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卖地3.5万亿,买房就是为经济“做贡献”?曹德旺说实话

7个月卖地3.5万亿,买房就是为经济“做贡献”?曹德旺说实话
2020年08月20日 22:26 蓝白爱吃方便面

土地出让金,是楼市的“地基”,也是各个城市进行扩张的基础。

开发商拿地、盖房、卖房、回款、再拿地,如果地价涨了,地产商拿地成本上升,终端的房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以2016年为例,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三高”地块遍地出现,30多个城市刷出340宗左右单价、总价地王,数量创历史新高。

随后的2017-2018年,多个城市涨幅突破30%,尤其是棚改货币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房价翻番的城市不在少数。

但是,话说回来,各行各业又离不开房地产。

房地产+建筑业,一共为中国今天提供了5000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时是2100万个,这个数字,在10年间增长了2.4倍,现在达到了5052万人就业。

也就是说,5000万人的工作、生计、家庭收入都捆绑在了庞大的房地产行业上。

不管是地产商、中介、置业顾问,还是农民工、工程师、施工方,大家都尝到了房地产扩张的甜头。

这不,到了2020年,房地产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8月19日,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3750亿元,同比增长1%;土地增值税3785亿元,同比下降5.4%;房产税1663亿元,同比下降5.2%;耕地占用税806亿元,同比下降5.9%;城镇土地使用税1271亿元,同比下降6.8%。

看得出来,除了契税略有增长外,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都出现了下降,这可能跟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有关。

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101亿元,同比增长7.9%!

也就是说,“万花丛中一点绿”,当其他税费、预算、收入都在下降的同时,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卖地收入可以说是“真香”了。

具体来说,哪些城市表现突出?

上半年的资料显示,杭州以1700亿的卖地收入再夺第一,连续3年位居榜首;上海、北京、广州、苏州分别位居2-5位。

为什么说3.5万亿卖地收入对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截止6月份,石油加工、钢铁、有色出厂价格指数全部回升至60%以上,黑色、有色冶炼及产品、钢材、水泥产能持续增长。

此外,发电量在稳步增长,挖掘机销量创出了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7月制造业PMI51.1,非制造业PMI54.2均在荣枯线之上,这一切都应该有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投资的功劳。

房产专家董藩曾说过:一个人同时拥有很多住房不见得一定是坏事,拥有很多住房的人,在买房的过程中同样贡献了税收,贷款促进了银行信贷。

照这位专家的看法,居民买房子,就是给经济“做贡献”。

各个城市有了土地出让金就有钱建公共设施,开发商拿地盖房居民接盘,这个观点似乎有一定道理。

然而,放在当下的环境来看,所谓买房就是“做贡献”的想法,存在两大误导。

1,靠卖地-盖房-涨房价-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方式,是建立在居民持续加杠杆负债前提上的,收入的盘子做不大,靠楼市拉动经济,就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2,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靠的是外贸、制造业、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工厂、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电气设备、5G、新基建,而不是钢筋水泥。

现在各个城市虽然尝到了房地产卖地的“甜头”,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充裕的就业机会,雄厚的产业支撑,靠一栋栋高楼、游园、新区、CBD是无法吸引人口流入的,大量的中西部县城与地市的人口流出,正是因为常年依赖卖地收入的结果。

反之,像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二线强市,因为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大量的毕业生、农民工、年轻人都在流入,有了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房地产和实体经济能够实现“反哺”,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这种现象,企业家曹德旺就说了实话。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如果房地产的问题不解决,还是盖那么多的房子,所有银行的资金、劳工资源等所有的资源都会流向房地产。我建议,削减不应该的、虚假的投资,不搞那么多的房地产,大批的劳动力就剩下来了。”

这番话说的掷地有声,恰恰说中了房地产目前的症结,正因为“路径依赖”,导致各行各业都不敢转型,才冒出了所谓“买房就是做贡献”的论调。

我们的房企、银行、各个城市,包括各位购房者,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楼市的目标和使命,应该是“居者有其屋”,而不是土地金、房价、地价、GDP的比拼,在满足了居住需求后,一个城市的温度,更应该体现在产业、就业、创业和高科技领域,摩天大楼带来的虚幻感受,终究只是外表光鲜的泡影罢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