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或许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或许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2018年06月24日 18:15 wall-杨沈伟

这段时间,我想我会陆续写很多很多人不同意的观点。

今天我们先说股权质押的问题。

1

股权质押强平受到限制,需先上报征得?

这一条消息,大量的新闻媒体在周五引用了证券时报的一条消息。

我没做改动,直接粘贴过来了。

原文是这样的,我就加了一个问号而已。

我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从一开始的错愕,到明悟,再到沉默。

这就是心理变化的过程。

我想或许很快会有人出来澄清这件事情了,把风险让金融机构去承担,这或许只是美好的愿望。

果然,在周五收盘后,有机构出来说话了。

这个事情的真相,经过周末的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觉得或许是这样的。

当拥有大额股权质押需要强平之前,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报。

这可能是事情真相,之后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失真了。

从逻辑上来说,大额股权质押需要强平,必然对市场和股价形成冲击。

所以,如果官方要求,在大额的股权质押平仓前的警戒线区域,提前报备有关部门,可以让相关部门对于接下来可能要面临的压力和风险,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和数据确认,以便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不至于说对于所面临的压力面前失去准备,这是说得通的,也是完全正确,能够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的。

但是限制股权质押强平,则很可能,会有相当大的难度,原因,就是下面这张截图。

但市场因此出现乐观局面,开启反弹,我觉得或许下周,即便借着定向降准的利好,预期差之间的落差,也该要到了反复的时候了,区别在于,定向降准,能带动多久的临时性情绪。

2

股权质押的逻辑模式

要了解股权质押会有多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简单地说,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股东,在处于资金需求,或者对股价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客观条件下,将股价以一个价格抵押给承质方换取资金或者其他方式的利益。

承质方可以是券商,信托,或者个人等对象。

而通常来说,质押股权的一方给出的质押股权价格,会比质押的时候,价格低很多,同时要支付一笔质押费用,也可以理解为利息。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为10块一股,质押价格为9块甚至更低,原因就在这。

而质押的这个价格,根据不同的承质方的标准,上下浮动5%-30%,差不多就是承质方的止损线,也就是股权质押平仓价格。

通常来说,承质方不会主动承担风险,换句话说,承质方到达股权平仓线之后不会主动承当风险,因为金融定性来说,他们不过起到抵押融资的作用,干的也是这样的事情。

所以,一般来说,质押价格为8块,8块就是质押强平线,而为了预防风险,大概率会做提前预警线,根据不同的承质方,会设立不同的风险区域,假定比例是10%,那么意味着在股价进入8.80元一股,就意味着进入平仓警戒线。

需要催缴质押股权的股东进行追缴保证金以扩大承押方的平仓线安全边际,或者说,进行质押股权部分的赎回。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根本不至于说出现什么系统性风险,风控体系非常完善。

这可能也是当初为何监管机构能够让股权质押的模式能够批准的最大原因,因为逻辑上确实可以规避掉根本性风险问题。

3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股权质押的系统性风险?

在实际操纵中,我们发现慢慢的这套实际上拥有非常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的行为变味了。

我们说了,上面这套理论上能够行之有效的逻辑,理论上可行的。

但之所以屡屡触发强平,造成A股市场估价频繁出现闪崩和连续的一只跌停板。

就在于,没有有效地履行好相关规则。

如果说,股权质押到了平仓线,上市公司股东对质押的股权部分进行保证金追缴,那么就完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如果说,股权质押到了平仓线,上市公司质押股权的股东对股权质押部分进行股权赎回,同样不会造成任何风险。

而之所以近期出现很多股权质押在二级市场强平,在于上市公司股东无力对质押部分的股权进行保证金追缴或者说赎回,那么在股权质押部分到了强平线,承质方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被迫在二级市场强平,造成股价闪崩,造成了股市大跌,这是当前的事态演化描述。

.

但似乎哪里不太对吧?

4

股权质押规模到底有多大?涉及的面有多少?

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到主要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共计1908家。

按照股权质押的逻辑来说,我认为低于20%-30%为安全区域,因为这样的质押比例,即便上市公司质押部分的股权到达预警线或平仓线,即便上市公司无力追缴保证金或者赎回,也可以通过提升股权质押比例来完成平仓线的推移和预警线的扩大,不至于说爆仓,也不至于说股价山崩跳水。

在数据名单中,涉及但不超红线的上市公司,一共有412家。

主要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30%但低于50%的公司,一共389家。

主要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50%,共计1107家。

其中超过50%低于70%的,共计379家。

高于70%的一共757家,我个人认为这属于高度危险区域了。因为这个比例,确实很高了。

其中质押比例高于70%低于90%,共计348家。

而质押比例超过90%的,我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一共409家。

尤其其中还有122家,质押率100%,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用语言来形容,有点乏力了。

引用声明:以上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终端数据统计终端。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股权质押所涉及到的面和规模,到底有大,论证起来,也不会苍白无力。

一旦缺乏有效管控,所爆发的问题,会极其严重,影响,也会非常深远。

5

股权质押不是问题,强平不是问题,通过股权质押强平,那就是绝对的问题!

当前,上市公司股东如果要减持,是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监控体系的,主要控股股东大规模减持之前,需要公司董事会通过,提前公告,对减持规模也有着限制,这才能充分保障上市公司普通股东和股民的权利。

但我们看到,上市公司通过大规模股权质押的方式,把股权抵押给承质的金融机构或个人。

当质押股权部分到达平仓线之后,质押股权的股东无力、或者不愿意追缴保证金或者赎回,而承质方在这样的前提下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售。

危害股市,伤害普通股东和股民的同时,背后的实质,是否可以等同于绕开国家相关的上市公司减持规定,利用这样的机制,直接进行违规减持?

这样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限制和管控。

否则,我们看到了什么?上市公司通过了承质方,绕了一个圈,就绕开了减持监管,通过承质方自我保护机制,直接在二级市场强平,由限售股变成流通股。

如果是这样,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质押之后在二级市场直接平仓,会比通过传统先公告后减持,且只能部分减持的方式来的更有效率。

是我理解有误吗?

6

理论上的解决办法参考

我们看到上面阐述,应该对股权质押规模和风险,以及后续影响,有一定概念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避免这个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就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客观的说,承质方大多数为金融机构,例如券商,例如信托等平台。

那么,在风险预估,以及保证资金安全,在股权到达平仓线之后如何保证质押股权的上市公司有充分的追缴保证金能力或者赎回股权质押部分的能力,就成了风控最大的要务。

所以,严格的说,禁止强平,逻辑上可行,因为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当承接股权质押的同时,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和资金的安全退出机制必须是配套的。

也就是说,承接股权质押的承质方,必须保证当承接的股权质押部分到达平仓线之后,自身有充足的能力和保证去追缴股权质押上市公司去追缴保证金或者赎回的能力和机制,否则,就是失职!

但如果真的这么做,毫无疑问,影响太过恶劣,大半个中国金融体系的骨干机构都会被牵连,或者说,摧毁。

所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股权质押造成的后果进行控制,并相关责任的划分,很可能就成为当务之急的事情。

例如,到达股权质押平仓的上市公司股东,强令股东必须对到达平仓线的质押股权进行保证金追缴或者赎回,执行不到位的,必要的可以动用行政工具。

说白了就是欠银行资产怎么追缴,保证金追加和赎回机制就怎么履行,方法,总是很多的嘛。

让质押股权部分的股东和承质方一起去承担他们共同酿造的苦酒,不失为最公平的一种解决方案,也能降低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骨干带来的伤害。

问题也似乎并不是无法可解。

还有补充办法,就是规范化,金融机构承接这样的质押,赚取利润,可以,但是不能说只享受利润而不承担责任,想减持,可以,上市公司股东怎么减持,你们就怎么平仓,平仓前公告,每次减持多少都要加以限制,这最起码给与市场充分的反应时间。

如果不想自己承担损失,那么就在承接股权质押的时候,想保证好自己的权益,如何在股权质押到达平仓线的时候能够让上市公司股东追缴保证金或者赎回,而不是直接卖到二级市场进行消化。

股民的存在是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并同步享有相应权利和利益的存在,而不是上市公司和某些机构用来为自己的失误擦屁股买单或者套利的存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7

针对定向降准和后期股市的看法

要搞明白降准和定向降准之间的差别,降准是比降息更加直观而有效刺激市场的方法,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为保障人民币坚挺程度,中国央行降息和降准的空间,其实很小。

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们频繁通过MLF,SLF的方式来完成对市场对于资金需求的缺口,进行流动性补充。

而本轮的定向降准,更是说明了太多的问题。

不同于降准的大水漫灌,定向降准,只是针对定向降准的行业和区域进行流动性输送,而覆盖范围之外的领域,其实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这次定向降准,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而展开的,与股市牵扯不大。

如果要救市,最起码本轮,救得也不是股市,这是我的理解。

更何况,在股权质押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行之有效的办法出台之前,在我们当前在局势上和美国牵扯不清的时候,对于金融资本市场,动荡的局面不会改变,整体来说不容乐观,这不是依靠降息降准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看到这些根本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我并不会因为一次定向降准而改变我当前对股市的看法。

未来很美好,前景很远大,也值得看好。

但过度的阶段,会很难。

这段写在6月18号发表在公众号,名为《中美贸易战各自不得不打的理由,只因都不想成为日本》一文中重点标注的感慨,或许经历了6.19千股跌停之后的股民们,会比看文章的时候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但未见得,就真的理解了。

好了,今天的闲聊,就到这吧,希望我们下次能够在好好聊这些,对比世界杯的激情,这些问题,也确实太过沉重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