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开始做“外科手术”!3.4万亿“刮骨疗伤”,向2类人开刀

楼市开始做“外科手术”!3.4万亿“刮骨疗伤”,向2类人开刀
2020年09月16日 17:18 蓝白爱吃方便面

在平时跟朋友们的接触中,老是有很多人纳闷,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明明所在城市人口流出、没有购买力,肉眼可见的空置房和泡沫,怎么只听雷声,不见下雨?

没办法,积重难返啊。

从规模来看,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不管是销售面积、销售额、存量房,均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9年底,全国单年销售面积达到17亿平方米,销售金额趋近于16万亿,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增长。

按照中信证券的报告,我国目前存量房达到已经达到373亿平米,即便只按20%的空置率,光空置房就达到了7000万套以上。

这么大的体量,任何调控措施都要顾忌,因为房地产现在可不是只关乎几个行业,而是关联到上下游数十个行业的兴衰,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子卖不出去,家具、家电、装修这些人失业了怎么办?施工方和工程机械怎么办?上游的原材料谁来买?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随便熬夜、打游戏、胡吃海塞都没问题,一旦这个人步入中年,精力下降,一丁点的不自律,各种病症就出现了,还不敢用猛药,只能对症治疗。

房地产也需要这样的“对症下药”。

从最近我观察到的迹象来看,调控的导向,正是朝着“精准施策”这个方向去走的。

比如,今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根据监管要求,今年全年,银行系统计划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左右,目前上半年已处置1.1万亿元,仅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由此足见下半年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

正如银保监会高层在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说:“预计今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明年才会暴露出来。”

后半句是重点: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

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赵建此前指出,“现在银行的资产看上去没有太大问题,那只是时间未到,最外围、最市场化的信用资金、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在今年环境冲击致个人收入下降和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快速恶化。”

西南财大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到2018年,住房贷款占家庭债务比重高达55.6%。2017年-2018年,多套房的住房贷款占比从62.9%上升至65.9%,超过了首套房贷款,贡献了60.0%的住户部门消费贷款增量。

结合这两个方面,就很容易理解3.4亿亿不良贷款处置的深意了。

今年很多人在上半年没有收入,但人人都背着房贷,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不良贷款是正常现象。

因此,早点把这些受短期影响造成的“包袱”给处理掉,是未来楼市走向正常化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就是开始给楼市做“外科手术”,用这3.4万亿“刮骨疗伤”,精准施策,把风险压到最低。

一旦剥离掉了这3.4万亿,就意味着银行可以“轻装上阵”,不用靠在房地产这颗大树下面乘凉,接下来再实施限制房企融资、减税降费、给高新技术企业信贷资源,将会容易得多。

这就是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这当然只是开始,接下来,还会向两类人“开刀”。

1,用短期贷款、亲友借款、垫资等手段高杠杆的购房者。

这一类人是最容易发生“弃房断供”的群体。

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标准:如果你的购房杠杆高于3倍,首付低于30%,购房杠杆高于60%,每个月房贷占净收入比例高达6成以上,随着金融体系收紧资金流向楼市的渠道,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玩不下去,接下来可能会面临断供风险。

远的不说,今年3月份、2018年底,深圳、杭州等地出现的断供现象,就是这些用“借短补长”的人造成的,资金链太过脆弱,市场出现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包括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就意味着“钱房两空”。

2,手持多套房待价而沽,被限购、限售所束缚的投机客。

过去这些年来,冲进楼市投机的人一茬又一茬,为什么过去我们总听到买卖房产轻易就能赚钱,这两年却听不到这种故事了?

答案是:限购、限售措施越来越严格了。

要知道,2018、2019连续两年,全国各个城市发布的调控次数都创出了历史新高,今年7月份以来,从杭州到深圳,从宁波到南京,从成都到无锡、东莞,到处都在收紧购房和卖房的政策。

这么密集的“大网”之下,对那些手持多套房,还想卖出个好价钱的多套房业主来说,符合社保、个税条件的买家越来越少,针对房屋转让的增值税年限越来越久,房子越多,身上背着的房贷压力就越重,接下来的日子也就越难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