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骤降,股价大跌!万科赚的钱,都去哪了?

利润骤降,股价大跌!万科赚的钱,都去哪了?
2021年09月14日 21:29 功夫财经

作者:乔大石,资深财经撰稿人

8月29日,万科财报以素颜见人,不仅观看者焦虑,万科自己也有些坐不住了。

根据中报,万科营收同比增长14.19%,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仅110.47亿元,同比下降达11.68%。究其根源,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1.8%大幅下降为今年的22.9%。

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万科A股价大跌7.03%。对于一向好学上进的万科来说,这场面很是尴尬。

万科总裁祝九胜也表示,相比优秀同行不知该如何回答。

但事实上,万科高层可能对此是心有预期的。此前,董事会主席郁亮特意强调,销售回款是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一切围绕销售回款开展工作。

这次郁亮没有出席业绩会。

要知道,资本市场对万科的焦虑不是完全突然的。3月31日,披露2020年年报后,万科第二天就大跌了4.37%。

年初至今,万科股价跌跌不休,A股合计已下滑了28%还多。

对于衰颓之势,万科仍然倔强着不流泪。财务负责人朱旭表示,如果跌幅过大触发条件会立即启动回购。

问题在于,两个触发条件一个是股价跌破了每股净资产,一个是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价跌幅超过30%。

于是,本还抱有些许希望的股民,直接脸都绿了。

万科表示未来要“靠行动、长期的行动,靠努力、长期的努力”,然而,它能赢在未来吗?

1

模式:转型尚未成功

当前,万科整体上盈利水平大幅下滑,且增收不增利的态势进一步扩大。

对此,祝九胜提供了三点解释,包括行业触顶增速放缓、毛利率普遍下降以及万科自身业务转型成效尚未彰显。

他还认为,在保持开发业务增长的基础上,万科可以通过诸如商业、长租等经营性业务来做大利润,提升占比,最终逆转形势。

如果单从规模来看,那么经营性业务确实还不错,但是结合收入与利润的话,则表现会瞬间失色。

对万科来讲,万物云实现营收103.8亿元,泊寓共有房源19.2万间,累计开业14.8万间,营收达13.19亿元;万纬物流则收入13.4亿元。

依照中报数据来算,万科1671.1亿元的营业收入中,经营性业务收入占比不到10%。因此,相比于同行,万科的规模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以商业为例,在运营管理面积均少于万科的情况,华润投资物业(包括酒店经营)同期租金收入为82.8亿元,龙湖商业的租金则为47.8亿元。更重要的是,在占比方面,华润为11.26%,龙湖为14.48%,均明显高于万科的数据。

因此,万科业务多元化的效果并没有出来,这条路尚未走通。

祝九胜也承认,“我们当年起步的时候严重低估了转型所需要的时间、可能的挑战、需要建立的能力,当时太乐观了。”

因此,万科借助经营性业务要达成的目标,可能离实现很远。

有必要指出的是,祝九胜所谓行业触顶增速放缓、毛利率普遍下降的形容也并不准确,他意在为万科业绩开脱的理由并不充分。

要知道,在行业触顶增速放缓和毛利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其他头部企业仍有保持20%多毛利率的案例。

2

成绩:交代尚未达标

对绝大多数房企来说,行业触顶下增速和毛利率普遍下降是现实处境,但这不能成为借口。

以毛利率为例,仍然有一些头部房企还保持在20%多的水平。也就是说,毛利率大幅下降并非全是行业性原因。

事实上,除华润置地和富力地产毛利率同比下滑超过7个百分点外,其他房企同比下滑幅度大都在5个百分点以内。

此外,根据华尔街见闻的数据进行比较,也可看出万科毛利率下滑较高。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这跟万科过于保守的财务处理方式有关。在中报里,前述所谓物业服务、长租公寓、仓储物流和商业管理的营收和盈利,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展示,特别是利润率。

问题在于,万科确实存在规模优势,但其规模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实现。

▲图自网络

事实上,一些多元化的业务,万科也并没有进行完全并表。

更进一步来说,在其内部,多元化之路并非畅通无阻,而是充满了争议。从王石声称“专注做住宅”,到郁亮立志做“城市服务商”,万科多元化业务搞来搞去,要大赚钱的迹象始终尚不能看出来。

依照中报数据,万科此次营收1671亿元,房地产开发为1575.3亿,物业服务营收85.7亿,加起来达到1661亿,占比99.4%。

这意味着,其他多元化业务营收占比仅0.6%。

相比于短期数据,长时段的数据同样不理想。

根据2020年报,物业、长租、商业地产、物流的营收分别为182亿、25.4亿、63.22亿和18.7亿,在4191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依次为4.34%、0.6%、1.5%和0.45%。一句话,占比太低了。

因此,从数据维度来看,那种片面进行开脱的观点也站不住脚。

对万科来说,依托利息费用资本化比例低进行辩解的观点也似是而非。这一因素影响的是利息费用计入成本费用的时间,而不是影响最终的利润。

甚而言之,与其争论万科财报到底有多保守,不如直面“钱到底去了哪里”这一核心问题。

3

命运:前景尚未明朗

在钱的去向问题上,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万科独特的合伙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包括普通员工、公司高管乃至外部力量,都摇身变为合伙人。理论上讲,这是利益均沾,风险绑定。但从实际层面看,小股东散户需要承担资本市场动荡后果的影响明显至少要更强烈。

也因此,关于万科究竟为谁赚钱,一度引发热议。

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例子可以进行佐证。比如今年4月,万科持股机构盈安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再度增持万科股份,就触发了首次举牌。

通过增持,公司管理层跟万科捆绑进一步强化。此前,万科也曾公开表示,合伙人通过持股计划和股东实现了利益的捆绑。

对万科来说相当于没有纯粹的管理层了,借助合伙制机制,管理人一并成为企业新的主人。

问题在于,绑定员工和管理层后,背后那些“影子股东”又代表谁呢?对万科来说,真正的小股东散户的利益该如何保证呢?

在资本市场上,小股东散户在根本上是无力的被动接受者。

9月1日,万科A股出现47.7亿元大宗交易,紧接着,9月2日又出现了6.45亿元大宗交易,前后卖方都是机构席位,买方则是国信证券深圳红岭中路,合计成交股份数2.57亿股。

此前,8月20日万科曾发布提示公告称,国信金鹏1号将于近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其一致行动人盈安合伙、盈嘉众转让其持有万科股票;转让后,国信金鹏1号将不再持有万科A股票。

据悉,在万科前十大股东中持股超2亿股的有深铁集团、国信金鹏分级1号等机构,相应持股数量分别为32.1亿股和2.57亿股。对此上述两次交易,可以发现与国信金鹏分级1号所持股高度吻合。

试问,在这种操作中小股东散户会有插手和介入的能力和机会吗?

依照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信息,上述交易不过是万科内部自我置换而已。但此次交易结果并不平静,截至9月3日收盘,万科A股下跌1.27%。在这方面,小股东散户无疑是首当其冲。

今年以来,万科多次不惜触顶拿地,也就是说拼着“0利润”获得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管理者等股东的利益还能维持吗?

如果再进一步恶化,那么小股东散户的利益又回面临怎样的变化呢?

万科,已处在命运攸关的一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