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就业?宗庆后:让农民工回家种田!

怎样保就业?宗庆后:让农民工回家种田!
2020年05月22日 10:23 功夫财经

作者:邓新华     来源:功夫财经

失业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官方统计的城镇失业数据是二月份6.2%,3月份5.9%,4月份6.0%。三个数字远超以往,波动不大,这意味着,很多人已经连续失业3个月以上了。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失业者说:

去年12月辞职,从北京回到老家,准备年后找工作,结果疫情原因,加上工作不好找,现在还在家呆着,失业也快半年了。每天谨慎花钱,心态一开始平和,反正大家都是在家,后来看到好朋友们陆续复工,很着急,很焦虑。前天晚上还大哭了一场,没钱真的太可怕了。

这番话应该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态。前两年,人们担心的还是阶层跃升难,现在担心的是能否不跌落出现有的阶层。生活水平能维持下去吗?房子可以不断供吗?……官方公布的是城镇失业率,农村户籍的人口的失业没有统计进去。今年大学毕业生874万,马上也要面临严酷的就业环境。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把保就业当成重点工作。

怎样保就业?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给的主意是:“要解决就业问题,应该限制农产品进口,让农民工能够回家去种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我想这样可以减轻城市里的就业压力。”

宗庆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01

怎样才能提高农业就业?

应该说宗庆后的观点代表很多人的看法。从改革开放以来,把农村当作就业的“大后方”或者保底,就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的习惯心理。这一习惯心理,极大地阻碍了户籍改革和土地体制改革。

他们认为,如果放开户籍、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农民卖掉了土地,一旦他们在城市里失业,就退无可退,不利于社会稳定。如果不允许土地流转,一旦城市发生大规模失业,就可以让农民工回到农村种田,以维持社会稳定。

这种心理还夹杂着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他们担心,如果几亿农民工彻底成为城里人,以后谁来种田?谁来保障粮食安全?实际上,恰恰是这种心理,阻碍了农业吸纳更多人就业。

我有不少同学亲友是乡镇干部,我跟他们参观过一些回乡投资农业的中小企业。他们告诉我,投资农业又苦又累,风险还很高。一般要5年才能盈利,做得好的也要3年才能盈利。有很多人撑不了这么长时间,就倒闭了。

我去年去过的一家,老板在外面做生意赚了钱,投了500多万元,租了一大片稻田,养鱼和青蛙,干了3年了还是亏损的。这500多万投资会不会亏掉,现在还不好说。

在他几里路外的另一个投资者,已经亏掉几百万,退出农业投资了。我看到老板自己打着赤膊干活,身上晒得黢黑。他还雇一些人干活,按天算工资。干活的人中,老年人多,因为已经没几个青年人呆在农村了。

这使我想到,网络上总有很多人强烈反对农村土地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他们说,一旦土地可以买卖,农民的土地都会被有钱的城里人买走,农民就失去了最后的保障。他们对真实世界一无所知,还在用课本上的“土地兼并”思维来理解工业时代。

如果他们去看一眼真实世界,就知道,放开土地流转,根本不会导致有钱的城里人蜂拥下乡买地。不是专业的农业投资者,谁会去农村买地?那是要赔钱的。五线小县城都在被逐渐抛弃,你们还幻想无数人去农村抢购土地?城里的有钱人,顶多也就在一些靠近大城市的风景优美之地,买一些宅基地。

改革土地体制的意义,是吸引更多专业的农业企业家。

农业是长周期投资,如果土地产权稳定,并可以自由流转,那么投资者可以半途转让、融资等等,以降低投资风险。

农村现在虽然年轻人少,但现代人身体素质好,大量50、60多岁的老年人,还可以干很多活。但,并不是有土地就能就业。单个农民种田,很难获得利润,这就导致,一方面大量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大量人力闲置。投资赚钱才有真实的就业。

企业家投资,有规模经营的优势,还可以利用金融手段,他们承担投资风险,农民获得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如此才可以减少土地和人力的闲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上文中提到的那个企业家,他雇人干活,就减少了土地和人力的浪费。如果他不去投资,田就还是荒着的,人是在打牌的。想让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生活,已经不可能了。规模化经营才能更多地使用现代农具,降低劳动强度,才可能吸引小部分年轻人留在农村就业。

当然,改革土地体制,让城市有更多土地发展,也是有利于降低房价、缓解城市就业难的。宗庆后以为,只要限制农产品进口,粮食价格升高,就能把农民“引导”回农村就业,减轻城市就业压力,这基本是空想。

如果没有土地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不能吸引更多农业企业家,就算粮食涨价,也吸引不了几个人留在农村就业。更何况,限制农产品进口必然使贸易战加剧,这只会恶化城市就业环境,怎么可能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呢?

02

农民进城是天赋权利

即便改革了农村土地体制,使农业容纳更多就业人口,那也只能解决少量就业问题。要在根本上缓解就业难,还是只能靠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萨伊早就指出,城市经济发展了,农业才能发展。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城里人购买力增强,才能为农产品开辟更宽广的销路。

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农药、化肥、农具、种子等等成本降低,投资农业才更加有利可图。

如果城市经济活力下降,对农产品需求下降,投资农业就会亏本,农村一定不会有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民工回乡也只能闲着。人们收入降低,治安也好不了。那种想把农村当作社会稳定器、就业保底器的思维,是过时的,脱离现实的。

就业都是相互的。一个人就业获得收入,对他人的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加,就是为另外的人创造工作岗位。人们就是这样通过市场协作,相互为对方创造就业岗位。

农民工回乡,如果有真实的就业,那和城市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如果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又没有真实就业,那么,城市里的工作岗位也会大量消失,城市户籍人口也会更难找到工作。

所以,无论如何,改革农村土地体制、发展农业的同时,农民进城的大趋势绝不能打断。如果打断这个大趋势,各方面都会出大问题的。

农民工也不应该是可以随时赶来赶去的、工具般的二等公民。应该更多地帮助农民在城市落户、工作,让他们的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

就业问题上,其实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疫情倒逼改革,为城市做制度性松绑。

一方面,需要勒紧裤腰带减税,并且取消各种管制,让民营企业焕发活力,让中小企业活下来。

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务实、开放的对外政策,创造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外商投资环境。

疫情发生之后,国家不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比如,在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上,就做得挺好。土地体制改革,这几年也一直在试点。希望后面会有更多、更好、力度更大的改革。让更多的失业者找到工作,让人们不再焦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