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怀的大实话,事关长视频的生死

孙忠怀的大实话,事关长视频的生死
2024年06月24日 18:19 影艺独舌

今天下午,在上海的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活动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发表演讲。

这是一篇揭秘性质很强的长文,腾讯视频这两年改变的因由说明白了。这是一次着眼于构建新型伙伴关系的邀约,腾讯视频和合作者之间的“背靠背”关系也说清楚了。

腾讯视频的变化有目共睹。这体现为爆款数量的增加:去年的《三体》《漫长的季节》《长相思》,今年的《繁花》《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等作品,在各个维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爆款数量的增加和整体品质的上升,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这一切正是源于前评估和后评判体系不再唯“商业指标”论英雄。

评估、过会时既看商业潜质,也看艺术潜质。这就使得一部分传统意义上“卖相”不是很好的作品有机会“上马”,也有机会成为佳作。

后期评判时不止看投资回报率,而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下的变现能力和长久的美誉度一起做贡献,整体拉高了腾讯视频的播放量水位、受众忠诚度和行业影响力。

基于创作逻辑的改变,已经得到市场检验和鼓励。这个改变目前已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一事一议的判断和遇到挑战时的坚守。

另一个基于市场逻辑的改变,把toB生意变成toC生意,目前还在路上,或者说只进行了一半。已完成的一半是,腾讯视频已转换内部考核机制。制片人与项目的对接,该轮岗就轮岗。制片人的薪酬看后验效果:播得好就多拿钱,播得不好就少拿钱。

这样的调整已经打破了过去平台制片人“旱涝保收”的局面,也催生了他们对选好项目、做好作品的“饥饿感”。

而未完成的一半是,腾讯视频和外部伙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从“一锤子买卖”转化成风险共担的战友。

基于延续自电视时代的制播关系,以及几年前平台之间的过度竞争。剧集产品始终没能建立以观众接受度为取舍的生意逻辑。这既不利于制片公司锤炼真刀真枪的真本事,也不利于视频平台奖优罚劣、长治久安的发展。

如果说以前行业内热钱滚滚,有暴利、厚利和稳赚不赔的生意存在。如今已是降本增效的时代。视频平台客观上已不具备为生产风险全额买单的条件。

“要么一起开香槟,要么抱头痛哭”的新型合作关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场发布会上,孙忠怀重申了这个底层逻辑,接踵而来的将是后验激励机制更大范围的推行。

创作逻辑对了,好作品就有了生长空间。市场逻辑对了,生意经就有了正确的施展。当然,创作逻辑和市场逻辑有时也不那么“郎情妾意”,互为背书。尤其是在局面不明朗的创作阶段,二者难免会有所冲突。

文艺创作和市场表现一样,它有可总结、可再现的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看运气、看机缘的玄学的一面。因而,在讲逻辑的基础上,也应该接受一定的容错率,为新产品的横空出世保留一线生机。

既然创作上已经是两个维度来评估项目和评价作品了,合作关系上也不妨是前生产保障和后激励机制并举。权利和责任总是相伴相生的,未经市场检验就获利肯定不对,但如果创作和生产条件过于艰苦,也必然会导致优秀作品生产受阻,数量减少。

从孙忠怀的演讲中可以看到腾讯视频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行业未来的深入思考,以及用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大势所趋,水到渠成。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公司将从中受益。创作逻辑和市场逻辑的辩证关系真正建立起来后,整个行业都将从中受益。

【文/李星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