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突转!金融博弈进入白热化,当心你的钱袋子!

风向突转!金融博弈进入白热化,当心你的钱袋子!
2020年11月23日 18:52 功夫财经

作者:三万    来源:功夫财经

疫情的二次爆发还没有来,年中时信誓旦旦的那些“预言”,都不见踪迹。眼瞅着还剩几十天就要跨入2021年,很多事情都要提前列入计划。

美国大选至今仍不确定,拜登的落定,影响的绝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将推翻特朗普时期的全球政策。那么过去按照特朗普时期做的策略和计划,很多都要重新修改。

同时,全球应对疫情很可能会重新行动起来,有很大可能,疫情将从失控到有序可控,各大经济体的正常经济活动,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将会慢慢回到正常轨道。

▲全球累积确诊人数已超5800万人

转折,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利益群体的变动。在每一次转身背后,都有着复杂的行为博弈。

1

流动性宽松还是收紧

这个月爆发了几起信用债事件。单论今年的体量,包括信用债在银行和保险实质占比并不高。这件事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仅仅是因为爆发的主体,是国企。

▲来源:知乎@有财华的宇宙哥

有一种说法,这是打破刚兑的决心。

可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其实是很蹊跷的。

首先,今年因为疫情,央行对市场投放了充足的流动性,也就是市场是不缺钱的,尤其是作为银行投放信贷时的绝对宠儿,国企更是给的充足。

其次,按道理说,如果真的因为经济问题,兑付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那么为什么最近爆发的,是国企?是地方政府?按照经济结构和层次来讲,首当其冲的,难道不应该是民企违约么?

而且,可以看到当信用债风暴爆发后,很多媒体给出的药方:要央行放水给信用债市场补充流动性。甚至还有部分自媒体喊出信用债市场会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对于持有大量信用债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会造成巨大伤害。

巧不巧?债务违约爆出来,发生在央行说准备要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点。

个别国企信用债就“惊人”地违约了,接着就快速蔓延到其它没有违约的企业债、城投债、地方债。

然后开始传说信用债市场要大范围违约,银行保险要受重创,央行应该放水补充信用债市场的流动性,给市场信心。

为什么债会爆呢?爆给谁看的呢?

2

创新与监管

今年中国的宏观杠杆率进一步上升,约为269.8%。央行也表示,宏观杠杆率阶段上升已确认结束。

而杠杆率的提升,意味着经济体金融化,债务渗透率在不断提高。

由此就带来另一个话题,就是继续蔓延这种金融自由化势头,还是把它监管起来?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持续存在,在这个博弈中的获益者和风险的制造者往往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这个关头,作为监管者现身出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而作为金融创新的主体,也很正面的回应了对监管的态度。

于是,我们一起吃了个大瓜,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创新者被锤,锤的很彻底。

但是,非常悬疑的是,后者是念的稿子,也想必也知道这么干的后果。那么,他又是怎么提前知道的呢?

转折节点,故事真是丰富又多彩!

3

多与空

要说精彩,还得是咱大A股精彩。虽然多少有点不争气吧,但是却非常有内涵的。

伴随着无风险利率上行,信用债违约事件、美国大选待定、流动性要趋紧的特殊节点。

年初的科技、半导体、医药已经开始大幅调整。而过去瞧不上的顺周期,牛夫人又焕发新青春。

现在市场上更是弥漫着各种言论。

有的要说货币要收紧,要去杠杆,行情没有了。有的要说别啊,这还有明年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数据的预期呢。

资本的博弈,就此展开。指数没咋跌,最后各板块、很多个股,纷纷跌成了傻瓜。

时代转换,资本市场往往是最敏感,也最喜欢用脚投票的。

而这个时候,某重要人物的讲话,非常值得重视:

而众所周知,中国养老金在资本市场的占比,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的。

中国的事情,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道理又很简单。每缝大事,必有纷争。

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利益纠缠,都会有一些政策阻力。到最后呈现出来,就是一个个精彩的大瓜。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要做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大事不糊涂,服从政策,跟着走,不掉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