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去当银行柜员,毕业生发疯考编!被内卷困住的年轻人太难

985硕士去当银行柜员,毕业生发疯考编!被内卷困住的年轻人太难
2020年10月21日 12:22 功夫财经

作者:明风     来源:功夫财经

如果要评选2020年热门词汇,那么“内卷”当仁不让应该是第一名。

观察到一个现象,身边无论是金融民工,还是互联网码农,虽然拿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现在都是“内卷”爱好者,碰到点事儿,第一句评论总是,“太卷了”!

什么是内卷?

学术上有很多解释,我比较喜欢的解释是,“个人投入变多,回报却变少,报酬递减”的现象。

通俗来说,就是大多数人去争夺有限的资源,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越努力,回报也越来越少,一种恶性循环。

顺着这个概念,你会发现,在盛产奋斗X的东亚,内卷无处不在,最典型的领域就是校园和职场。

就拿工作来说吧,我那些互联网公司的朋友从来都是晚上11点左右才下班,诡异之处在于,不少公司并没有严格要求一定要那个时间才能下班。

同时他们也能早早完成要求的工作,但哪怕一直玩手机,也要玩到晚上11点才回去,大家似乎默都把这当成一种“潜规则”。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种投入并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工资以及增值,但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你不这样做,别人就这样做,那么未来的升职加薪就可能与你无关,“裁员”可能榜上有名。

每个人都越来越累,但收获却越来越少。

大概4年前,当时看到不少985名校毕业的硕士挤破头进银行,做毫无技术含量的柜员工作,有感而发,写了一篇爆款文章《为什么不要进银行?》。四年过去,我发现银行求职在“内卷”的道路上继续一路加速。

假日期间,一个省会城市的商业银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行现在招的柜员已经不只是普通985硕士,甚至有英美名校的硕士、清北人大的硕士。

他们是挤破了头想来银行当“人形机器”,这让我那个经常抱怨银行工作的朋友开始怀疑人生,“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公务员考试上,亲戚家的小孩为了考市里面的国税局,已经全职备考两年,不是她不努力,而是总有人比她更努力,现在搞得全家都抑郁。

我相信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这也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根源之一,资源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大,哪怕物质条件已经改善了,但是高压下却没啥幸福指数可言,回头一看,哦一声,“妈的,内卷了!”

1

如何走出内卷

走出内卷这方面,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经验。以改革开放为界,中国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同样是苦干,前30年更苦更累,还流血牺牲,结果怎么样?后面几十年,中国人的埋头苦干,却干出了世界经济奇迹。

同样是吃苦耐劳,为啥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原因在于,前面几十年,中国经济封闭,处于高度内卷化的状态,苦干只会干累自己,干趴他人。

随后,改革开放打破了内卷化,资源配置开始向外延伸,劳动力投入才变得更有价值,而加入WTO,则让中国经济更加融入世界,靠着制造业一举成为成为世界工厂,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在英文单词中,内卷是involution,外卷是evolution,一个向内竞争,压榨资源;一个向外开拓,压榨资源。

发了疯的去考银行、考公务员,加班,本质上并没有创造价值,而只是放大了无效用的竞争,去抢夺有限的资源,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越来越累。

这就是内卷之恶,丧失了外来的价值来源,只能靠极端剥削、压榨自己,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要打破内卷,理论上也很简单,每个人都需要一场自我的“改革开放”,向外探索,去创造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说得更具体一点,应该多向广东福建人学习。

要比内卷,没谁比大清更卷,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依靠人力的农业种植经济到达顶峰,人口急剧膨胀、外敌侵略、民不聊生,吃饭成为最大的问题。

特别是,经历太平天国、两广洪兵起义和广东土客大械斗之后,东南地区满目疮痍,在吃饭问题面前,摆在粤闽人民面前的就是两条路,要么去抢,去吃人,这就是内卷;要么去开拓,漂洋过海找饭吃……

最后的选择大家也知道,大量广东福建人选择“下海”,去当猪仔,下苦力,近至东南亚,远到北美、古巴,都有华人的身影。

后来,一批在海外功成名就的华侨华人回国,捐钱捐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后,作为桥头堡,广东福建人又集体“下海经商”,向内地甚至全球输出产能,造就了如今发达的民营经济。

无论是下海还是经商,广东福建人打破内卷都离不开两个字——务实。

近代留美第一人容闳主张“勿为大言,只求实际”,算是岭南精神的体现。

容闳(1828.11.17-1912.4.21),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

但这也导致一种批评,不少人认为广东福建人重视商业利益,轻人文,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固然,一段时间内,广东福建流行“读书无用论”或者说是“学历无用论”。

我当然反对“读书无用论”这种极端化的表达,但是在“学历军备竞赛”的今天,我反倒觉得应该看轻学历,更加重视实际的技能学习与价值创造。

2020年6月,美国白宫就表示,联邦政府将改变招聘流程,将用以技能为基础的招聘全方位的取代基于学位的招聘。

高学历下的虚荣感和自尊心反而可能束缚一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就我的观察,不少人学历越高,在实际求职中越发保守和集中,越看中虚名:“我一个堂堂名校硕士生,肯定要去大企业、体制内”,有这种心态的不少,路也越走越窄。

什么是实?

赚钱吃饭是实、经商创业是实、不断求发展是实……

什么是虚?

面子是虚、他人的看法以及奉承是虚、学历是虚……

2

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年轻人的生命

简单总结一下,如何打破内卷?

1)

走出去

打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再局限于自己思维中的“银行”“公务员”“国企”等僧多肉少的地方。

一带一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年轻人如果感觉遭遇职业瓶颈,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完全可以闯一闯,去中东、非洲发展一番。

现在很多毕业生抱怨求职难,工资低,但事实是,一个普通二本学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愿意,加入一些国企,去中东或者非洲,保底20万年薪,中铁中建的大工地,缺人呀!

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会走出去,华为、字节跳动、小米、OPPO都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

2)

轻学历,重创造

学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对于公司而言,如果名校的学历不能为公司带来任何实质的效益,那对于需求方来说,它就是无用的。

对于个人而言,学历是一笔不菲的时间与金钱投入,如果因为高学历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路径,逼得自己竭尽全力去追求“稳定与平庸”,那么这就是一种负收益。

东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重视教育与出仕,应试教育和学历主义之下,所有人都深受其苦,从小学就开始承受内卷与高压,一直到毕业走出职场,依旧如此。

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说得好,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年轻人的生命。

前段时间很多人吐槽,中国银行一个招聘考试居然要考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高等数学、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洛朗级数展示、计算机题、线代……

当前无论是校园教育还是职场考试,靠的都不是创造性思维,而是机械重复与套路,说白了,就是为了竞争而竞争,而不是在竞争中学习成长。

东亚式的内卷就是,从小告诉你只要读书学习才能出人头地,然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争夺那有限的资源。

大多数人最宝贵的青春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机械重复与内部竞争上,没有创造社会价值,不过是让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更加残酷罢了。

在当前的教育思维体制下,通过对学历的看重,占据社会中高阶层的,多半都是最适应这个体制者。

而这个阶层又通过在应试教育上的更多支出,保证自己的下一代在这个考试体系中也能脱颖而出,从而把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优势又传给了下一代。

这注定只是少数人既得利益者的胜利,如果还按照这套规则去内耗竞争,那么大多数人注定只是这个规则下的失败者。

不要内卷,要向外开拓,既然在这个规则下无法出人头地,那么就依然换一条赛道和法则。

务实不务虚,在真实的社会中不断创造价值,才是真理!

路是越来越宽的,不要越走越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