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预警:生育率跌破警戒线!

民政部预警:生育率跌破警戒线!
2020年12月02日 23:50 蓝白爱吃方便面

01

三胎,可能真的要放开了。

据第一财经12月1日报道,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近日撰文表示,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要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增加劳动力供给。

在文章中,部长明确指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注意:这是权威人士首次表态我们的总和生育率跌破了“警戒线”。

这里先普及一些知识。

所谓“总和生育率”,是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可以解释为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有生命体征的)子女数量。

通常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世代更替水平是2.1,即平均每个妇女至少生2.1个孩子才能代替父母双方数量,将来的人口数量才不会衰减。与出生率下降趋势相同,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所有地区总和生育率都出现了下降。

在国际上,一般认为人口总和生育率的警戒线为2.1,考虑提早病亡和意外死亡的情况,人口总和生育率2.1是一个民族长期不萎缩的最重要的平衡替代观测和警示指标。

如果生育率长期低于2.1,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后工业社会环境中,容易形成低生育文化,生育率惯性下行,对民族的人口安全形成巨大的萎缩风险。

还有辅助的指标,如果人类未来平均寿命85岁,0到14岁的人口不能低于总人口的25%。

02

我们是什么情况呢?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总和生育率在1965年达到峰值6.4,之后一直下跌到1982年的2.6。从1992年起,我国总和生育率跌到2.1的更替水平以下,进入2000年以来有缓慢回升,但总体仍低于1.8,2017年为1.63。

到了2019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不到1.5,创出了历史新低。

前段时间,任泽平发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总人口突破14亿,根据趋势估计中国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负增长。

他认为: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一孩和二孩出生数减幅均较2018年明显收窄,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从981万降至593万。

连一孩都不生,二孩三孩就无从谈起,后续生育形势严峻。

因此,任泽平建议:先放开三孩,既符合民意、给予家庭更大的生育自主权,也可缓解保守派对全面放开生育导致人口暴增的担心。

专家们的呼吁市场见诸报端,民政部此次在官方文章中首次提及“跌破警戒线”,给目前生育形势定性,似乎就是为了回应大家的呼声。

可是,包括蓝白在内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有一个共识:即便放开三胎,年轻人可能也不愿意生了。

这并不需要什么数据支撑,也不用看网络上宣泄的情绪,只要跟我们周围20-40岁的朋友聊一聊,就能明白。

原因出在哪?为什么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生孩子的意愿急剧下降?

03

蓝白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变富”了。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或者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率必然会下降,两者呈现负相关。

根据世界银行对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分类,1961年至2017年的年均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各个年份区间内,低收入国家的生育率最高,中等收入国家次之,高收入国家最低。

拿我们国家来说,根据东兴证券的研报,考虑到东北三省的出生率近年来一直处于6‰附近,为剔除掉异常值可能带来的影响,将剩下28个省份的人均GDP和出生率对比,负向关系较为明显,人均GDP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出生率普遍较低。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经济发展的越好,养育孩子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此外,经济越发达,高附加值产业、脑力劳动、高质量劳动力的需求就越大,精英化教育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由此造成所谓的“内卷化”社会。

也难怪不少人都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越穷的地方越生。

更重要的是:女性接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

近十年来,我国女性文盲率持续下降,从2005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研究生中女性占比上升,从2005年的43%上升到2017年的48%。

当女性更加追求学业、事业上的进步时,生育观念的变化可能导致生育率下降。

这当然是好事。

毋庸讳言,在我国当下的生育环境下,做全职妈妈就意味着至少3年的自我牺牲,还要承担无时无刻不存在焦虑感,社交能力的退化,再次走入社会的痛苦。

换做是谁,都会掂量一下。

因此,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一味地鼓励、吹捧女性生育的伟大,而是在不牺牲某个群体利益的前提下,全社会建立起让每个家庭愿意生、敢生、不后悔生孩子的环境。

04

说来说去,又说到房价这了。

根据2019年葛玉好关于房价对家庭生育决策影响的实证结果,房价每上涨1000元,生育一孩的概率将降低1.8%-2.9%,生育二孩的概率将降低2.4%-8.8%。

昨天蓝白在视频里提到: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均价达到9878元,房改20年,均价涨了5倍以上,翻10倍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前几天回老家,朋友跟我讲,现在县城里不买房子,相亲都没人介绍对象。

结个婚都这么难,更何况生孩子?

要解决目前的生育困局,房地产“稳中有降”、降低教育成本、育龄妇女的就业问题、延长生育假、生育补贴这些措施,缺一不可。

前段时间,万科郁亮说:20到50岁现在是消费主力,但是95后慢慢进入主力队伍里。25岁以上的人,比95后的人整整多了1.39亿,换句话说,95后比上个25年的人少了1.39亿,这1.39亿难道不影响方方面面的变化吗?

05

人变少了,楼市当然会受到影响。

具体来说,会发生两个变化。

一方面,放开三胎,为了让人们愿意生孩子,房地产的政策面压力只会大,不会小。

因为生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延续之本,房地产的地位再重要,也不能因为高房价挡了“放开生育”的路,今年的三道红线,限购升级只是“小意思”,结合最近深圳的风向来看,未来3年(既定时间表)内,房地产税必然会跟进落地。

另一方面,热点城市的改善房需求,有增无减。

上文提到,总和生育率下降是趋势,一大原因是“精英化教育”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说白了,社会头部的富人,会用比以往更激烈的方式占据优质房产资源。

中泰梁中华曾经有个报告:即使在最公平的竞争规则下,最终也产生了非常不平均的结果。

报告中举了个例子:假设200人参加1个游戏,每个人的初始财富都是100元,每一轮游戏中,每个人将自己的1元钱随机送给另一个人,每人获得1元钱的概率完全相同。

把这个游戏重复2万次,会是什么结果?

按理说,每个人的概率既然相同,重复2万次之后,应该还是每人100元才对。

结果却并非如此:当游戏玩到2万次的时候,20%的有钱人,占有了接近50%的财富。

这种由少数人掌握多数财富的分布,在统计学上叫幂律分布,而这个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二八”法则。

报告的结论是:哪怕是在最公平的竞争规则下,最终也产生了非常不“公平”的结果。

这就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典型特征:

哪怕落户门槛再低,生育率多么萎靡,占据财富“金字塔尖”的那群人,依然有强烈的购房需求,不管京沪深的限购有多严厉,哪怕房价涨到20万、30万一平,照样有大把人愿意接盘。

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房价,不是由6亿月入1000元的人决定的,而是由那些盘剥了劳动者2万次的富人们决定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