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向再度收紧!10天内,江苏、广东、河北轮番出手

楼市风向再度收紧!10天内,江苏、广东、河北轮番出手
2020年11月30日 23:03 蓝白爱吃方便面

楼市收紧的风向,一波接一波。

前几天,蓝白跟大家聊过,在11月份,浙江、深圳、山东、安徽几乎同时行动,要么发布了调控新规,要么针对楼市乱象严正表态。

比如,深圳祭出一项措施规范热点楼盘的交易秩序,房者应该如实申报购房诚意登记信息,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安徽合肥住建局公开回复“抱团涨价”:下一步,将多部门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

同一天,针对银滩房地产“乱象”等问题,山东乳山回应称,对属实的问题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者权益。

11月以来,浙江省及下属地级市丽水、台州均出台楼市规范政策,比如,规范商品房委托销售行为,禁止变相捂盘宣传“售后包租”,购房定金、购房款应全部纳入监管银行账户。

这些措施还没完,12月就要到了,楼市的风向再度收紧,这次是在短短10天内,江苏、广东、海南、河北轮番出手。

11月30日,针对近段时间社会反映强烈的买房难、价外加价、捆绑销售等问题,江苏淮安召集部分开发商座谈,提出淮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经营行为要执行“六不准”、“六要”。

所谓的“六不准”,有以下内容:不准在预售许可前对购房人宣称无房可卖;不准宣称找关系、打招呼才能买到房;不准宣称全款才能买到房;不准以预留、内部认购、分期销售等名义囤积房源,交认购金并网签认购协议的除外;不准炒卖房号,为认购人、网签人更名;不准违反“一价清”制度,价外加价。

今年淮安可以说是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淮安市区房价在2020年第3季度达到了1.06万元/平方米,环比上涨6.37%。今年9月,淮安房价环比上涨2.91%,同比上涨19.88%,同比涨幅超过了深圳的18.62%。

淮安的热点板块生态新城、城南大学城、清江浦主城等,呈现新房一房难求、二手房价格疯涨的情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上文所说的“六不准”。

广东的反应也不慢,11月25日,东莞市房地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通知》明确,房企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同时各企业不得以“预留房源”为名,违规收取“茶水费”等费用。

所谓“茶水费”,指的是在比较抢手的项目,打着“内购房”的名义,部分中介或置业顾问私下向购房者索取的一笔钱,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

跟东莞同步的,还有深圳。

最近深圳楼市频繁上热搜,某限价盘据持续了两天的选房大战终于落幕,1171套房,均价13.2万/㎡,9690批客户,冻资339亿,除了89人临时弃选,第1171套房,被第1254号购房者拿下,90%以上都选购,100%销售率,收金196亿。

11月30日,深圳市住建局长表示,针对当前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以及媒体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况,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行为。

可以预见的是,风暴正在路上,马上就会刮过来,而且调控的力度绝不会小。

还有河北霸州,当地住建局表示,将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并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将已备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近一年来被处罚的涉房企业名单进行了发布和曝光,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营销等环节的“黑红名单”制,使房地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无处藏身,人人喊打,让消费者在正规项目安心选房。

此外,为了促进楼市健康发展,当地住建部门已约谈房企13次之多。

短时间内,江苏、广东、河北几乎同时“表明态度”,这是什么信号?

第一,年底调控不会松。

12月已经到了,调控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有收紧的势头,这就是2020年跟以往最大的不同。

拿2019年来说,也是11月份左右,南京六合、上海临港、天津滨海、广州南沙和花都变相松绑限购,还有四川湖南好几个县城重启棚改货币化,买房还有契税或现金补贴。

今年,不光什么刺激政策都没有,在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的阶段,反而祭出各种手段,压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情绪,这对一个年均卖地收入超过七万亿的国家来说,难能可贵。

第二,房价高涨的热点城市,会“冒头就打”。

打个比方,打地鼠这个游戏,很多人都玩过,每当有一个地鼠从洞里冒出来,迎接它的就是一把重锤,仔细想想,其实挺符合现在楼市的状态。

最近这一个月,楼市最典型的特征是:各城市发布的调控次数越来越密集。

就好像“打地鼠”和“枪打出头鸟”的游戏一样,哪个城市的房价过热,哪里的调控便如同“重锤”落下。

比如大家都异常关注的深圳,接下来肯定是调控力度最大的地区,比如苏北房价上涨较快的徐州、淮安、盐城,还有成都、杭州等同样存在房价倒挂、万人抢房的一二线城市,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政策出台,动用的措施包括且不限于房贷、购房资格、摇号流程、打击代持等,从而限制投机客的套利空间。

事实上,现在的调控措施只是“热身”,真正的大招还是“房地产税”。

这并不是我的臆想,是有央媒吹风的。

新华社11月28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抑制楼市“打新热”需要“硬核”举措》。

其中明确提到:更多地关注住房流向,加强对持有环节的调控,让税收杠杆发挥更大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税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抑制投资投机行为,或许能收釜底抽薪之效。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调控的“大招”还在后面憋着,那些指望楼市重复2015-2017年的投机客,不光算盘会落空,更会成为政策的重点“照顾对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