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的学区房,借给亲戚16年,对方翻脸:不知情,别来烦我

150万的学区房,借给亲戚16年,对方翻脸:不知情,别来烦我
2020年09月29日 17:43 蓝白爱吃方便面

房子对国人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有房之后在城市里扎根,不用饱受租房颠沛流离的痛苦,可以跑赢通胀,让资产保值增值,有了房子才算一个完整的家庭。

事实上,绝大部分购房者并非有投机性目的,对低收入者来说,租房也能在城市里过,每个月的收入刚顾得上吃喝,谁会在乎什么资产升值呢?

就我接触的购房群体来看,很多人买房,只有一个理由:孩子上学。

来看几组数据:2007-2017年建制镇建成区面积扩张38%,而乡的建成区面积缩减16%,同期城市的城区面积增长12.7%,县城面积缩减23.8%。

从在校小学生数量变化来看,2015-2018年城区学生数量的增速,超过了镇区的2.5倍,也就是说,乡村生源在减少,城市生源在扩张,学生在加速流入城市。

父母可以在农村呆一辈子,也可以在城市里打工租房,但唯独不能苦了孩子,为了让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区房咬着牙也得买。

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都在努力攒钱买房,有人却动起了歪脑筋,价值150万的学区房,借给亲戚16年,对方过户居住多年,到头来却直接翻脸说:“对往事不知情,也别来烦我。”

据央视财经9月28日报道,2004年,浙江台州李女士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后因李女士丈夫弟弟——陈某的女儿小升初想要就读某中学,同意暂时将房子转到陈某夫妇名下,由他们代持。

2017年的时候,李女士的丈夫过世,她想把房子卖掉,请亲戚再把房屋过户回来,没想到竟遭到亲戚回绝。

后经中间人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拟定协议书,陈某、陈某女儿、中间人都在上面签了字,协议书中明确约定“房屋日后放中介卖,陈某夫妻配合转户手续”。

戏剧性的事出现了,三份协议书均被陈某妻子截留,她辩称:对调解根本不知情,他们是经过合法程序向李女士夫妇购买所得的房屋,约定的总房价46万元早已陆续付清,且已经办理该房屋的过户登记手续,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产权应该归自己。

蓝白查了一下2004年台州的房价,彼时已经上涨到了3000-4000元每平米,按如今单价1.3万元的行情来看(均价涨了3-4倍),这套学区房价值应该在150万元左右。

李女士无奈就把亲戚给告了,结果如大家所料,房屋权属当然应该归原房主所有,亲戚一家应该配合重新过户。

理由有三。

1,亲戚一家说放款给了46万,但其提交的银行流水单显示无大额取款记录,显然是在说谎。

2,李女士买房的时候,储藏室+房屋总计房款是55万,她的亲戚说在2011年时支付了46万,这中间7年时间,就算房价一分不涨,原房主也不可能按46万卖给他们,这话显然有漏洞。

3,虽然房屋登记在亲戚名下,但这套房子的水电费、物业费均由李女士支付。

面对这样的解决方案,亲戚一家沉默了,不得不配合把房屋重新过户给李女士。

这样的房屋产权纠纷,听起来很罕见,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注意这个案例中的一个关键词:代持。

所谓“代持”,名义上来说,叫代为持有,一般特指代为持有股份和债券,很多创业型公司为了吸引风投,往往都会留出一部分股份给到利益攸关方,但其身处的地位又不能实名持有股份,所以就由公司指定某某人“代持”股份。

但在房地产市场,很多人以为一二线城市限购,费尽心机找到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支付一定酬劳,约定房产的增值、出售款项、按揭贷款、税费贷款、租金等渠道取得的财产归自己。

这种方式看起来是双赢,其实存在很大风险,一旦房价飙升,代持方不认账,真正的房主是很难把房子要回来的。

回到本文所说的这件事,李女士能把房子要回来,结局称得上圆满,可她如果一开始就咬定房屋权属,不给亲戚过户房产,后来就不会出现这场闹剧。

这也给各位提了个醒,任何时候,房屋产权才是自己最后的“避风港”,辛辛苦苦攒钱买的房子,是一个家庭财产的“底线”,不要因为一时失察,最终落得个“鸡飞蛋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