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教育机构暴雷!27亿的巨坑,咋平?

又一教育机构暴雷!27亿的巨坑,咋平?
2021年10月16日 14:55 功夫财经

作者:关不羽

10月12日,精锐教育发布了一则致全体员工信,称由于经营困难,将暂停营业,申请退费的学员家长在其总部门前排起长龙。

股价暴跌97%,从百亿市值跌得只剩下4亿人民币,员工欠薪、家长退费能善后到什么程度,要打一个问号。

1

木已成舟,大坑难平

教培产业的集体坍塌留下了一个个坑。精锐教育之所以瞩目,因为坑确实很大了——仅客户预付学费便高达27.31亿元。还有大大小小多少坑,在等着填?还有欠薪、欠租、欠供应商的钱,不管看得到、看不到,都摆在那里。

看到很多评论、分析,调子相似,“资本激进扩张”诸如此类,和昔日“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猛夸,是不是出自同一手笔?

我从来没有看好过所谓“教育产业”,不是因为对政策的先知先觉,而是对所有高度依附政策机制的“产业”敬而远之。但我也不认为教培产业有原罪,缺陷不是原罪,缺陷就是缺陷罢了。

“资本激进扩张”,精锐倒了;难道不激进扩张,它就能幸免吗?这不是为精锐辩解,只是陈述事实。深度分析“精锐为什么会倒”,分析不出什么名堂。就算假装分析出什么,也解决不了家长们几万、几十万的预付学费。

2

昂贵的学费背后,是沉重的家庭教育负担

精锐主打一对一补习的高端路线,相应的是学费很贵。十几万不算什么,几十万也有不少。是这些家庭富裕到不差钱吗?未必。

大笔预付费为的是打折,真正财务自由、不差钱的不必为了一点折扣冒这个风险。所以,被预付学费套牢的,大部分还是城市中产罢了。

不要以为买房才要“六个钱包”,其实不少家庭的教育投入也是祖父母、父母倾尽全力的大手笔。中国家庭是舍得为教育投入花大钱的,不惜为此节衣缩食。这是长年执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就这么一个,没啥选择。

也是教育资源、就业竞争、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结果义务教育成了教育义务。

因此,这些家长是值得同情的。他们支付预付学费时,哪里能想到风暴来得那么快?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为了那么点折扣的小钱,冒那么大为风险不明智,是有马后炮之嫌的。而且,对很多家庭而言,省下几万元也不是“小钱”。

员工也是值得同情的,打工人而已,择业时是“朝阳产业”,谁能想到这样的结局呢?

3

人人自危的情绪是市场风险

同情也不会对他们的巨大损失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是最令人痛心之处。但是,至少可以保持一定的关注,为善后工作争取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舆论场普遍洁癖的,一个产业如果被舆论认定为“原罪”,那么从业人员甚至消费者都有被波及的风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样的舆论氛围不太好,很容易搞得人人自危,市场气氛紧张。

要有一个发育良好、保持长期健康活力的市场,就要尊重所有市场主体的正当权益,这是安全感的来源。

一个有充分安全感的市场,才会有长期利益的考虑。反之,人人自危,就是急功近利的温床。自觉“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是不会考虑后天的事。而短期行为泛滥,只会让所有人都成为受害者。

尤其是企业。“利润”这个词在我国是有点污名化的,其实失去利润的企业才是危险的。利润激励了企业的生产,同时也约束来了企业追逐短期效应赚快钱的冲动。

如果陷入亏损且盈利无望,那么企业的行为有多糟糕只取决于老板的人品。大多数情况下,那是不可靠的。倒不是说老板天然道德低下,而是心态崩了,什么事做不出来?

教培业出问题后,卷款消失的、转移资产的比比皆是。不再考虑继续经营了,哪里还有服务客户、培育市场的心情?急于止损、捞最后一桶金才是最现实的。

所以,市场最怕的就是绝望情绪,不抱希望了,就会自暴自弃。教培企业自暴自弃了,家长的预付学费就危险了。

涉及产业的大幅度政策转向,需要高度慎重的。正确的目标,也要有正确的手段来实现,避免市场不安情绪的连锁反应。大起大落中最终倒霉的,只会是最无辜的人。

无论如何,家长以及普通员工在这次风波中受到波及,不是正常的市场因素所导致的。

他们承受的经济损失应该尽可能得到挽回,至于教育领域长期积累的种种问题,还需从长计议,解决问题的同时避免付出过于沉重的社会代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