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上甘岭》编剧之一胡俊松的创作谈。
总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新剧《上甘岭》开播后,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已破3.515,收视与讨论热度持续上涨。
这一切令我们编剧感到非常欣喜。
缘起
接到创作《上甘岭》的邀约是在2022年的秋天。
当时,我正在空军总医院东楼陪护刚做完手术的岳父。一听说要拍《上甘岭》电视剧,老人家眼睛都亮了,迫不及待地和我讲起他在空司工作时与大名鼎鼎的空降兵十五军的缘分。
原来,这支空降兵部队的前身,正是上甘岭战役中英勇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岳父那天向我分享了许多珍贵的回忆,最后他的话归结起来就是:写《上甘岭》不仅是荣誉,更肩负着一份责任。
当我热血沸腾地准备下楼去博纳公司开会时,却被一位小护士拦住:新冠期间,军队医院实行封闭管理。于是,我只得在岳父的病房里,通过视频参加了《上甘岭》的前两次创作会议。
“上甘岭智慧”与“上甘岭精神”
我和团队伙伴王雁林、王刚三人开会讨论的首要问题即为这部《上甘岭》的创作核心是什么?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吸取了各方面的营养,从不同角度磨砺出整个故事的创作核心:一是“上甘岭智慧”,另一个是“上甘岭精神”。明确这点后,我们便全身心投入到剧本故事的创作中。
无论是对“零敲牛皮糖”这一朴素战术的灵活演绎,还是对“步炮协同”军事理论的巧妙运用,亦或是“挖山筑城”的坑道工事以及炮火封锁规律的详尽展示。剧本中这些体现“上甘岭智慧”的设置与桥段,都充分展现了我志愿军战士在装备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非凡才智。
而围绕“上甘岭精神”这一核心,我们在剧本中不仅刻画了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和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的英勇无畏,还将关注点投向了十五军基层官兵,希望从这些“最可爱的人”、这些有血有肉的普通战士身上,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上甘岭精神。
这些“普通战士”如何去选择呢?经过慎重考虑,我们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这支传奇的连队,72年前在上甘岭战役中浴血奋战,坚守坑道14昼夜,歼敌1700余名,最终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牢牢插在了上甘岭主峰。
战后,该连队荣立集体特等功,被誉为“上甘岭特功八连”。
我们将故事聚焦于八连集体及其副连长段显峰(黄轩 饰)的身上,将他们的战斗历程融入上甘岭战役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从而展现了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平凡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
前线观察所
鉴于上甘岭地理位置之特殊性,“前线观察所”在上甘岭战役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此处,我军观察员得以对敌方进行无线电空中侦听、前沿阵地观测和炮火指挥等一系列作战行动。而我们情感线的核心部分,正是依托这一独特场景展开的。
在剧中,杜文锦(刘浩存 饰)是一名四十五师的侦察参谋,也是上甘岭前线观察所里为数不多的女观察员。编剧组构思了一个大胆的设定,即她与八连副连长段显峰仅在初次见面时有过短暂的邂逅。
之后两人一个在观察所,另一个在坑道,始终通过电话和步谈机进行交流,命运未曾让他们再次相遇。
尽管如此,二人却在一次次观测侦察任务的沟通中相知相识,建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原本这种设定更适合电影的表现形式,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将其呈现于电视剧中,可谓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在国内战争影视作品中,如此细腻描绘我军战地观察员和观察工作的,确实鲜有;而从这一视角去展现战斗和情感的,也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刘伟强
在我就读北京电影学院期间,《无间道》这部电影频繁被各系教授们用于教学拉片,其影响深远,使我自此对谍战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毕业后创作了多部悬疑谍战剧本。
此次梦想成真,我作为《上甘岭》编剧,有幸与刘伟强导演共事,从前期筹备到实际拍摄,期间踏遍了天漠的每一座山丘。
刘导对剧本的要求很高,我们完成初稿后,他常在剧本围读时提问,问我们这段戏的创作动机,台词为什么这么写……他是通过这样的“挑战”来确定自己的想法和我们的创作初衷是否一致。
记得有一次,刘导读到八连上山这段戏的时候,停下来询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段戏?
我向刘导解释,我想要通过段显峰琢磨美军炮火规律、巧妙穿越死亡峡谷,随后段显峰与胡满仓围绕是否冒险冲破封锁线产生争执,最终段显峰临危应变、避实就虚转移至1号坑道等一系列紧张剧情,生动展现“八连星夜支援597.9高地,几乎零伤亡进入坑道”的传奇事迹。
为了这段戏,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自觉在戏的表现上,可谓丝丝入扣,如临其境。
但他对我的回答既满意又不满意,问我:能不能再精彩些?我想了半天,晚饭时很坦诚地请教他:要再怎样精彩?刘导喝了一口茅台,想了想说:普通一兵的上甘岭精神。
一句话让我瞬间找到了感觉,转身打开电脑创作起来。好在我对这段史料十分熟悉,记起历史上八连还有一位小司号员走失并被俘牺牲,于是我便构思了司号员腊八因丢失军号而掉队,为了掩护八连,毅然吹响军号引开美军,确保八连安全到达坑道,而他自己却不幸被俘,壮烈牺牲的戏码。
这样一来,普通一兵的命运在大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导演终于觉得这段戏可以了。
这段戏在第六、七集已经播出了。
有影评说:“这段剧情看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如坐过山车,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狠狠捏一把冷汗,很怕他们不能按计划到达目的地,当段显峰领着八连抵达坑道时,一波三折,剧情是真的刺激。而腊八的牺牲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难受,泪目。”
秦军长誓师大会讲话那场戏是最后写的一场戏。
王雷到组第一天就问我们准备怎么写,王雁林负责执笔这段戏,于是看了很多遍《李延年》里的名场面。虽然这场戏被安排在整部剧最后一天拍,但拍摄的日子如悬在头顶的铡刀,逐渐临近,雁林似乎还是没有任何灵感。
刘导还有个工作习惯,每天收工后,在晚饭前需要现场剪辑把今天拍过的戏都粗剪一个版本给他看,他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效果。
那天雁林看见他看完当天的剪辑,心情极好,拿出茅台喝起来。那一刻的他像个年轻人,身板笔直,有侠气。
事后雁林告诉我们,那一刻,他忽然找到了写秦基伟誓师大会那场戏的感觉,立刻打开电脑,十五分钟便把戏写出来给刘导看。刘导看完,说:我还以为你要在这儿煽情呢。
王雁林说:他这个时候不会煽情。一个36岁的军长,刚刚参加完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此时内心肯定是自豪的最高级——豪迈。
这场戏最后拍得格外顺利,王雷也觉得“豪迈”是当时秦军长最精确的心理状态。
黄继光牺牲的戏我们讨论了很久。
我们三人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当时牺牲的不仅仅有黄继光,还有两个通信员肖登良和吴三羊。本着要把戏写充分的原则,我们给黄继光牺牲前后写了很多场戏份。
尤其是黄继光到前线以后,曾经看了电影队带来的苏联电影《普通一兵》,他深受触动,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到:不立功,不下战场!
那么现在表现的这短短的一场戏是由王刚写的,他抓住了黄继光闪光的瞬间,写了那句台词:人这一辈子,也就这一刻钟的光荣。
既然戏不长,那就要真实有力。王刚根据史实资料调整了戏的顺序,尽量还原现场。然后到了导演拍摄时,又重新安排了场面和动作,加上了段显峰看到黄继光牺牲的场景。终于算是把最感人的部分奉献给了观众。
怀来天漠
剧组开机,编剧组都开始驻组。拍摄场景主要在怀来天漠。
其中,“前线观察所”这一场景鲜为影视作品所涉及,是本剧全方位呈现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抹亮色。但也就是这一抹亮色,竟成了我进组之后的第一重考验。
出品方博纳是国内顶尖的电影制作团队,这次电视剧的置景也相当严谨考究。我到了天漠拍摄基地才发现,从半山腰到山顶,三个观察所是越盖越高,越走越险,也越来越刺激。
三个观察所的戏是集中拍摄的,而那段时间我正在现场。因此,我每天的日常就是跟着大部队上山,下山,再折返。
最疯狂的一次,那天拍我写的一段重场戏:黄轩饰演的段显峰夜探敌军阵地,而刘浩存饰演的杜文锦则在观察所内与他配合,通过两部步谈机的沟通,成功找出了四个高射机枪点的确切位置。
就在任务即将完成时,段显峰得知敌军即将炮击观察所,他冒死联系杜文锦,终于在敌军炮火降临之前通知了她。
我跟随刘导组,整整一天都在攀爬观察所,拍摄完刚想回基地喘口气,却又被另一组导演开车接走,前往隔壁山头的“391高地”,进行次日拍摄的复景。
那一次,真是爬到新冠初愈的我差点儿要怀疑人生了。
但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我的体力好像开了挂,那些长期伏案写作的腰酸背痛也慢慢不见了。到杀青那天,我感觉自己的体能就是再拍个百八十天也没问题。当然,制片部门可绝对不会答应这样的‘疯狂计划’。
黄轩
在拍摄期间,演员也积极参与到创作之中。尤其是黄轩和王雷,二人的先辈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因此他们对所扮演的角色怀有特别的敬意,并全情投入。
黄轩在还未进组时,就已经发来了他对段显峰这一角色的想法和一些独到的设计。
他进组的第一天,我和他探讨角色,他又诚恳地提出,自己扮演的八连副连长段显峰,是一个虚构角色,这类虚构角色在演员塑造过程中,缺少一个抓手,如果有一个基础模版,演起来会更加真实和令人信服。
我被深深打动,于是查阅众多书籍,深入挖掘史料,最终发现了一位基本与角色设定相符的历史原型——十五军四十五师的营参谋长张广生,一位在上甘岭以步炮协同作战的先驱和楷模,可惜过早陨落,牺牲时年仅24岁。
随着拍摄的深入,所有人都发现黄轩与段显峰这一角色贴合度很高,他在细节的处理方面态度也十分严谨。
比如我写的段显峰拆航弹这场戏,任务完成后,段显峰还拿起引信吓唬一下身边的战友,接着开怀大笑。而在这之前,他几乎都是紧皱着眉头,保持着小心翼翼的状态。播出后,这段戏的短视频在抖音上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
黄轩对微表情的精准控制也很厉害。比如段显峰目睹黄继光牺牲的一幕,他手持望远镜,凝视之间,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幕拍摄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是他的即兴演出,真实而自然。
我当时在现场,深感震撼。
王雷
王雷进组那天就找我们编剧,拿出一本被翻烂了的《秦基伟日记》,问我们:秦军长是不是还差一场戏?
我们说:你怎么知道?
他说:我觉得这个人物缺一场对全体战士鼓舞士气的戏,就像《功勋》里的李延年。
我们说:确实有这么一场戏,但还没写出来。没想好怎么写。
王雷特别理解:对,这种戏不能随便写,你们想好了再写。多看看《秦基伟日记》找找灵感。
我们是佩服他这种对人物的洞察力的。
尾声
《上甘岭》还在热播中,众多高燃的剧情,还有待解锁。
志愿军战士们的热血和担当,智慧与勇气引领我们重温那段充满热血壮志的峥嵘岁月,他们不惧生死,誓死保家卫国的上甘岭精神让人热血沸腾。这正是我们的上甘岭,也是当年将士们的上甘岭。
愿这余晖,能在播出后继续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文/胡俊松】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