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进入“休渔期”!央行“上眼药”,9万家房企或将“闹钱荒”

楼市进入“休渔期”!央行“上眼药”,9万家房企或将“闹钱荒”
2020年08月21日 22:02 蓝白爱吃方便面

大家都知道渔业里有所谓的“休渔期”。

根据水生资源的生长、繁殖季节习性,避开其繁殖、幼苗生长时间,用以保护资源,以免“涸泽而渔”。

现在,楼市进入“休渔期”了。

原因很简单,地价、房价过热,居民杠杆率不断攀升,会反噬房地产行业自身,透支居民购房潜力的同时,高额的月供又会遏制消费,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从卖地收入的逆势增长,就可见一斑。

8月19日,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7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3750亿元,同比增长1%;土地增值税3785亿元,同比下降5.4%;房产税1663亿元,同比下降5.2%;耕地占用税806亿元,同比下降5.9%;城镇土地使用税1271亿元,同比下降6.8%。

显然,除了契税略有增长外,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都出现了下降,这可能跟减税降费的优惠政策有关。

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7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101亿元,同比增长7.9%!

税收、其他收入、预算、开支都在下降,唯独卖地收入逆势增加至3.5万亿,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背后却是实体经济在过“紧日子”。

因此,房地产必须降温,才能让其他行业获得喘息之机。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楼市进入“休渔期”了呢?

1,利率连续4个月纹丝不动。

8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期持平。

有心人可以发现,这已经是LPR连续4个月没有变动了,放在2020年的大环境下,尤为彰显调控的定力。

回顾一下今年央行降息的路径。

2月份,1年期下调10BP至4.05%,5年期非对称下调5BP至4.75%。

4月份,1年期下调20BP至3.85%,5年期非对称下调10BP至4.65%。

随后,5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LPR均保持不变。

有朋友可能疑惑:LPR连续4个月不下降,对楼市意味着什么?

这还要从LPR的定价机制说起,所谓的LPR(Loan Prime Rate),又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由18家银行每月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后计算得出。

目前,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报价频率为每月报价一次,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在央行网站上可以查到。

从去年8月份LPR出台后,贷款基准利率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前买房,去银行按揭,参考的都是“贷款基准利率”,这个利率多年没有变过,央妈考虑到银行要给实体经济“输血”,短期贷款需要低利率,但长期的房产按揭利率又不能太低,去年8月份,LPR应运而生。

因此,LPR不降,就意味着利率没有降,对楼市来说,5年期以上LPR报价没有下调,就意味着买房的资金成本,或者说购房利率依旧不会下降。

说白了,这是央行给楼市“上眼药”啊!

原因很简单,随着货币闸门打开,货币空转套利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比如,深圳、杭州等地的企业,或者炒房客随便注册一个壳公司,拿着银行的低息贷款,不去好好经营主业,反而去投资、买房、买理财了。

还有很多跃跃欲试的购房者,想趁着利率下降的东风,重复2016年买房赚差价的路径。

如今,在全球降息潮的环境下,我们的利率依然保持坚挺,这本身就是对房地产的一种“敲打”,让房价、地价、预期整体降温,让“房住不炒”的理念继续深入人心。

二,9万家房企要“闹钱荒”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规模将受到控制,相关方面对房企按“红-橙-黄-绿”四档管理,并设置了“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一家总部在深圳的上市房企投资者关系负责人表示:“昨天接到券商的电话,这对负债较高的房企简直就是定向打击”。

有机构测算,倘若按照“三道红线”标准执行,近半数房企发行人会受到影响,而大型房企的债务融资将普遍受到影响。

要知道,现在全国房企总数达到了9万多家,还不含中介,美国大大小小房产商没超过500个,欧洲20多个国家所有房产商,独立法人加起来不到1万个。

而现在我们住的房子,70%都是由TOP100的房企盖的,前1000名房企更是盖了90%的房子。

其实,除去大中型房企,剩下八九万家的开发商,大多都是大地产商的关联公司、子公司或孙公司、合作操盘公司。

这样看来,9万家地产商都会因为发债和融资的问题受到影响。

尤其是那些疯狂拿地、高周转、高杠杆的开发商,一旦“三道红线”开始执行,你不把负债降下来,手头就缺钱花,楼盘就会停工,现在的状况无疑就是“踩钢丝”。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指出,房地产销售快速恢复,带动居民中长期信贷持续大规模增加,金融资源被房地产过度占用的问题或再度引发关注。

事实正是如此,不管是央行给楼市“上眼药”,利率保持稳定,还是融资新规再度收紧房企现金流,都是为了让房地产慢下来、停下来,只有房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不被月供挤压,更多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能让各行各业“休养生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