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2022年07月08日 22:15 蓝白爱吃方便面

下半年,我们该关心的不是房价,而是猪价和油价。

先说猪价。

7月4号,发改委召开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

提醒相关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避免盲目压栏,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参会的协会和企业非常多,包括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类协会,还有牧原、温氏、新希望,中粮、双汇、雨润也都在列。

简单来说就四个字:稳住猪价。

大家如果去菜市场的话,会发现肉价在小碎步上涨。

我前几天转了一圈,瘦肉、五花涨到了15左右,排骨一斤20多块了,比年初天天都是特价肉的时候,涨了不少。

当然,可能我去的超市价格比较贵,我也没看是哪个品种的肉,这个价格没有代表性。

我们看看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7月1号,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均价是24块5毛5一公斤。

比6月24号的21块7毛5,涨了13%。

生猪价格涨的更猛。

6月28号,生猪出现突破1块钱每公斤的单日涨幅,是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

6月29号,全国生猪均价突破10元大关。

6月30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每公斤都涨了1块钱。

7月4号,生猪期货主力合约飙到了2021年5月以来的新高。

蓝白在去年底,还有年初的时候,做过两个视频,主要聊的就是猪价和油价,也就是所谓的“猪油共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当时跟大家引述了华创宏观的报告,全国养猪场的亏损面达到了76.7%,能繁母猪存栏不断下降,养殖户几乎养一头亏一头,产能的收缩肉眼可见。

那一期给出的结论是:等到2022年夏天,猪价的反弹会正式来临。

所以,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猪价的反弹,并不奇怪。

一般来说,每年6-8月份,虽然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但生猪现货的平均涨幅,都在15%左右。

特别是7月份,是猪价单月涨幅最大的一个月,有些年份涨幅甚至能接近20%。

今年还有南方暴雨,导致生猪调运困难。

一波接一波的猪肉收储消息,也影响了市场的预期。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出栏价格变贵了。

今年海外太闹腾,年初的时候,豆粕涨得非常猛。

饲料变贵,养殖成本肯定增加,加上去年存栏已经被压到了极限,等到出栏的时候,价格自然会变贵。

在6月的第二周,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显示,当期全国生猪的养殖成本是每斤7块7,比出栏均价低了两毛四。

这样来算,出栏一头猪,养殖户能挣50块钱左右。

虽然挣的还不够一顿饭钱,但比之前养一头亏一头的暗无天日,等了一年多,养殖户们终于不亏钱了。

这还没算6月底到现在的这一波涨幅。

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猪价大涨。

这次刚出现上涨的苗头,马上开会稳定猪价。

前几年猪价暴涨,“有形之手”的干预,已经有经验了。

注意这次生猪保供会上的措辞: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上涨,重要原因是市场存在非理性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现象,部分媒体渲染涨价氛围,短期内加剧了市场惜售情绪。

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上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可能导致后期集中出栏、价格再次快速下跌,从而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

通篇的用词,很严厉。

企业压栏惜售,散养殖户越是涨价越是不卖,都会助推价格上涨。

压栏囤货,就得做好被罚的准备。

而且,上一波猪价大涨,有非洲猪瘟导致的大范围扑杀原因。

现在学校放假,本来就是猪肉采购的淡季,已经准备投放储备肉了,猪肉上涨的幅度,肯定跟2019年的时候没法比。

再来说油价。

6月29号,发改委有个通知,当国际油价超过130美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再上调,还会对炼油企业实行阶段性价格补贴。

要知道,在6月份,国际油价出现了今年以来的首次单月跌幅,纽约期油与布伦特期油分别跌了8%、11%。

就7月5号这一天,WTI原油暴跌将近10%,跌破100美元,布油也跌了9%。

在油价开始高位回落的时间点,这一则通知很有些耐人寻味。

一方面,明确了油价的“天花板”,是130美元,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因为大家都被今年的油价涨怕了,加油再贵,总得有个头吧。

另一方面说明,在官方看来,短期暴跌无法改变国际油价的基本面,仍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现在,最大的三个原油产地:opec占35.2%,美国占18.6%,俄罗斯占12.1%。

德邦证券报告说:这三大供给方,俄罗斯原油面临制裁,美国页岩油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很低,OPEC虽然传出增产信号,但落地执行仍有待观察。

就拿市场最期待的OPEC增产来说吧,准备在7月和8月,环比增产64.8万桶/日,产能直接扩大50%。

但是,增产计划,是按产量分配的。

由于产能不足或计划外停产,利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这些产油小国,很难达成增产目标。

去年9月以来,小国不仅未按计划增产,反而持续减产。

增产口号喊得挺响,能不能落地是两码事。

俄罗斯这块的产能更不用说了,按照计划,到2022年底,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会减少超过90%,只能去买OPEC的油,这部分缺口很难补得上。

还有,美国页岩油扩产非常谨慎,哪怕在油价高涨的2021年,页岩油企的资本开支也还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环比甚至下降了5.3%。

因为美国那边的情况又不一样,债务风险大、劳动力短缺和物价上涨,增产的成本太高了。

这样来看,下半年,油价很有可能还是保持高位。

猪价虽然涨不回2019年,但毕竟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弹。

油价虽然开始回落,但供给端减少,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房价只是部分投机者、改善置换家庭的接力游戏,与低收入者无关。

那猪价和油价,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口袋。

通胀,我们一般都看CPI。

猪和油,一个是食品,一个是能源,就是CPI最大的两个影响因素。

天风宋雪涛总结过大致的传导路径:

猪对CPI的影响:生猪从存栏到出栏,影响猪肉价格,而肉价在CPI的食品项占比重最大。

油价的传导路径,更复杂一些。

一是直接影响CPI交通和通信分项中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也就是汽油柴油的价格,还有居住分项中里的“水电燃料”。

二是通过PPI中的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分项,向CPI非食品项中的衣服、生活用品及服务间接传导。

一旦出现“猪油共振”,推动下半年CPI涨破3%,在特殊的2022年,会有两个影响:

CPI抬头,必然会缩小与PPI之间的剪刀差,不再是上游企业吃肉,中下游企业喝汤。

这一条值得重点说说。

其实最近不止是原油跌了,像铜、铝、天然气、小麦都在下跌,还有国内焦煤、铁矿也都在下跌。

美国天然气上个月跌了32%,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都回落至3月底的水平,自5月初以来,棉花价格跌幅超过三分之一。

尤其是铜价,一般被视作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先指标,从高点的跌幅已经达到了20%。

在近代史上,类似规模的跌幅只在几个特殊时刻发生过,包括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还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全世界都在担心一场大衰退的降临。

但反过来,大宗商品跌的凶,就意味着PPI会下降,如果猪价和油价再推动CPI上涨,就会神奇的修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大宗商品涨价,PPI就会上涨,中下游厂商进货的成本就会变高。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跟老百姓直接相关的食品烟酒、衣服、房租的价格变化。

PPI与CPI,一个代表生产者,一个代表消费者;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

如果PPI一直涨,CPI涨不起来,就意味着:钱都被产原材料的上游行业赚走了,中游的厂商,下游的小老板,都不赚钱甚至亏钱。

像去年,铝价翻倍,电解铝行业全面盈利,吨铝利润高达8500元,部分铝企净利润增长超过十倍,一年赚的钱足以顶过去几年的利润。

但是,下游的铝型材企业,订单减少了30%,生产线直接停产。

原来卖铝合金门窗的毛利有30%,铝价翻倍后利润不到5%,新接订单几乎没有利润,如果是涨价之前签的合同,亏本是注定的。

还有木材,前两年涨幅翻了快两倍,家具本来就是充分竞争的微利行业,海运费又暴涨,有业内的说,中小型实木家具厂,起码有近50%停产,甚至直接倒闭。

再举个例子,羊肉串5块钱一串,这个价格咱们都觉得不低了,动不动就不能堂食的前提下,烧烤店想涨价也涨不动。

但是,烤羊肉串的成本,要考虑到烧炭、签子、调料,还有羊肉,加上烤串的人工。

这个时候,炭、签子、调料都在涨价,但羊肉不涨价,老板想一串涨到6块钱都很难。

成本更贵了,可是因为低迷的消费意愿,下游涨价涨不动。

这样一来,PPI就没办法向CPI顺利传导。

这个时候,赚钱的全是采矿的、挖煤的,可这些行业,根本提供不了多少就业。

恰恰是中下游的制造业、餐饮、小工厂、小作坊,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就业。

这也是过去一年,失业率,尤其是中青年失业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关于年轻人就业的话题,前段时间蓝白刚聊过,有兴趣的可以再看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边是大宗商品集体下跌,PPI在下降,厂商进货成本会降低。

另一边,肉价和油价如果再推动CPI上涨,只要下半年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出行、餐饮、娱乐的需求上来了,下游企业也能跟着赚点钱。

这对经济复苏,当然是件好事。

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CPI涨破3%,衣食住行的消费品涨价不可避免,生活成本会更高。

说到这,大家也就能理解,猪油共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能让养殖户、纺织厂、卖场、超市、商贩们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对那些2022年收入下降,甚至失业的人们来说,开销更大了。

所以,我们看到,猪肉保供稳价,油价天花板限定在130美元,都是为了缓解居民部门可能会出现的通胀。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的通稿里,删除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增加了一个新表述:

“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6月23日,副行长陈雨露也说:“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更重要的信号是,票据利率在上涨,说明银行在慢慢的把钱贷出去完成考核指标,不再一味的抢票据了。

7月4日和5日,央行反常的、谨慎的、连着做了两笔30亿的散量逆回购操作,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做单日100亿的逆回购。

中信证券明明说:这显示了,货币政策,正在从危机模式,向常规模式转变。

按蓝白的理解,下半年货币的宽松空间,已经很窄了。

发改委的行动,央行的表态和逆回购操作,都指向了一个事实:

稳住物价,是2022下半年的重要目标。

油价、猪价的躁动还在持续,未雨绸缪的手段正在路上。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数据参考:

农业农村部网站——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德邦宏观芦哲】输入型通胀会构成下半年的风险吗?

【中信证券明明】30亿元逆回购常态化意味着什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