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说看《风起陇西》不需要门槛;
#导演路阳说《风起陇西》很容易看懂……
《风起陇西》3天前收官了,但关于它的讨论至今仍没有结束。
这部剧开播时,“观剧门槛”一词冲上了热搜。不仅网友讨论热烈,主创团队也在采访中被反复cue到。前文的两个词条,便在此基础上出现。
“观剧门槛”一词为何会出现?可能和《风起陇西》编剧金昱解答网友疑惑时,说的那句“情节密度高的剧,在电视里的初期收视都不会太高,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耐心都需要考量”有关。经过营销号的渲染,变成了“观剧门槛”说。
剧已经播完,没必要追源溯责。反倒是观众对这种说法表现出的强烈愤慨,值得思考和讨论。观众的情绪是如何被挑动的?“观剧门槛”又当如何理解?一部电视剧,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准入门槛?若有门槛,具体应由谁来界定?
先来聊第一个问题,何为“观剧门槛”。首先要明确的是,主创团队大抵并未给《风起陇西》设置任何门槛。这部剧之所以开篇会有“看不进去”的观感,也不是一种“门萨俱乐部”式的智商标准筛选,更可能是赶巧了。
一来,马伯庸小说的特点,就是在历史缝隙下寻找故事。他擅长写大时代里的小人物,这些或有原型或杜撰的小人物,对普罗大众来说相对陌生。
就像《三国演义》里,知名度最高的是诸葛亮和曹操,下到蒋干那个级别,大众认知度就不好说了。至于步骘、薛综、严畯之徒,知名度恐怕都比不上“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邢道荣,后者毕竟在新《三国》里好好露了一把脸。
二来,导演路阳的美学风格,也和大众常规认知的电视剧美学不同。
《风起陇西》多用烛光,开篇就乌漆墨黑,看得人颇为费眼。再加之人物装扮造型略有相似,黑衣黑袍络腮胡,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傻傻分不清。更不用提不断出场的新角色,高密度的细节以及历史与谍战混合的异样感了。
在这一基础上来说,看《风起陇西》的确比看家长里短的家庭剧、争奇斗艳的宫廷剧和或甜或虐的偶像剧费力一些。甚至,它比一般的民国谍战剧更难入戏。至少观众看谍战戏的时候,不用为什么是军统、中统、特高课而纠结。
不过,若是将“陌生化”视为“观剧门槛”的话,那这个门槛也太多了。
同样4月播出的家庭剧《亲爱的小孩》,热度无疑比《风起陇西》要高得多。前者讲的事,也不像后者那样远离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间谍,没有战场,没有厮杀,也没有尔虞我诈、诡计阴谋。它讲的,只是“关于孩子的一切”。
然而,这部剧同样令人觉得“陌生”,尤其是对那些单身年轻男性观众来说,怀孕、生育、夫妻、婚姻,每个词都似曾相识,每个词又都“格格不入”。
有网友在评论这部剧时说,“如果评选2022年国产剧十大名场面,它或许会占一半;但要跟别人推荐它,实在是太困难。”我尝试打开这部剧数次,每次看到任素汐吃面条就把视频关了。并非是剧不好,而是它不适合我。
今年开年播出的竞技剧《超越》,也出现了口碑与热度背离。它是国产剧少有的将冰上运动拍出专业感的剧集,但看的人不多。原因很简单,体育剧本就是个小之又小的圈层,冰上项目更与普通人的生活隔得太远了。
其实这种“陌生化”情况,更多发生在外剧身上。
Netflix的德剧《暗黑》,笔者追了三季,每季都看不懂,很痛苦。上次这么痛苦,还是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可不论是豆瓣还是B站,《暗黑》但凡播出,热度就居高不下。普天之下,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懂吗?
医疗剧《良医》,向来被视为是医疗职场剧的巅峰。但在爱奇艺上线之后,它的爱奇艺热度始终没能突破3500点。《老友记》第一季的爱奇艺历史最高热度,也只有4400。这充分暴露出两个问题:第一,观众对外剧的宽容度和耐心,远比国产剧要高。第二,之所以外剧恶声少,是因为它们从没能走入普通观众。
论权谋,论格局,论场面,《权力的游戏》都不如《三国演义》,可它就是在中国封神了。如果以《风起陇西》的标准来要求它,这部动不动就死“主角”的海外剧,准入门槛实在是太高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连三国这种观众熟悉的历史时期,都会出现“这人是谁、为啥拍他”的争议,完全虚构的中世纪维斯特洛大陆就能例外?国内拍历史题材电视剧,总得挑个大众熟悉的朝代和人物。如此典型的“观众消费心理学”,怎么就破例了?
如果将消遣娱乐视为电视剧的第一属性,那么在这个短视频不断提供消解性的时代,除非持一种“仰视”的态度,否则《权力的游戏》是非常赶客的。
网友为何会因“观剧门槛”的说法大动肝火?这还涉及到一条鄙视链。
影迷圈子里,隐形“鄙视链”早就存在。看美国大片的瞧不上看国产电影的,看文艺片的瞧不上看商业片的,看姜文的瞧不上看郭敬明的,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瞧不上看斯皮尔伯格的,看王兵的瞧不上看冯小刚、张艺谋的。
而这群人,通通瞧不起看国产剧的。客观地说,与电影相比,电视剧的休闲意味更重。当一部错过一集就看不懂的剧集出现时,着实会让人疲惫。可这并不是对之恶语相加的理由。《风起陇西》问题不少,却不能因门槛说责难它。
一部电视剧,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基准线”?有肯定是有的,但绝非是所谓门槛。就像多数男性观众不爱耽美剧,多数女性观众不爱网络电影一样。
中国电视剧史上,有一类知识阶层喜闻乐见的剧目,可将之称为“精英剧”。
比如,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少年天子》,谍战剧《黎明之前》《暗算》《风筝》,军旅剧《历史的天空》《我的团长我的团》《人间正道是沧桑》。它们也都有基准线,绝非消遣娱乐的产品,但皆是留名剧史的黄钟大吕。
《风起陇西》到不了这个级别,但它至少在美学价值和影像风格上努力了。
《风起陇西》的编剧金海曙在接受采访时,对“观剧门槛”一词做了回应。他不同意这一说法,但如果非要说这部剧有门槛,也不反对。
“什么是门槛?门槛就是一种相互理解的过程。一部文艺作品有人喜欢,也必然会有人不喜欢。作品永远是给喜欢的人看的,当然每个人都有批评的权利。”
【文/马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