诉。

根据花旗银行统计数据,建行、邮储、工行、农业国有大行以及兴业、招行、平安三家股份制银行的按揭占比比较高。资本市场认为,结合开发商贷款的敞口,两个维度综合起来,风险敞口最大的是平安银行。

因此,在年中期间,断供潮讨论最热的时候,平安银行成为众多银行股中跌势最凶猛的一只。

虽然早在年初,管理层就一直强调与房企解绑,并一直在披露其涉及高风险的开发商只占较小比重,但截至三季报,平安银行的涉房风险资产规模仍在上升,这是平安银行被资本市场“冷暴力”的基本面。

具体来看,平安银行自2022年半年报以来,始终将房地产风险管理作为单独项批示,想要与房地产解绑的意图跃然纸上,但数据表明,其管理效果甚微。根据财报,截至今年三季度,平安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939.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36亿元。

重要的是,基于疫情冲击、地产预期减弱,以及经济增长承压等原因,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波动情况同样值得关注,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关注率环比提升17个基点,逾期率提升4个基点,安信证券分析师李双指出,平安银行信用风险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地恶化。

最后,业绩承压下,平安银行屡被传出降薪传言,虽然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解释称,是员工季度奖金有一个打折,将预发的季度奖金系数从15%调到9%。但由此可以看出,平安银行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成本控制。

此外,变相降薪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施加了业绩压力,在业务拓展上,表现得似乎更为激进。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官网显示,截至发稿前,涉及平安银行的投诉单显示为17340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2022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兴业银行投诉量为4802件,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14.7%,其中涉及理财类业务的投诉量为307件,占兴业银行总投诉量的6.4%。

2021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讲了这样一句话,“五年前平安银行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一边修船,一边造桨,一边扬帆,还要经受海上风浪的考验。”

诚然,平安银行在过去的几年里向市场证明了其强劲增长,但风控是银行的生命线。如何在控制资产质量的情况下保持稳健增长,才是平安银行未来几年发展中,首先需要解答的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