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再不可能上涨的绝杀令:行政问责制度!

中国房价再不可能上涨的绝杀令:行政问责制度!
2018年08月08日 02:11 wall-杨沈伟

最近一直在进行我的旅行,想着趁这段时间空闲,多看看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放空一段,整理思路,和关于未来的思考。

看到今天住建部的发的一条政令,我觉得还是应该对此做一些记录,公众号的文章,其实就是我做笔记的方式,既然有很多人喜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或者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给大家。

希望本文不要被和谐。

1

住建部的调控问责新政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看到这条消息,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房价上下的争论,该有定音了。

虽然就这条政令来说,什么时候看到房价下跌回归理性,还不能够直接得出精确的判断,但可以预见的是,房价上涨的歪风,可以彻底刹车了。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说,商品供给比,供给量和需求比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商品价格的波动方向。

市场供大于求,商品价格下行,市场供小于求,则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最简单的商品价格关系波动公式。

在过去,土地供给的持续收紧,是给与了房价从经济学角度上涨的逻辑,加上资本炒作,和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民众对于房价波动周期的不确定和房价快速攀升的恐慌,加剧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扭曲现象。

那么,从政策上增大土地供给,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从根本上改变市场固有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房用地紧张的担忧预期,也就变得不存在了。

原本这种奇货可居的心理,将不再成为支撑房价上行的原动力。

其实这一点,在现在,过去,都在执行,但是因为过去的环境因素,见效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在过去数十年间,或者说从2000年前后住房市场化之后持续高走的房价,导致居民对房价上涨产生惯性思维,结合中国对于土地和房产有着异样的民族情怀和特点,所以形成了中国楼市空前兴旺的周期。

但房价持续高走的过程中,已经严重的违背了经济学中的合理现象和逻辑,即便,任何发展中国家在初期阶段,都曾经用过商业地产来快速拔高GDP增速,但显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中国的香港,都曾经用历史证明了房地产作为刚需市场一旦出现过热迹象,或者说泡沫,对于经济和民生、社会安定所造成的影响。

日本的消失二十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都足以说明房地产市场过热后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这一经济规律,或者说必然现象。

所以,我们在GDP增速和房价走势出现严重剪刀差的时候,即便作为发展中国家,房地产的调控,也已经刻不容缓,到了不得不执行的阶段。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十年来最为严厉的两轮宏观调控那个,第一次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但这时候中国央行的调控,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因为资本成本和流通性泛滥的问题,导致央行货币调控工具失灵,最终未见到实质性的突破效果。

而第二轮,则始于2015,发酵与2016,质的变化在2017,而2018,则是调控措施的持续升级。

从房地产定向收紧银根,到国际融资市场因为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开始,欧洲宣布将在2018下半年逐步退出QE宽松,日本以及很多国家都宣布加息或者将要加息。

从美国开始,欧盟跟进,诸多国家响应为具象化表现的全球货币政策,说明全球,正在进入新一轮的收紧周期。

也就意味着,导致金融和资产价格持续攀升的最重要因素,资本因素,出现了本质性的改变,支撑资产价格高涨的资金在逐步的抽离,或者说日益枯竭。

那么由资本构建的价格体系构架,不可避免的,也将开始崩裂。

那么在中国,由于地方财政在近年来高度依赖于地皮财政或者说房地产财政。

这也使得,很多中国居民并不相信在过去曾经出现了多次房地产调控,结果不是不见效慢,有效期短,甚至还出现过越调越涨的局面。很多人认为,这次,也依然如此,这样的人,就目前看,是大多数。

很多人提出疑问,如果真的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那么,地方财政吃什么?地方政府不卖地,靠什么支撑地方发展和财政支出?

所以,很多人相信,房地产资产价格,是不会出现真正的调控的,即便在2017年3月17号从北京开始的317调控命令下达,到后续全国跟进多达数百条政令的持续升级,都不足以动摇经历了房地产数十年牛市基础人群构成的信仰。

抱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可能是大多数人,过去是这样,今天是这样,相信未来,也还会有很多。

逻辑可能是很简单,也很直白。

那么,在资本全球收紧周期,我们相信房地产体积足以让中央因为地方财政依赖和对经济的冲击而投鼠忌器。

但事实真的这样吗?

房地产宏观调控,在2017年,我发过一篇文章,是中国及几十年来了,首次有地方负责经济的官员因为重要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而被问责。

而当时报道里面,报道的是因为执行核心政策控房价、控环保、控就业三项宏观政策核心不到位,因为重大金融风险把控不到位而被问责。

环保和就业,一个是环境治理问题,一个是民生、经济领域问题,显然都不是重大金融风险的范畴。那么重大金融风险指的是什么,我想这个答案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然跃然纸上了,说的就是房地产调控。

当时我在看到这条消息,其实已经明白了,房地产宏观调控试点,已然成立,接下来无非就是规模性的铺开,这是最基本的政治解读能力。

所以我当时发了一篇文章来阐述这个问题,而在这之前几个月,我对房地产何时真正出现规模性调控还存有不确定,甚至还存在投机的侥幸,因为过去十几年间,确实房地产造就了太多的投资神话,太多人笑称,在过去几十年间,只有房地产中介从来未曾让我迟到亏——再不买房,房价就要涨了!

但看到了这个,我觉得该清醒。

而在今年,中美在贸易层面的摩擦和冲突,更是让我意识到了,必须是时候来转变十几二十年来形成的房地产不败的惯性思维,否则,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改变自身经济量体大但整体因为房地产泡沫而显得过于臃肿的经济构架和体系,完善自身民族工业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让经济脱离臃肿而赋予真正竞争力和活力,我们在未来的国际形势对抗中,整体经济抗压能力将变得非常脆弱,也不利于我们大国崛起之路的畅通。

所以,我从2017年开始重新构架新的未来价值体系,显然房地产被剔除于这个体系之外了,定性,变成高危领域,不再进行任何资本涉猎。

那么,随着今天的这条新闻的确认,我有理由相信,构成我全新价值体系的根本,宏观逻辑性,是正确的。

当全球紧缩周期以成定局不可更改,而另一个决定中国房价的重要因素,地方因素,也随着住建部日内公布调控问责制度的出台,将普及全国。

简而言之就一句话,有能力的调控的up,没能力的down,you can you up,这在特有的环境中,是比房产税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调控政策,更何况,是双管齐下。

maozi和兜子孰轻孰重,自然会有聪明人进行考量,所以这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杀手锏。

那么,资本和政策两条支撑房价上行的重要支柱,都被抽离,中国房价持续上涨,将成为过去式。

所以这里我的结论是,中国绝大部分区域的房价将在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具备任何上涨驱动,之所以说大多数,是因为经济学领域,乃至现实,都不存在绝对,只有相对,所以本着客观角度来说,就是大多数。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行政宏观调控效果,大多数情况都要大于经济宏观调控效果,不管针对任何领域,似乎都是如此。

2

何时见到规模性房价下跌的周期?

而房地产资产价格什么时候下跌,我也给出过宏观逻辑,那就是这取决于替代房地产现有经济占比的新经济脊梁,何时能够结果房地产的重担。

当前最具备可行性的,无疑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能够给经济注入活力的针剂和我们一带一路大基建。

改革需要时间,所以,真正在未来几年内,能够快速见效的,提振经济的手段,为GDP贡献最大活力,也就只有见效更快的基础建设工程了。

这是我在未来资产价格体系中,将基础建设相关领域资产列为两个最优选资产领域之一的原因以及逻辑。

另一个领域,改天再说。不知不觉又到了深夜,明天还要继续我的旅程,所以就说这么多吧。

深夜的叮咛只有一个主题,不要在因为投机思维贸然介入房地产领域了,甚至所谓二手房新房价格倒挂,也不过是个逻辑陷阱。

逻辑很简单,账面资产,在没有拥有变现的基础上,真的只是数字,真正受益,是要等变现之后,才能够确认的。

这和股票资产的最终价值是一样的,不是最高价值,而是你最终收割价值是多少。

今天要说的就这么多,明天清晨的竹筏之旅尤为期待,好山好水好风光,趁年轻,多走走多看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