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点名大学生就业问题!今年16-24岁找工作更难,就业趋势变了

高层点名大学生就业问题!今年16-24岁找工作更难,就业趋势变了
2021年08月02日 17:17 蓝白爱吃方便面

最近的事件和政策很密集,在前面的文章里,我提到了青年失业率比较高的现象,是货币重启宽松的原因之一,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年轻人,对这个事非常有共鸣,到现在评论区还是很热闹。

刚好,最近两天有一个重要会议,对下半年的货币、财政、产业、就业政策作出了指示,前两天我也结合新出炉的PMI数据,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聊了聊自己对下半年的看法,想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就是在这个会上,重点讲了就业问题,原话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畅通农民工外出就业渠道,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一句话,提到了三个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灵活就业者。

关于农民工和灵活就业者,以后找机会可以专门聊聊,今天主要说大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卷到了什么程度?

2021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078万人,连续第四年保持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

上一个高考报名人数的高峰期,还是2008年,高考录取人数只有600万。

到2019年,已经超过了900万,其中本科生计划录取431万,专科生计划录取484万,专科生录取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你看,宁可上专科,也要完整地上完大学。

从1999年大学扩招开始,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1年毕业生总人数909万,按教育部的预测,2022年毕业生人数会超过1000万人。

而这个数字,在2001年,仅仅只有100万,20年增加了10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清亮,在2019年写过一篇文章:《过度教育如何变为就业的缓兵之计》。

其中有3个观点:

1,接受过同等水平教育的人,经济地位比以前下降了;

2,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

3,工作人员掌握的技能,超过了他们所从事职业岗位的需要。

说白了就是:学历没以前值钱了,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变高了,学校里教的知识工作根本用不上。

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大学生的供给,出现了“供需错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过度教育”,扩招、学历提升、考各类证书、培训班、全社会对教育形成了坚不可摧的信仰。

为什么会造成过度教育?

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对科举、考试、学历的推崇氛围下,从中考到高考,我们的教育其实是选拔和竞争,而非培养和塑造。

改变不了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你过度教育,我比你更过度。

谁要是家里没钱还快乐教育,周围所有人都觉得,你这个做父母的是害了孩子,从辅导班开始,到大学扩招、研究生遍地走,成王败寇。

江苏社科院研究所苗国总结说:模仿发达国家采取加大教育投入,延长在校时间,让青年人口就业推后。

这种“治标不治本”手段,使就业市场与教育市场日益脱节,企业越来越缺乏有真正市场价值的人才,个人也容易在漫长的教育时光消磨中,错过就业与婚配的最佳生理年龄,形成双输局面。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已经迈入中年。

大学生待在象牙塔里考研、考公、读博,当然会直接导致年轻人失业率升高。

在6月份,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是15.4%,这个年龄段的人口,主要是毕业生,包括高中、职高和高校毕业生。

一般来说,从这个数据诞生以来,这个年龄段的失业率均值是12%左右,而15.4%这个数字,创出了2020年9月来新高。

同时,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与25-59岁人口的失业率差距,在2021年持续走阔,现在已经达到了11.2%。

除了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外,广发宏观郭磊有一篇报告,分析了年轻人失业率高的其他原因。

比如,疫情之后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了,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环比减少了166万。

还有上面说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看一下研究生招生的人数,2015-2019年,分别为64.5万、66.7万、80.5万、85.8万。

很明显,2017-2018年招生人数突然间大幅增加,算算时间,正好是2020-2021年这个阶段,研究生毕业人数最多。

看2020年研究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了72.9万,环比2019年增加了快9万人,这一增幅远超趋势值,今年的硕士毕业生肯定更多。

还有一个原因,6月份是毕业季,每年这个季节年轻人的失业率都会走高。

2020年的失业率年内高点,也是7-8月份,搜索引擎上有一个“找工作”的搜索指数,跟16-24岁调查失业率的历史走势基本上差不多。

跟年轻人就业形成明显反差的,是25岁以上的就业数据。

25-29岁的调查失业率,从2021年2月触顶在5%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了。

而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可以理解为农民工的失业率,从春节后也在连续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并不是经济形势不好,才导致年轻人失业,而是不断暴增的大学毕业生供给需求,逼迫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选择提高自身竞争力。

这些人,曾经碾压了中考5:5分流上职业院校的同学,又通过高考把身边60%上专科的同学甩到身后,在毕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时又无奈选择考研。

这些苦读多年,已经优中选优的天之骄子,他们所求的,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是一张成年人社会的门票,现在却已经被迫卷到了失业。

高学历人才的激烈内卷,与体力劳动者的稀缺,恰恰是硬币的一体两面。

其实我觉得这未必见得是坏事,未来的趋势,一般的智力与体力工作之间的差异,会被工资、收入、待遇、尊严逐渐抹平。

我看到中信证券明明8月2号发了一个报告,很有见地:在一国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将推动各部门工资趋于一致。

虽然非贸易服务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比不上可贸易的工业部门。

但是,服务业工人的工资,也会跟随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上涨,从而带动非贸易品部门产品价格上涨,最终,形成“工资—物价螺旋”的持续过程。

所以,说句不太正确的话,我觉得与其严控中考5:5分流,强迫孩子们去接受职业教育,还不如放开高等教育的闸门,让大学生、劳动力自由流动,让内卷来的更凶猛一些,让高学历人才的竞争更激烈一些。

等到大街上人均研究生,那个时候,整个社会才能认识到:

环卫、水电工、泥工、建筑工也应该有五险一金和编制,他们也可以衣着体面的出入各类场所,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也能以勤奋工作的父母为傲。

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人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